
孫振華
股東財富最大化是建立在英美理論基礎上的一個理論體系,由于它只注重對硬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忽視了較資源的開發;同時,只強調保護股東的權益,忽視其他相關者的利益,挫傷了員工、經營者的積極性,特別是沒有將社會責任納入到企業財務目標體系,影響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而我們有必要對企業的財務目標重新定位,以在保護股東利益的同時,兼顧其他相關者的利益,并將社會責任納入到財務目標體系。筆者認為,企業的財務目標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企業獲利能力和增值能力最大化。現實中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對企業有著不同的財務利益要求,投資者期望資本增值最大化;債權人期望債權資金收益最大化;員工期望薪資收入最大化;政府期望公共收益最大化或財政收入最大化;經營者期望人力資本收益最大化等等。利益相關者的這些財務利益的實現,必然要求企業不斷地創造價值。無論是“利潤最大化”,還是“股東財富最大化”都把獲利作為第一目標。但是,它們在追求獲利的時候,偏重于企業的短期利潤,在收益分配上傾向于物質資本所有者。而建立在共同治理邏輯基礎上的企業獲利能力和增值能力最大化的財務目標要求企業最大限度地獲取合法利潤,在培育和配置資源時應充分考慮所有相關者的利益要求,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與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財務目標相比,企業獲利能力和增值能力最大化同樣考慮了不確定性和時間價值,強調風險與報酬的均衡,并將風險限制在企業可以承受的范圍內,而且它還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第一,營造企業與股東之間的協調關系,努力培養安定性股東;第二,創造和諧的工作環境,關心職工利益,培養職工的認同感;第三,加強與債權人聯系,重大財務決策邀請債權人參與,培養可靠的資金供應者;第四,關心政府政策的變化并嚴格執行。
二、“社會成本最小化”。企業作為一個“社會人”,營利不是其唯一的目的,作為社會的一員,它不可能脫離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社會與企業的相互依存關系決定了企業財務行為的社會性及履行社會責任的必要性。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使得財務管理具有了社會責任,即企業管理當局在進行財務決策時,應充分考慮這些社會責任。為此,企業應充分有效地利用資源和加強環境的保護,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資助社會福利事業,解決公民就業的問題;同時,要進行軟資源的開發利用,力求“社會成本最小化”,反對以犧牲社會的利益來獲取企業的經濟效益。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的運作有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實現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財務目標與傳統的“股東財富最大化”相比,它是在揚棄“股東財富最大化”的基礎上,在可持續發展經濟學和知識經濟學理論的指導下,更加完善了企業的財務目標。此目標在積極運用企業硬資源的同時,更加注重軟資源的開發利用;在保護股東權益的同時兼顧其他相關者的利益,并積極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它拓寬了資源配置的概念,增加了資源配置的主體,從而有利于減少企業內部各利益主體的矛盾沖突,企業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矛盾沖突,使企業能夠健康穩定地發展。此外,該財務目標也適用于我國的國情,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因而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但是,它也給我們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增加了財務決策的難度。
1.資源配置規劃更加復雜。傳統的財務目標單純從經濟效率的角度出發,通過對企業硬資源的分配、利用,達到經濟效率的“帕系托最優”。但現在,我們不僅需要配置企業的硬資源,而且還需開發利用企業的軟資源。同時在配置資源時,還不能單從經濟效率出發,還必須考慮社會效應,考慮企業的各利益相關主體。為此,我們在配置資源時,除了市場機制外,還必需配合一個泛資源規劃體系,包括社會規劃、人的規劃、資源規劃和環境規劃等。顯然,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的財務目標對資源的配置規劃與股東財富最大化相比更加復雜。
2.一些具體財務問題的決策需要綜合性考慮。財務管理內容有:融資管理、投資管理和利益分配管理。融資方面,融資時企業財務的重要內容,科學的融資決策對相關者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傳統的財務理論在研究決策時,一般將企業的資金來源簡單地劃分為債權人和股東,主要研究的是股票的價格影響,以提高股東利益為目的。而可持續發展的財務目標要我們在融資的時候,更要注重融智,通過合理的資金運作培育和擴張軟資源,以此優化企業的資源結構。投資方面,投資是擴大再生產的表現形式,對企業的生產能力、產品結構等進行改造和投資,以便生產出高附加值和適銷對路的產品,對提高企業的綜合經濟效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研究投資決策時,僅僅限于股東的利益,在對風險的計量上站在股東的立場,而不是站在相關者的立場,就可能低估投資風險,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收益方面,企業收益的分配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合理分配企業收益無論是對股東還是對相關者都會產生影響。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的財務目標是要求企業在分配收益時,同時兼顧和履行相關主體的利益,不能過分傾向于股東。因此,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的財務目標,不僅要研究財務決策對股東的影響,而且還要分析其對企業其他相關者的影響,正確處理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財務目標的定位,是與不同時期的政治體制、不同時期的企業組織形式、企業性質以及企業經營目標相連結的。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的變化,制度的變遷,財務目標還會發生變化,但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的財務目標所體現的基本精神卻是永恒的。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財經學院21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