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院內部審計部門應發揮對醫院更為熟悉和深入了解的優勢,履行監督和服務職能,緊緊圍繞加強醫院管理、提高經營效益開展審計工作,促進醫院又好又快發展。
一、更新理念,優化醫院內審環境
(一)改善內部審計服務。對內部審計工作來說,監督是手段,服務是宗旨,要寓監督于服務之中。醫院內部審計發展的初期,僅僅開展以查錯揭弊為主要內容的財務收支審計,已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醫院內部審計部門要進行角色轉換,從“內部警察”轉為“保健醫生”、“經濟顧問”,為管理層當好參謀和顧問。內部審計工作要盡快轉型,為改善醫院內部管理服務,為實現醫院價值增值服務,為有效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促進醫院和諧發展服務。
(二)調整內部審計思路。在工作中,要講究方式方法,改造審計策略,要對被審計部門抱著真誠服務的心態,采取參與合作的審計方式。在審計開始時,告知審計工作計劃、內容、目標以及審計程序,贏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在審計過程中,要加強信息溝通,認真對待被審計部門的意見,及時與有關人員討論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共同分析產生的原因,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審計報告中,要實事求是,充分肯定成績,對發現的問題和不足,多采用建設性語言。[1]如果是管理制度的缺陷,就應向領導提出改進建議;如果執行過程中的理解偏差和無意識的錯誤,應該表現出應有的理解,提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2]
(三)加強內部審計控制。要樹立“防范勝于糾錯”的理念,從內控環境、目標、技術三個方面,對醫院內部會計控制和管理控制的方法、措施、程序及實施過程、效果進行內部審計控制。結合醫療業務特點和管理要求。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制度體系,實行管理、執行、監督三權分離,確保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制約和監督,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管錢的有效機制,抵御和防范各種風險,保證醫院的資產安全與完整。
二、明確定位,突出醫院內審重點
內部審計的定位是“管理+效益”,就醫院來講,內部審計工作要重點突出合規性、效益性、效果性審計。
(一)設備投資效益審計。當前,醫院購置設備都是自籌資金,甚至依靠銀行貸款,設備使用折舊都要計入科室成本,醫院管理者和醫護人員對醫療設備投資效益十分關注。內部審計部門通過對當地醫療市場同類設備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專項調查,計算未來現金流量、投資報酬率、投資回收期、設備利用率和檢查項目的陽性率等指標,進行成本分析、投資風險評估和可行性論證。
(二)科室經濟管理審計。主要審計臨床、醫技科室內部經濟管理和效益、經濟核算和分配情況。包括對科室成本開支是否合理,衛生材料等醫用物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收入是否及時入帳,增收節支措施是否有效進行審計檢查。對科室住院人次、病床周轉率、平均住院日、人均住院費用、藥品費占病人總費用的百分比等指標完成情況定期進行審計評價。[3]對科室績效工資分配、科主任基金留存及是否存在科室私自收費、設立“小金庫”等情況進行定期審計監督。
(三)醫療收費價格審計。每月隨機抽取全院各科出院病歷,對醫療服務價格執行情況進行審計,發現違規收費、減免收費、漏收費行為,按照醫院制定的科室質量考核標準,扣科室當月質量考核分。檢查各科記帳人員是否嚴格按照醫囑或護理記錄進行收費,確保病歷記錄與收費相一致。無記錄收費或者有記錄未執行,視為未提供服務而收費,屬于亂收費行為。病歷中有記錄并已執行,但未收費屬于漏收費行為。病歷中記錄項目次數或時間與實際收費不一致,少于病歷記錄的,屬于少收費,反之則屬于多收費。病歷記錄與實際收費項目不一致,屬于錯收費行為。住院床位費、診查按天數計算,一律計入不計出,否則就屬于重復收費。加強住院病人退費管理。認真對待群眾反映和投訴的問題,及時查證落實,屬于內部管理問題,必須進行整改;屬于政策原因的,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四)基建投資項目審計。檢查投資立項程序是否規范有效,是否經過可行性論證。對招標項目要進行決算復核,對是否按工程進度撥付工程款進行審計,對工程造價進行決算審計。工程造價審計的內容主要是對工程量進行審計,審核施工方是否虛報重報多計工程量和變更設計增加工程量;對工程定額單價的套用進行審計,審核套用定額是否符合建筑工程統一基價,工程取費是否符合施工單位的級別和建設項目的類別標準;對材料價格進行審計,通過進行市場詢價,在保證工程質量、滿足材料使用性能的基礎上,合理降低材料成本。審計評價指標主要有實際造價與預算投入之比、實際效益與預期效益之比、投資收益率以及投資項目產生的社會影響。
三、控制風險,提高醫院內審質量
(一)健全醫院內部審計制度。認真貫徹審計法和審計署、衛生部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結合醫院實際,建立健全內部審計運行機制,明確內部審機構的職責和權限,規范內部審計工作程序。完善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控制和監督制度,實行主審負責制、審計底稿復核制、審計部門負責人督導制、審計項目質量考核等制度,以保證審計質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審計風險。
(二)提高醫院內審人員素質。嚴格實行內部審計崗位資格準入制度,選拔具有審計、會計、經濟管理、工程技術等相關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的內部審計人員。加強醫院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紀教育,增強自律意識和責任意識。加強業務技能培訓,提高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改善醫院內審隊伍的知識結構。內審人員要廣泛學習經濟、技術、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努力成為精通會計和審計業務、具備相關法律和計算機知識、掌握內部審計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熟悉國家政策法規和醫療行業特點的復合型人才。
(三)規范內部審計工作流程。醫院內部審計部門要合理運用專業判斷,對審計風險進行評估,按照內部審計準則,制定并落實審計工作程序。在準備階段,編制審計計劃和審計方案、送達審計通知書;在實施階段,查閱有關文件和資料、審核會計憑證和帳簿、現場檢查現金和實物、查閱內部控制制度及執行情況、對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調查取證、編制審計工作底稿;在終結階段,編制審計報告、征求被審計對象意見后報院長審批、督促被審計部門落實審計意見、建立審計檔案。
(四)積極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結合醫院信息網絡工程建設,引進和應用計算機輔助審計軟件,提升內部技術手段,實行非現場審計。運用審計軟件提供的抽樣、查詢、分析等工具,對有關數據進行檢測,對業務處理程序進行監控,可以有效性降低內部審計成本,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石光華,提升企業內部審計職能的幾點建議,中國內部審計,2006,10
[2]錢華、林英杰,構建和諧的內部審計環境,中國內部審計,2006,6
[3]何宏巖,也談醫院審計的重點,衛生經濟研究,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