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會計人員時,都要求有一定工作經驗,這讓剛剛走出校門的會計畢業生倍感無奈,同時,企業也有自己的苦衷,招聘剛畢業的學生,企業還需要花費時間和資金加以培訓才能上崗。造成此種局面絕不是學校所樂見的。
一、中職會計實踐性教學的現狀
1.偏重專業理論,實踐技能培養不足。中等職業教育與本科、高職教育在培養目標上有很大的差異,中等職業學校是培養專業基礎扎實,實際操作技能較強的初等應用人才,而目前中職會計教育觀念沒有完全脫離應試教育模式,課程設置沒有充分體現中職教育的特點,仍然是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沒有擺脫知識系統性、學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約,偏重專業知識的傳授,與實際財會工作脫節。雖然某些課程實踐課時比例可能有所提高,例如初級會計電算化課程中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一般各占50%,但其他的專業課程,特別是財務會計實踐課時最多也只占10%,實踐操作技能培養明顯不足,偏離中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沒有真正形成體現中職教育特色的課程及教學內容體系。
2.會計教材陳舊,缺乏真實感。現在的課程設置和教材內容的職業能力特色不突出,現行會計教材均是強調知識的系統性,脫離具體的會計核算崗位,使學生很難掌握具體核算崗位工作的流程,影響了學生崗位職業能力的形成,也削弱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目前的會計教材缺乏真實感,會計業務基本上都以文字表述為主,很少介紹業務流程以及業務有關的原始單證,與真實的業務有較大的差距,缺少真實業務往來的立體感;實訓教材提供的原始憑證較單一,都是按著一個模式繪制的,大都采用黑白印刷,而真實的憑證從顏色到樣式有很多種。另外由于學生對理論知識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導致學生在初接觸實訓教材時,對最簡單的會計實務,也感到無從下手,致使理論不能很好地指導實踐。
3.實踐教學形式及教學方法單一。在會計實踐技能的訓練方式上,基本上是按著教學進度計劃,首先進行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然后期中、期末或基礎理論全部學完之后,利用一段時間在教室或模擬實驗室完成所謂的實踐技能訓練,同時在會計模擬實習中普遍存在實習的資料不夠真實或全盤照抄等缺陷,模擬內容過于程序化,模擬業務與實際業務相脫節,造成會計專業理論與會計實際的脫節,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在教學方法上大都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往往先說明實訓的步驟和要求,然后每筆業務都給出答案,讓學生依葫蘆畫瓢,老師講一點學生做一點,老師經常代替學生解決問題甚至代替具體操作。這種教學方法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降低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4.校內缺乏實訓設施,校外實踐基地建設不足。由于中職學校招生競爭激烈,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會根據市場需要和學校未來發展的需要,積極開發新專業,中職學校的實訓室、實訓設施的建設沒法跟上擴招的速度,滿足不了實訓教學的需要,很多應在實訓室開展的實訓教學,只能采用紙上談兵的辦法,所謂的模擬實習也只是提供一些仿真的業務單據,沒法提供仿真的工作環境及工作流程,難以保證實訓教學的效果。另外,由于絕大部分單位都將財務部門視為機密部門,從而拒絕接受前來實習的學生,就算接受也不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會計實務操作中,致使學生的校外專業實習無法真正落實,因此,畢業前的校外專業實習,學生真正從事會計工作的不多,基本上是收銀崗,還有一些同學的畢業實習工作與會計工作甚至沒有任何關系。
5.師資結構不平衡,缺乏優秀的實訓教學教師。目前中職學校師資的層次、水平參差不齊,與職業教育的要求相差甚遠,專業理論與實踐能力都具備的“雙師型”教師為數不多。大多數教師是走出大學課堂就走上中職講臺,缺乏會計從業的實踐經驗;部分從企業崗位轉入的教師有一定的實踐工作經歷,但也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社會新技術、新知識發展對職業教育的要求。會計領域的改革非常頻繁,會計相關知識如稅法等也是不斷變化,使得教師的實踐技能可能跟不上知識的發展變化;同時由于實踐經驗不足,教師在實訓課的教學上缺少舉一反三、靈活應用、列舉實例的能力,實訓教學缺乏實用性。
二、加強會計實踐教學的措施
目前會計專業招生相當紅火,然而學校要想不斷發展、壯大,僅僅靠擴大招生人數是不夠的,必須走內涵發展的道路。教育部部長周濟指出“提高職業教育的關鍵在于切實加強技能性和實踐性環節?!睍嬍且婚T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中職會計專業學生要想在就業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具有過硬的實操能力,因此,如何提高會計實踐教學,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及實際操作水平都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是所有中職學校需要面對的課題。會計實踐教學在校內、校外實踐教學要形成科學嚴密的實踐教學體系和完備的實踐教學環節,同時要避免實踐教學流于形式的弊端。針對目前會計實踐教學的現狀,筆者認為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會計實訓課的質量,使學生真正能夠達到畢業就上崗的水平。
1.構建多層次的實訓模式,加強實踐訓練。培養具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的應用型會計人才,這是中職教育的辦學特色。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因此,在實踐課程及其教學內容設計上,應樹立“理論夠用,實踐為重”的理念,強化實踐性教學和專業技能訓練,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應保證實踐性教學能滿足培養實操能力的需要。校內實踐教學可分三步,第一步單項訓練,每門會計課程必須根據所學內容及教學進度,隨堂進行必要的訓練,如基礎會計的原始憑證填制和審核、記賬憑證編制、賬簿登記、報表編制等內容應分散在課堂上進行,加深學生對憑證、賬簿、報表的感性認識,掌握會計賬務處理的程序及會計信息處理的流程;第二步,綜合實訓,每門會計課程結束后,應安排一定時間集中進行綜合實訓,如學完基礎會計后,應讓學生按模擬實訓資料,采用相應的會計核算程序,完成填制審核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的整個操作流程;第三步,畢業前進行崗位模擬實習,在仿真實訓室按會計崗位設計會計業務,讓學生分別進行不同崗位業務的核算,并進行輪崗練習,以達到熟悉企業各崗位會計工作流程和核算工作的目的。
為滿足實踐教學需要,教材應圍繞崗位技能需要編寫,有些學校已開始改革會計教材內容,組織編寫會計崗位模塊,并在教材中加入實物照片、圖片、增加實例,增強了教材的生動性,可理解性。
2.改革教學手段,采用多形式的教學方法。會計專業課程內容復雜、圖表數據較多,要想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學內容,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倡教師盡量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增強教學內容的真實感;另外,通過教學光盤,把教學軟件引入課堂,將經濟活動用動畫展現出來,如交易流程、原始憑證的取得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審核,到賬簿的登記、結賬,把經濟業務通過影片演示出來。在教學軟件中再加入相關會計案例,融入會計道德等內容,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會計素養,使枯燥、晦澀的理論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提高課堂的生動性,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會計實踐教學中,由于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種類繁多,內容復雜,教師在課堂上應盡可能演示實物,每個學生每人一份,邊講邊練,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知識,使學生知道怎么做,還知道為什么這樣做。對于制證、記賬、編制報表等強調實際操作的技術、技能性的問題,教師應親自在課堂上作示范,同時要求學生當堂填制、當堂掌握、并于當堂檢查,及時糾正錯漏,杜絕學生出現賬證不符,手腦不一的現象,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高度相信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授記賬憑證填制的方法時,教師并不需要將收、付、轉及通用通用憑證一一詳細介紹,只須講授收款憑證的具體填制方法,其他三種憑證可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個人查找資料等方式,舉一反三,自行完成具體的填制。
3.完善校內模擬實訓室,加強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以校內模擬實訓為重點,完善會計模擬實訓室,配備多媒體、電腦等設備,建立仿真性強,全方位模擬真實會計工作流程、崗位職能的實訓室。校內實訓室包括手工和電算化模擬實訓,會計手工模擬實踐是基礎,而電算化的模擬實踐是對手工模擬實踐的升華。目前大中型企業會計電算化已基本普及,中小企業的會計電算化應用也在逐年提高,很多用人單位也將電算操作能力列為招聘的條件之一。在校內實踐時,應該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先在手工實訓室完成系列崗位實訓業務;第二部分利用手工資料通過會計電算化軟件進行操作,在手工會計模擬資料的基礎上,結合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訓共同進行,使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并通過手工與電算化的操作差異比較,加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到企業實習,是實踐教學必備的一個環節,有利于學生熟悉真正的會計工作環境及會計業務處理程序和方法,通過與所學的理論知識相互對照,加深理解和感性認識,這既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又是中職學校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步驟。鑒于很多單位不愿接受會計實習生,會計專業對口實習難的問題,學校應多渠道建立校外實踐基地,一方面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式,與大型企業聯合建設實踐基地;另外有條件的學??沙闪⒋碛涃~公司、財務咨詢公司或會計師事務所,或成立校辦企業作為學生實習基地和青年教師實踐基地,不但可以增加學生社會實踐的機會,還能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結合起來,把教學和教研結合起來,把校內教學和校外實習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實際工作。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必須建設一支適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強化技能和實踐性教學要求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既有實踐技能又有一定知識水平的實用型人才。(1)鼓勵教師參加會計專業資格的技術職稱考試,取得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證書。(2)積極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聘任有豐富經驗的財會工作人員來擔任兼職教師,擴大“雙師型”教師隊伍。(3)建立教師到對口企事業單位定期實習的制度。學??梢悦繉W期安排教學輪空,要求專業教師(特別是缺乏專業實踐經驗的青年教師)到企業進行一定時間的專業實踐鍛煉,也可以帶著專業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到企業中向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員請教,在他們的幫助下提高分析能力及應用能力,重點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實踐環節教學能力。(4)依托相關高校的師資培訓基地及教師進修網絡,將理論培訓與操作培訓、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有機地結合。(5)廣泛發動并積極鼓勵中老年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傳、幫、帶”,新任教師必須安排不少于120學時的崗前培訓。
教師真實的經歷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把最新的會計發展成果介紹給學生,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會計實訓。
參考文獻:
1.王麗花.實踐教學在高職會計教育中的應用[J].太原大學學報,2006(01)
2.陶緋.會計教學興趣的培養的方法.[J].中國教育科研與探索,2007(3)
3.李穎琦,袁國棟.新會計制度觀念轉化對會計教學的影響.[J].財會通訊,2007(3)
4.孫鳳平.中專會計實踐性教學探討[J].呂梁高級??茖W校學報,2006(01)
5.徐明華.應強化中專會計實踐能力培養[J].職教論壇,2008(01)
6.王愛華.以能力培養為本位強化中職會計實踐教學[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02)
(作者單位:湛江財貿學校 廣東湛江 524094)(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