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審計發展到今天,已經進入了以經濟責任審計為重點的全面發展階段。目前,企業審計的工作重點是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科學地評價企業領導人員的重大經濟決策,客觀、真實、準確的評價企業經營成果,是企業審計工作的重要內容,并且在企業審計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重大經濟決策效益性評價的含義
重大經濟決策是指企業領導人員在其任職期間所作出的對企業當前乃至今后的發展有著及其重要和深遠的經濟決策,主要包括重大投資、重大借款、重大擔保、大額采購、重大股權變動等經濟決策。重大經濟決策評價是對重大經濟決策的合規性、民主性、科學性和效益性作出結論性綜合審計評價。重大經濟決策的效益性評價就是對決策執行結果的效益情況進行評價。
二、重大經濟決策效益性評價的分類和特點
由于審計人員常常以資金額度為標準來衡量經濟決策是否為重大經濟決策,所以在進行重大經濟決策評價時側重于經濟效益評價,即通過經濟指標、財務數據來評價重大經濟決策的經濟效益;忽視戰略效益評價,對重大經濟決策是否達到或完成戰略目標并不關注。為了讓重大經濟決策的效益性評價能夠更準確地反映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筆者將戰略效益引入到效益性評價內容中,并將效益性評價分為經濟效益評價和戰略效益評價:
經濟效益評價是把反映企業經濟效益的各項指標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察,以對經濟效益作出總結和概括。經濟效益評價的主要方法是技術經濟指標法,通過通過某些具體的技術經濟指標,如:利潤額、資金利潤率、投資回收期、凈現值、內部收益率、外部收益率等進行效益評價。
戰略效益評價是根據經濟決策執行情況對戰略目標的實現情況進行評估和判斷。
目前,在重大經濟決策評價中,戰略效益評價只是偶爾地出現在審計報告中,并沒有系統地、全面地作為效益性評價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時因為:
(1)經濟效益評價采用定量方法,數據獲取相對容易,評價方法也相對成熟;而戰略效益評價還沒有合適的方法,如果進行戰略效益評價只能采用定性的方法泛泛而談。
(2)經濟效益評價數據準確,爭議性較小;進行戰略效益評價,如果采用定性評價的方法爭議性較大,不利于工作的開展進行。
(3)企業審計時間緊、任務重,只能選擇容易出現問題的重大經濟決策開展審計工作;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動力去推動戰略效益評價。
三、重大經濟決策效益性評價的標準
原來的重大經濟決策效益性評價由經濟效益決定。經濟效益越好,重大經濟決策效益性評價越好;反之,則效益性評價越差。引入戰略效益后,重大經濟決策效益性評價的判定標準發生了變化,具體情況如圖1所示:
1. 當重大經濟決策的效益性處于第Ⅰ象限時,經濟效益好、戰略效益也好。此時可以認為重大經濟決策的效益性良好。并且越遠離坐標原點O,決策的效益性越好。
2. 當重大經濟決策的效益性處于第Ⅱ象限時,經濟效益好、戰略效益不好。這時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圖2所示。如果沒能完成預定戰略目標,且經濟效益一般,則評價為效益性不好;如果經濟效益十分突出,則需要判斷是否短期效應,且不可持續發展。如果不可持續發展,則評價為效益性不好;如果可以持續發展,則再次判斷戰略目標設定的合理性。如果戰略目標隨著時間推移變得不合理,現狀符合新的戰略目標要求,則評價為效益性良好;如果戰略目標合理,則評價為效益性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