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財政部《關于加快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9〕56號,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需要大力發展會計、審計等經濟鑒證類中介行業。加快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對于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維護國家經濟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指出,《意見》明確提出了加快發展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具體措施,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經國務院同意、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系注冊會計師行業改革與發展全局的第一個文件。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意見》,既是對注冊會計師行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殷切希望,也是對廣大注冊會計師的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
注冊會計師行業未來五年要實現五大目標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意見》為注冊會計師行業今后5年和相當一段時期的改革與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對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現狀與未來走勢作出深入分析和科學判斷的基礎上,《意見》指出今后五年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要實現五大目標。
第一,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結構優化合理。重點扶持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競爭力、能夠跨國經營并提供綜合服務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積極促進中型會計師事務所健康發展,努力形成200家左右能夠為大中型企事業單位、上市公司提供高質量服務、管理規范的中型會計師事務所。
第二,會計師事務所執業領域大幅度拓展。要將醫院等醫療衛生機構、大中專院校以及基金會等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表納入注冊會計師審計范圍,同時推動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轉變和升級,加速向高端型、高附加值、國際化業務發展。
第三,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環境顯著改善。切實打破制約會計師事務所發展的行政壁壘、業務限制和地方保護,有效治理不當行為。
第四,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治理機制和管理制度更加科學。支持會計師事務所依法采用與其發展戰略、業務特點和規模相適應的組織形式。進一步健全透明高效、相互制衡的治理結構和內控機制,不斷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和執業責任保險制度。全面提高會計師事務所內部管理信息化水平。
第五,注冊會計師隊伍職業道德水平和專業勝任能力顯著提高。通過制定和實施注冊會計師行業人才戰略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造就一大批適應行業發展要求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建設一支誠信執業、素質過硬的注冊會計師隊伍。
財政部門將采取措施支持注冊會計師行業加快發展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財政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切實加大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和引導力度,重點將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進一步建立健全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加快發展的支持政策,在優秀人才引進與合理流動、從業人員培養培訓、外事外匯、稅收政策、規范執業收費、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給予支持。
第二,把注冊會計師行業作為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來抓,更好地發揮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服務職能。
第三,要建立健全有關法規制度和行業管理制度,為注冊會計師行業加快發展提供堅強法制保障。
第四,要堅持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境外上市企業,金融、能源、通信企業以及其他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型骨干國有企業,應當優先選擇有利于保障國家經濟信息安全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相關服務。鼓勵大型會計師事務所通過收購、合并等方式在境外設立成員所或分所,重視發揮其窗口和平臺作用,為增強境外業務競爭力創造必要條件。要為大型會計師事務所“走出去”提供便利條件,在境外投資促進、扶持、保障、服務、核準等方面給予支持,并在資質認可、信息咨詢、市場考察和對外聯絡等方面予以幫助。要促進中型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范圍不斷拓展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支持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擴大代理記賬、稅務代理、外包業務、IT支持、個人理財、社區事業等咨詢服務領域,積極承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村賬鄉管”代理記賬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首次提出要加快形成大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協調發展的合理布局。對此,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合理布局就是要促進形成大型、中型和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執業領域各有側重、市場定位各有特色、服務對象各有傾斜、地域分布較為合理,不同規模的會計師事務所有序競爭、持續發展的格局。為此,需要重點扶持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加快發展,積極探索適應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發展需要的組織形式,大力推進特殊普通合伙制;需要積極促進中型會計師事務所健康發展,穩步擴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數量,不斷提高中型會計師事務所專業服務能力和內部管理水平;需要科學引導小型會計師事務所規范發展,突出服務特色,重在做精做專,使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成為面向小規模企事業單位和廣大農村提供優質服務的主體力量。
截至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已超過7400家,執業注冊會計師超過8.5萬人,從業人員近3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