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論文 > 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

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

2010年年末,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這樣的表述第一次出現在財政部部長謝旭人的財政工作報告中。

這或許意味著,緊隨著2010年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全面建立之后,內控風暴也將席卷行政事業單位。

勢之所趨

“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科研處處長趙云旗看來絕不是一句平淡無奇的表述,恰恰是這簡短的一句話,似乎傳遞了“十二五”財政發展改革將會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考 核的一個重要信號。

趙云旗分析認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重要任務是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財政發展改革主要體現在健全財政體制上。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漸成熟和完善,財政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和精細化,而在這方面,行政事業單位相對薄弱。

“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也是防范財政風險的重要環節。”趙云旗說。

財政部網站發布的“十二五”財政發展改革基本思路中,“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管理和風險預警機制,將地方政府債務收支納入預算管理,逐步形成地方政府規范舉債、合理融資、風險可控、運行高效的長效機制”這樣的內容被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

“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 制建設也是加強財政績效管理的必然要求,更是完善財政績效評價體系的必然趨勢。”趙云旗說。

長期以來,有些行政事業單位習慣了“有錢就花,沒錢就要”,花錢沒計劃,使用沒效益。“財政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沒有績效評價,也使得財政績效評價不完整。”趙云旗說。

內控薄弱致問題頻發

“35個部門本級和83個所屬單位因項目預算編制不夠細化、執行不嚴格等,造成擠占和挪用預算資金9.22億元。”“兩個部門本級和25個所屬單位未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新增項目或提高標準發放津貼補貼1.73億元。”“1個部門本級和6個所屬 單位采取虛報或重復申報項目等方式,多申領財政資金2962.68萬元。”“14個部門本級和33個所屬單位瞞報各項收入和資產等5.91億元,未在法定賬簿內核算。”……這是2009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中的摘要。

國家審計是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進行的審計,確定其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促進廉政建設,提高財政性資金的使用效益。不可否認的是,在已公布可查閱的有關行政事業單位的審計報告中可見,即使是在中央部門預算執行過程中,與財務相關的內部控制仍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位長期在審計局負責行政事業單位審計的官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大致可以歸納為三類:一是以權代法,領導說了算,排斥內部會計制度的建立和實施;二是雖建有規章制度,但有章不循,形同虛設;三是缺乏監督,沒有相應的內審制度。

在審計過程中,他們經常遇到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比較薄弱、資金轉移挪用、虛列開支、假發票、固定資產統計不實等等問題。但問題發生后,除了要求其限期整改,真正予以處罰的很少,即使有處罰,力度也不是很大,顯然無法達到警示的效果。

“有的單位建的辦公大樓都已經投入使用了,但其既沒有經過招標也沒用經過中介機構審計,嚴重違反規定。還有的單位不設固定資產總賬或明細賬,固定資產的增減不予體現,無法進行會計核算。”上述審計局官員不無憂慮地說。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在行政事業單位中,既有全額財政撥款單位,也有差額撥款單位,還有自收自支單位。相對于企業而言,這些單位更關注資金的安全性,而對于加強成本管理和資金使用效益考核考慮較少,其建立內控制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弱于企業。

其二,在行政事業單位,領導“一支筆”審批情況還比較普遍,只要領導簽字,有些費用基本都可以報銷,重大事項沒有實行集體審批決策。而在目前行政事業單位體制下,財務會計的授權機制使會計人員的監督權力無法得到真正發揮。

其三,行政事業單位財會人員的業務水平普遍參差不齊。根據相關規定,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要求持證上崗并且具備3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但在現實中,一方面,很多單位的會計人員存在年齡老化、知識結構陳舊的問題;另一方面,很多單位也聘用了一些不符合條件的會計人員。

或與企業內控體系協調

在財政部、證監會等六部委聯合發布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及其配套指引后,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基本建成,同時確定了分步實施時間表。那么,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將會如何設計呢?對此,趙云旗認為,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性質不同,業務也存在較大差異性,因而在風險管理的控制點上也會有差異。

“行政事業單位要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吸收借鑒企業內部控制的先進經驗。”據一位接近政策制定者的人士介紹,早在2006年財政部已經會同有關部門在當時成立的企業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中專門設立了行政事業單位(政府及非營利組織)內部控制標準咨詢專家組。設計者當時也傾向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體系應當與企業內控體系保持協調,即應該由基本規范和配套指引構成。比如,內部控制的過程觀,合法合規、報告可靠、資產安全,效率效果、發展戰略等控制目標,以及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要素,對行政事業單位同樣適用。

“當然,差異也是明顯的。比如,行政事業單位的組織架構和企業有較大區別,在內部環境中簡單套用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顯然不適當。”上述接近政策制定者的人士說。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