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內部審計注冊會計師論文 > 上市公司內審機構設置動機的實證研究

上市公司內審機構設置動機的實證研究

在理論上,學者已達成共識,即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健全的治理結構建立在董事會、執行管理層、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四個“基本主體”的協同之上。內部審計可以弱化信息不對稱,縮小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差距,完善公司治理機制。

  在發達國家內部審計已成為上市公司建立健全治理結構的基石之一,我國并沒有像美國證監會那樣強制規定上市公司必須設立內部審計機構,那么我國上市公司設立內審機構的情況究竟如何? 在董事會和高管層的受托責任關系中,內部審計既服務于治理主體,也服務于治理對象,我國上市公司設置內審機構是出于股東對管理層的監督考慮,還是出于管理層對公司經營管理的考慮?弄清這些問題對于探討我國內審機構的設置模式、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尋求我國內部審計的發展對策,充分發揮其在公司治理中的功能,實現公司的經營目標,提高公司的經營效率,最終提高公司的競爭能力,都有重要意義。

  一、上市公司內審機構設置情況分析

  本文基礎是,2004至2006年IPO公司的招股說明書數據,期間深市和滬市共有179家公司發布了招股說明書,其中有6家除A股之外還發行了其他類型的流通股。考慮到在境外上市的公司以及有外資投資者的公司由于外部治理環境的要求可能更傾向于將內審機構單獨設立,我們將這6家單獨作為一類,其余的173家公司為另一類,搜集了它們的招股說明書。

  本文分別對兩類樣本公司是否單獨設置內審機構以及內審機構的隸屬情況進行初步統計,結果見表1:

  

  可見,在無其他類型流通股的173家公司中有69.36%的公司單獨設置了內審機構。而在有其他類型流通股的公司中這個比例則高達83.33%。這從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前文關于將樣本分為兩類的論述。從表中還可以看到,無其他類型流通股的公司大多都將內審機構設在總經理的下面(比例在70%以上)。通常我們認為內審機構隸屬層級的高低會對它的職能作用和獨立性有影響,隸屬的層級越高越可能在公司治理中發揮作用。因此,這里其實暗示了內審機構更多地進行的是管理工作,而并不是參與公司治理。

  為了解上市公司對內部審計的認識過程,我們又對僅發行A股的173家公司按照不同上市年度進行了統計,結果如表2。

  

  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單獨設立內審機構。2004年的IPO公司中39家公司沒有單獨設立內審機構,有58家公司單獨設立,占當年IPO公司總數的59.79%。但是,2005的上市公司幾乎沒有單設內審機構,可能是因為2005年IPO公司數量非常少,影響了統計結果。到2006年64家IPO公司中就有61家單獨設立了內審機構,占當年IPO公司總數的95.31%。
從中可以看出隨著各項法規的出臺,內部審計的作用在近幾年日益重視,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單獨設置內審機構,內部審計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

  二、單獨設立內審機構的動機分析

  我們認為,公司在單設內審機構的時候可能出于兩種動機,即“治理動機”和“管理動機”。治理動機主要是出于股東對管理層的監督考慮,而管理動機則是管理層出于對公司經營管理的考慮。于是,我們設計了“治理動機”和“管理動機”兩大類指標(見表3)。

  

  治理動機指標中,第一大股東實際控股比例如果越低,就越有可能有其他的相對大股東與其制衡,這樣為避免大股東侵占中小股東利益以及管理層的“道德風險”問題,就越有可能單設內審機構(負相關);第二大股東控股比例越高,越容易與第一大股東制衡,越有可能單設內審機構(正相關),境外股東持股比例越大,可能會對公司治理有更高的要求,從而加大單設內審機構的可能性(正相關);若公司設立時為中外合資,內部控制要求可能更高,當時就會單設內審(正相關);國家企業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內控制度,國有股比例越高,越可能單設內審(正相關);考慮到發行之后流通股股東會對公司治理有所要求的話,單設內審機構以加強流通股股東信任的可能性越大(正相關);基于獨立董事是考察一個公司治理水平的常用指標,這里也列示出來,并預計獨董比例越高,越可能單設內審機構(正相關);同理,獨立監事比例也被納入其中(正相關);董事長不兼任總經理,通常認為治理水平會更高,越可以單設內審機構(負相關);單獨設立審計委員會的上市公司可能對內部審計工作更為重視,也就更有可能單設內審機構(正相關)。

  再看管理動機指標,歷史越悠久的公司由于有較長時間的管理經驗累積,有可能對內部審計的管理職能的認識更加清楚,從而加大了單設內審機構的可能性(正相關);與新興的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因此預計國有企業單設內審機構的可能性更大(正相關);公司的規模越大、控股子公司與分公司數量越多,越可能需要嚴密的內部控制程序來幫助管理者管理企業(正相關);如果上市公司有母公司,可能在母公司下單設內審機構(負相關)。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