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規定所得稅會計采用的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進行核算。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從資產負債表出發,通過比較資產負債表上列示的資產、負債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確定的賬面價值與按照稅法規定確定的計稅基礎,對于兩者之間的差額分別計入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從而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與遞延所得稅資產,并在此基礎上確定每一期間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的會計處理方法。
可見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要核算出企業當期應負擔的所得稅費用,確定資產和負債項目的暫時性差異非常重要,由于會計和稅法都對內部研發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確認和計稅基礎的確定都有一些特殊規定,所以內部研發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確認和計稅基礎的確定是正確核算內部研發無形資產形成的所得稅費用核算的基礎。
一、內部研發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及計稅基礎的確定
(一)內部研發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確認的標準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的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應當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研究是指為獲取并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開發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于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于發生時計人當期損益;僅對于開發階段中發生的部分支出,在符合一定條件的情況下,才能計入無形資產的人賬價值。具體來看,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同時滿足下列五個條件的才能確計入內部研發無形資產的人賬價值。(1)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圖;(3)無形資產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的,應當證明其有用性;(4)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5)歸屬于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
(二)內部研發無形資產的計量
內部開發無形資產的成本僅包括在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時點至無形資產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總和。具體來看,內部研發活動形成的無形資產成本,由可直接歸屬于該資產的創造、生產并使該資產能夠以管理層預定的方式運作的所有必要支出組成。可直接歸屬成本包括:開發該無形資產時耗費的材料、勞務成本、注冊費、在開發該無形資產過程中使用的其他專利權和特許權的攤銷,以及按照借款費用的處理原則可資本化的利息支出。
內部研發無形資產的后續計量主要是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才需要在估計使用壽命內采用系統合理的方法進行攤銷;對于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在持有期間內不需要攤銷,但應當在每個會計期間進行減值測試,如經減值測試表明已發生減值,則需要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
(三)內部研發無形資產計稅基礎的確定
2008年1月1日開始實施《企業所得稅法》和《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對內部研發無形資產涉及的所得稅的規定主要有:(1)內部研發無形資產,以開發過程中該資產符合資本化條件后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2)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可見,稅法對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這些目的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有稅收優惠政策。(3)未經核定的內部研發無形資產減值準備金支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予扣除。(4)自行開發的支出已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無形資產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予扣除。(5)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于10年。
二、內部研發無形資產暫時性差異原因及所得稅會計處理
(一)內部研發無形資產暫時性差異原因
由上面的兩部分的內容比較可知,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內部研發無形資產的暫時性差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會計和稅法對內部研發無形資產確認的價值不同而造成的。總結如下:(1)由于稅法對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內部研究開發支出形成的無形資產的稅收優惠形成的暫時性差異。(2)攤銷年限不同形成的暫時性差異。(3)計提的減值準備形成的暫時性差異。
(二)內部研發無形資產所得稅會計處理
[例]甲企業2008年1月開始研發一項新技術,發生研發支出500萬元,其中研究階段支出1D0萬元,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前發生的支出40萬元,符合資本化條件后發生的支出為360萬元。該企業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在2008年10月20日達到預定用途。甲企業對該新技術采用直線法,按10年攤銷。無殘值。2008年12月31日,該新專利技術的可收回金額為400萬元。假設甲企業2008年的利潤總額為6000萬元,無其他的納稅調整事項。要求做出甲企業2008年的所得稅會計處理。
分析:
(1)2008年末內部研發無形資產的賬面凈值=360-360/10×3/12=351(萬元)
因為2008年末可收回金額為400萬元,可回收金額大于賬面凈值所以不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所以2008年末內部研發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賬面凈值=351(萬元)
(2)2008年末內部研發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351×150%=526.5(萬元)
(3)所以內部研發無形資產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526.5-351=175.5(萬元)
(4)內部研發無形資產形成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0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由于內部研發形成的暫時性差異不符合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條件,所以只能計算出內部研發的無形資產的暫時性差異的金額,但不能將175.5×25%=43.875萬元計人遞延所得稅資產。也就是說雖然這項內部研發無形資產存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但其應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的金額為0。對于內部研發無形資產形成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特殊處理,就是內部研發無形資產的所得稅會計處理區別于其他資產、負債項目的所得稅會計處理的最大不同之處。
(5)2008年的應交所得稅=(6000-140×50%-360/10×3/12×50%)×25%=5925,5×25%=1481,375(萬元)
因為在計算2008年的應交所得稅時體現了按照稅法規定為新技術目的內部研發無形資產過程中費用化的金額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可以按50%加計扣除的原則。
(6)綜合以上的分析,甲企業2008年的所得稅會計處理為:
借:所得稅費用 148137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1481375
由于會計準則和稅法都對內部研發無形資產的會計核算和計稅基礎都有一些特殊規定,要把會計上和稅法上對內部研發無形資產的規定弄清聯系與區別,同時在會計上更需要牢固掌握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內部研發無形資產的所得稅會計處理,正確核算企業負擔的所得稅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