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高級經濟師論文 > 淺議新準則下資產減值損失

淺議新準則下資產減值損失

摘要:財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發布了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的新會計準則體系,并已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實施。而《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是關于對資產減值的規定,它對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體現了謹慎性的原則,也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邁開了重要的一步。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資產減值;變化;減值核算

最初“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是為了避免資產的虛增導致企業利潤的虛增,同時保證企業財務資料的真實性。然而,由于信息不對稱,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執行過程中,把資產減值作為盈余管理的一種手段,進行任意操縱利潤,從而嚴重影響了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新會計準則為了完善準則的合理性,遏制這一非正?,F象,對舊會計準則和制度進行了很大的調整。而資產減值準備的核算也成為新制度中的一大變點,在會計實務中,我們也會經常遇到這方面的情況。

一、資產減值的含義

資產減值是指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企業所有的資產在發生減值時,原則上都應當對所發生的減值損失及時加以確認和計量,因此,資產減值包括所有資產的減值。但是,由于有關資產特性不同,其減值會計處理也有所差別,因而所適用的具體準則也不盡相同。如存貨、建造合同形成的資產、采用公允價值后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由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所規范的金融資產的減值,分別適用存貨、建造合同、投資性房地產、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等會計準則,這些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由相關具體準則規范。

二、資產減值準則變化的原因

原來對企業資產減值會計核算只是在有關會計制度中做了少數幾項特殊的規定,并未做出全面系統的規范,未形成獨立的資產減值準則,那也就是說“資產減值”內容的不夠完善和較差的可操作性是該項準則變革的根本動因。如原先的會計制度雖然規定,企業應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終了時檢查各項資產,合理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生的損失,對可能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然而,對于“定期”,會計制度沒有說明,這使企業在操作時有一定的隨意性,致使企業之間也缺乏可比性。而新的會計準則對計提時間做了明確說明,明確在“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當判斷資產是否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

我國會計實務中,大量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準備進行盈余管理、任意操縱利潤,也是新準則變化的現實動因。如少提資產減值準備,從而使資產虛增,從而導致增加企業利潤。

為了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進一步和國際會計準則的協調也是該項準則變化的必然動因。許多國際會計準則都涉及到資產減值問題,如存貨、投資、固定資產、建造合同、職工福利、所得稅等,就資產減值制定國際會計準則,有助于保持資產減值會計核算方法的一致性,而我國的經濟正快速融入全球經濟,這就必然要求盡可能采用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會計標準。

三、資產減值的新舊準則變化的體現

(一)新準則引入了“資產組”和“總部資產”等概念

新準則規定“準則中的資產包括單項資產和資產組”。引進了資產組的概念,規定“資產組是企業可以認定的最小資產組合”。如果單項資產減值準備難以確定,應當按照相關資產組確定資產減值。企業總部資產包括企業集團或其事業部的辦公樓、電子數據處理設備等資產??偛抠Y產的顯著特征是難以脫離其他資產或者資產組產生的現金流入,而且其賬面價值難以完全歸屬于某一資產組,因而總部資產通常難以單獨進行減值測試,需要結合其他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

(二)明確資產減值的確認時點

根據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應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終了時檢查各項資產,合理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生的損失,對可能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然而,對于“定期”,會計制度沒有說明,這使企業在操作時有一定的隨意性,同時企業之間缺乏可比性。而新的會計準則對計提時間作了明確說明,規定在“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當判斷資產是否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對于發生了減值的應當計提減值準備。

(三)新準則取消了商譽直線法攤銷改用公允價值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商譽效用的遞減(即直線法攤銷)沒有充分的證據,所以與國際準則趨同,按新準則規定,企業合并形成的商譽,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減值測試,并結合相關資產組和資產組組合進行測試。只要有活躍市場,只要有公平價值,就可以使用公允價值。強調一旦使用了公允價值,就停止歷史成本價值的賬務處理。

(四)會計核算上的變化

新準則規定,大多數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條規定將對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有重大影響,尤其是對暫停上市的公司及ST公司。有許多暫停上市的公司得以恢復上市,就是采用“巨額計提,大額轉回”的方法以實現扭虧為盈的。因此,本準則實施后將有效地遏止利用減值準備調節利潤。暫停上市公司恢復上市的難度將加大。具體到各種資產的減值損失核算在新舊準則下其核算有以下的不同點:

1、壞賬準備及存貨跌價準備。新舊準則下,核算的不同點在于按舊準則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和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時記入“管理費用”科目,按新準則記入“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資產負債表日通過計算若需在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或“壞賬準備”金額范圍內調整時,舊準則應為借記“存貨跌價準備”或“壞賬準備”,貸記“管理費用”,新準則應為借記“存貨跌價準備”或“壞賬準備”,貸記“資產減值損失”,新準則明確說明領用存貨時,應一并結轉領用材料應負擔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2、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該科目是新準則新增的會計科目,其核算方法為: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確定持有至到期投資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科目。已計提減值準備的持有至到期投資價值以后又得以恢復,應在原已計提的減值準備金額內,按恢復增加的金額,借記“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科目,貸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

3、無形資產減值準備。舊準則計提減值準備時借記“營業外支出”貸記“無形資產減值準備”,而且,若減值的跡象消失可在原計提的范圍內恢復;新準則規定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資產減值準則確定無形資產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科目。處置無形資產時,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一經計提,在以后的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4、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舊準則計提減值準備時借記“營業外支出”貸記“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而且,若減值的跡象消失可在原計提的范圍內恢復;新準則規定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資產減值準則確定固定資產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處置固定資產時,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一經計提,在以后的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5、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資產減值或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確定長期股權投資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科目。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一經計提,在以后的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6、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后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該科目是新準則新增的會計科目,當采用成本模式的投資性房地產存在減值跡象的,經減值測試后確定發生減值的,應當計提減值準備,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科目,如果已經計提減值準備的投資性房地產的價值又得以恢復的,不得轉回。

7、在建工程減值準備。舊準則計提減值準備時借記“營業外支出”貸記“在建工程減值準備”,而且,若減值的跡象消失可在原計提的范圍內恢復;新準則規定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資產減值準則確定在建工程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科目。在建工程減值準備一經計提,在以后的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8、商譽減值準備。該科目是新準則新增的會計科目,企業合并所形成的商譽,至少應當在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由于商譽難以獨立產生現金流量,因此,商譽應當結合與其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其核算方法為: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資產減值準則確定商譽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商譽——減值準備”科目。

四、對完善新準則的建議

雖新準則對公允價值、未來現金流量的使用進行了細化和規范,但公允價值、未來現金流量的確定很大程度依靠人為的主觀判斷,如果相關配套制度、措施和監管不到位,有可能成為某些企業調節利潤的手段和杠桿。所以得完善信息市場、價格市場和資產評估體系可以使企業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和市價得以公正合理的確定和公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定期公布有關資產的價格、信息資料,為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可操作性、客觀性和公正性提供直接依據。

在確認資產是否發生減值時,應列舉更多的跡象,要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在確認標準上要詳細化,使在具體的會計處理時,能更容易地明確資產減值對折舊和攤銷的影響和調整,以及對所得稅的影響。

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教育。在資產減值準則中,許多方面都需要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為了保證信息的可靠性及謹慎性,必然要求具有高素質的會計隊伍。

五、結束語

經濟貿易的國際化,使會計環境更為復雜,也使會計的國際協調面臨更大的挑戰。為此,資產減值會計準則將要不斷地完善,這樣必將進一步促進我國會計制度與國際會計慣例的接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2006[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M].人民出版社,2006.
3、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4、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中級會計實務[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5、孔龍,郭恒泰.試論我國資產減值會計政策選擇[J].財會研究,2008(2).
6、孫歐.資產減值新舊會計準則比較分析[J].會計之友,2006(2).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