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次貸危機洗禮后的美國房地產市場,跌到白菜價的房子遍地都是,然而對逢低入市者而言,有的地方上演的卻不是撿房記,而是一次考驗速度、耐力、技術的搶房記。
李嘉誠曾經說:“決定房地產價值的因素有三個,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還是地段。”恐怕不經歷危機時刻,不會真正理解此語真諦。
次貸危機洗禮后的美國房地產市場,跌到白菜價的房子遍地都是,但仍舊乏人問津。而那些地段上佳的房子,不管外界風吹雨打,價格依然穩如泰山。稍有松動的地區,則成為持幣待購者蜂擁而入的戰場。一場蕭條房市,對逢低入市者而言,上演的可不是撿房記,而是一次考驗速度、耐力、技術的搶房記。
徐沛略帶沮喪地說:“這是我第六次遞交購房意向書,也是第六次沒搶到,最高的一次在房價之上加價7萬美元,但不是有人出價更高,就是有人現金支付,或者就是別人動作更快,真的搶不到!”
去年6月開始,徐沛夫婦就開始在硅谷物色好學區的單體住宅。從毗鄰斯坦福的Palo Alto,到傳統好區Cupertino,他們發現價格并沒有太大松動,而且爭搶激烈,屢屢不能得手,并且對手中很多是喜歡儲蓄、在危機時刻不單能拿出現金,并且正發愁如何令財富增值的華人。
RE/MAX房地產公司的資深房地產經紀Mattie Wei稱,目前市場上有人出價的住房,基本上都至少有5個以上的購房者競爭,如果在半年前,吸引他們的主要是逢低入場的機遇,目前恐怕又加上了對各國大舉救市,通脹可能抬頭,希望以房保值的考量。
Becky是身居加州的美籍華人,她在8年前結束了成功的房地產生意,全力投入慈善,在過去的8年中,她都未再觸碰房地產業,除了全心慈善,也是因為對房價虛高心懷警惕。
2009年3月,她“閉關”八年后再次購入地產,卻嗅到了“特別的味道”。
“銀行目前還是很缺錢,我最初以比標價高5萬美元的價格,首付20%的標準方式投標一處銀主盤,結果等待了一個月都沒有回音。這時候我感覺事情不對,于是我在要價上壓低2萬美元,全部現金付款,一個小時,銀行就來電話了”,她說。
這正是目前美國搶房優勝者的共同殺手——全現金,這也體現了銀行流動性依然緊張。
2008年9月之后,這一狀況始終沒有真正緩解。不管申購者們的溢價多高,如果有現金投標出現,幾乎都成為銀行業者清理銀主盤的首選。
目前,由于存款利率極低,通脹壓力加大,眼光獨到的地產投資也成為理財的上佳選擇。算一筆賬,這處48萬美元的房子,裝修花費5萬美元,隨后出租給一對高科技生物公司的夫婦,月租金2800美元。
“這相當于53萬的資金,目前產生5.5%的年收益,”不考慮房屋折舊、修理抵稅的優惠,好處至少還有三個:第一,收益遠高于銀行存款利息;第二,錢不急用,能以錢生錢;第三,房子未來還會升值。
在這一輪房地產危機中,爭搶最激烈的當屬30萬以下的獨立住宅。因為這些房屋的租金幾乎和房貸持平,當然是投資首選。雖然時隔近20年,和1989年的地產風暴幾乎一樣,房價下跌最嚴重的仍然是地段欠佳的地區,當年曾大跌40%-70%的加州奧克蘭很多地區歷史重現。房價巍然不動的好區如Palo Alto,如今價格也依然穩如泰山。過去20年那些崛起的新興“好區”,例如被評為全美第十大宜居城市的Foster City,則價格跌幅至今也沒有超過15%,爭搶也非常熱烈。
地段為什么這么重要?除了因為住戶負擔能力強,在低潮時抗壓并且惜售,此外也是因為美國的法律對好區老住戶的保護。讓他們不會因為該區的崛起,在本來根本無法負擔在這里生活下去的情況下,守住自己的房子。
加州是美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有一個特別的法律“Prop 13”,規定房地產稅在最初購置的價格基礎上每年最多上漲不超過2%,這個優惠可以傳給子女,不必重估,年過55的老年人或者殘障者可以申請完全延遲至死后才交房產稅。房產稅的特別優惠政策讓大量的老居民不但能夠守土,而且從當地經濟崛起中獲益。
一次次的危機都不同,但一次次經驗和教訓都如此類似。伴隨資金泡沫水漲船高,無論好區壞區,房價會被高高拱起,但好區有好區的實力,壞區有壞區的理由,缺乏實際支撐的房價總在退潮時一落千丈,而只有那些經得起考驗的優良物業,恐怕才是不怕火煉的真正“投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