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金融銀行財務會計論文 > 宏觀與微觀審慎監管并重,維護金融穩定

宏觀與微觀審慎監管并重,維護金融穩定

 結合我國保險業實際,研究吸收國際保險監管體制改革的經驗和做法,對于完善我國保險監管體系有重要啟示。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凸顯出金融監管領域的弊病,為金融監管改革提供了契機。自危機發生以來,各國政府和一些國際組織都在大力推進金融監管改革,其中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IAIS)作為國際保險規則制定機構,成為推動改革的重要力量。總體來看,國際保險監管改革呈現出以下趨勢:全球保險監管規則趨于統一、宏觀與微觀審慎監管并舉、逆周期監管和保險創新監管得到加強。

  全球保險監管規則趨于統一

  危機前,國際上沒有形成對保險業的統一監管規則。美國國際集團危機暴露出各國監管規定寬松不一所導致的監管套利等風險,制定統一的國際保險監管規則由此被提上議事日程。2009年6月,IAIS決定比照銀行監管的“巴塞爾II”,面向保險集團研究建立全球統一的保險監管規則,即“共同評估框架(CAF)”。CAF將重點關注集團監管,從適用范圍、集團結構與業務、定量和定性標準、監管合作、管轄權等五個方面評價集團監管。這是國際保險監管界首次提出建立統一的監管規則,標志著國際保險監管向全球統一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

  此前,歐盟和美國等發達市場也先后啟動了對其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的評估和修訂,以使其更符合現實情況,同時力求對全球監管規則施加更多影響。歐盟于2001年啟動償付能力II項目,目前正在起草償付能力II細則,預計于2010年10月底完成,2011年10月實施;全美保險監督官協會(NAIC)于2008年6月啟動“償付能力現代化項目”,在資本要求、會計準則、保險負債評估、再保險和集團監管五個方面開展償付能力評估框架研究。

  全球統一規則將可能對我國現行保險監管體系形成壓力,也將為我國完善保險監管體系提供有益參照。我們應從保險監管體系建設的戰略高度,全面審視統一規則對我國保險監管的影響。一是深入研究IAIS統一規則框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做好技術準備;二是充分發揮保監會作為IAIS執委的作用,堅持統一規則要充分考慮IAIS各成員,特別是新興市場成員的現實情況,允許成員自主選擇規則實施的時機和范圍;三是以統一規則為契機,合理把握我國保險監管規則與國際接軌的節奏和進度。

  宏觀與微觀審慎監管并重,維護金融穩定

  危機后,防范系統性風險和維護金融穩定成為監管機構的主要任務,宏觀審慎監管由此備受關注。美國、英國和歐盟的金融監管改革方案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出要加強宏觀審慎監管,改變以往僅從微觀層面關注個體金融機構風險的做法。宏觀審慎監管應包括宏觀審慎監管工具和宏觀審慎監測,“工具”主要指監管者采取的行動,是一部分或全部微觀審慎監管工具之和,“監測”主要側重于市場分析,包括數據搜集和分析、預警系統及壓力測試等。目前,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及其成員正致力于開發定量工具,用于監測和評估金融體系中的宏觀審慎風險及其演變過程,包括杠桿率等系統性指標。IAIS認為,保險領域存在系統性風險,但作用方式與銀行不同。保險業通常并非系統性風險的始作俑者,而只是其傳遞載體或受害者;少數源于保險業的系統性風險的影響也將在較長時間內逐步釋放,而不會在短時間內對市場造成巨大沖擊。目前,IAIS已經向二十國集團和FSB提交了《系統性風險和保險業》調查報告,介紹保險領域的系統性風險狀況;修改《保險核心原則》,制定獨立的宏觀審慎監管原則,明確保險監管機構擁有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責;建立針對跨國保險集團的跨境危機管理和解決機制,解決“大到不能倒”的道德風險問題;將金融穩定工作組升格為常設的金融穩定委員會,負責建立金融穩定框架,研究宏觀審慎監測體系和宏觀審慎監管工具。另據歐盟保險和職業養老金委員會介紹,歐盟正對大型金融集團開展壓力測試,對歐盟內部各地區風險進行評估,并收集有關金融穩定數據上報FSB.

  宏觀審慎監管賦予了金融監管部門新的職能,對金融監管部門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保險領域的系統性影響在資本市場、養老健康保障和“三農”領域等多方面都有體現,并超越經濟范疇作用于社會管理領域。相比其他金融領域,保險領域獨立性較強,宏觀和微觀審慎監管結合緊密,手段兼容。保險業必須堅持宏觀和微觀審慎監管協調并舉,才能實現對系統性風險的全面覆蓋和全程監控,充分發揮保險的“社會穩定器”作用。一是積極跟蹤FSB、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CBS)等對宏觀審慎監管的探討,密切關注IAIS金融穩定委員會的工作進展,全面了解保險領域宏觀審慎監管的范圍和主要措施;二是研究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宏觀審慎監測機制,運用宏觀審慎監管工具,完善保險市場風險預警機制,改進動態償付能力監測和壓力測試;三是針對重點區域、重點公司和重點業務領域推進跟蹤報告制度,加強系統性風險的監測與排查;四是建立保險領域的危機管理機制,加強對危機事件的預測和預防,完善對非正常退保、外資保險公司母公司發生危機等突發事件的處理措施。

  加強逆周期監管,熨平經濟波動

  順周期效應放大了金融市場的波動程度,是金融危機升級的重要原因。FSB認為以下領域易產生順周期效應:以風險為基礎的資本監管方法、以“已發生損失”為標準的撥備方法、以公允價值為原則的會計準則和以短期業績為激勵的薪酬體制。IAIS認為,保險業在上述領域也面臨順周期壓力,需開展逆周期監管。要特別關注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的周期變化及關聯程度,考察其對實際資本和最低資本的影響,研究建立超額資本和應急資本的可能性;重點監控利率變化對保險公司負債的影響,考慮使用更為靈活的評估利率計提技術準備金,減緩低利率環境對保險公司負債的壓力;密切關注國際會計準則在資產減值準備方面的最新進展,深入考察“動態撥備”的潛在影響;全面了解“公允價值”會計方法對保險長期資產計量的影響,尋找適應保險業特點的解決辦法;借鑒FSB 2009年4月頒布的《穩健薪酬實踐原則》,建立具有長期風險視野的保險薪酬體制。

  下一步,要高度重視順周期效應對我國保險監管的影響,研究開展保險逆周期監管。我國于2006年適用新的會計準則,使用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使用“已發生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2008年保監會頒布《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要求“保險公司應當以風險為基礎評估償付能力”。金融危機發生后,保監會果斷頒布《國有保險公司負責人薪酬管理暫行辦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順周期壓力。上述重要制度在有力推動保險監管發展的同時,也使我國監管制度與國際全面接軌。今后,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密切關注國際上對順周期效應的探討,研究順周期效應在保險領域的作用方式;二是借鑒FSB、BCBS、國際會計準則等組織的逆周期對策,了解保險領域應用逆周期措施的具體做法;三是推動逆周期監管與我國保險監管制度結合,改善我國償付能力、會計準則和高管薪酬等監管制度;四是研究逆周期監管措施的實踐操作方法,合理把握逆周期措施的實施節奏,確保逆周期措施的實施效果。

  完善金融創新監管,向全方位監管過渡

  監管機構對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創新的監管過于松懈甚至缺位,是歐美金融危機爆發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次金融體制改革體現出彌補監管漏洞、擴大監管覆蓋面并實現全方位監管的趨勢。機構方面,將對沖基金和信用評級機構納入監管范圍。FSB 2009年6月發布了《信用評級使用綜述》,供銀行、證券和保險監管者在使用外部信用評級時參考,以降低監管機構對外部評級的過度依賴。產品和市場方面,將場外衍生品和其他未監管市場和產品納入監管范圍,在引入中央對手方和推動場外衍生品市場的標準化和透明度方面不斷取得進展。2009年9月,場外衍生品監管機構論壇正式成立,以推動全球統一監管。

  金融業不能過度創新,但也不能因為金融危機而壓抑創新。我國金融業普遍存在創新不足問題,品種少,現有品種同質化嚴重,很多領域開發不足。因此,應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快金融創新的步伐。對金融創新業務的監管,應當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應準確了解金融創新產品的基礎資產質量;二是避免濫用金融創新技術;三是應堅持主業。AIG陷入危機就是輔業拖垮主業的現實案例。保監會鼓勵同時涉足銀行、證券、保險的保險集團成為主營業務突出、專業優勢明顯的機構,而不是無所不包的全能型機構。

  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完善跨國金融集團監管

  在資本跨行業、跨境流動日趨活躍的今天,單一國家和地區的監管機構容易犯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錯誤,在維護整體金融體系穩定和防范系統性風險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協調與合作已成為全球金融監管改革的重點之一,而重中之重是加強對大型跨國金融機構的監管。為實現宏觀審慎監管,目前國際上普遍認為應加強對大型金融集團的監管,尤其應將集團內部不受監管的實體和不經營業務的控股公司納入監管范圍,并對不同地域和業務領域實施標準統一的監管措施。

  目前,FSB已針對30多個被認定的大型復雜金融機構建立監管聯席會議機制。本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監管聯席會議一般自發形成,組織松散,數量不多。危機發生以來,隨著一些大型跨國金融機構先后陷入困境,甚至成為系統性風險的載體,監管聯席會議作為一種跨境監管合作機制備受矚目,并取得了一定進展。IAIS在2009年10月舉行的第16屆年會上通過了《將監管聯席會議用于集團監管的指引文件》,針對監管聯席會議的職能、監管機構之間的關系以及監管聯席會議的建立時間和形式等問題提出了較為具體的指導意見。

  作為一些大型國際保險集團的所在國監管機構和一些“走出去”的中資保險集團的母國監管機構,保監會將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密切跟蹤研究監管聯席會議機制的發展變化,為未來參加或建立類似機制做好理論準備;二是適時探索建立我國保險集團的監管聯席會議制度;三是積極參加在中國設有營業機構的跨國保險集團監管聯席會議,了解國外做法,及時掌握有關外國保險集團的經營狀況,防范風險跨境傳遞。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