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核算論文 > 淺析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所得稅費用的核算

淺析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所得稅費用的核算

 摘要:為解決會計人員掌握新準則時操作困難問題,筆者采用逐層分解方法,對所得稅費用逐層分解,得出所得稅費用核算總公式。本文認為:通過從當期應繳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兩個方向展開對所得稅費用的分解,清楚地向會計人員展現所得稅費用核算各個環節,便于其在新準則下進行所得稅核算。

  關鍵詞:當期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所得稅費用

  0 引言

  本文從當期應交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兩個方向對所得稅費用核算進行分解,使會計人員清楚掌握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所得稅費用的核算過程。

  1 當期應交所得稅的核算

  1.1 核算公式

  1.1.1 當期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率。

  1.1.2 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按會計準則規定計入利潤表但不允許稅前扣除的費用+/-計入利潤表的費用與可予稅前抵扣的費用金額之間的差額+/-計入利潤表的收入與應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收入之間的差額-稅法規定的不征稅收入+/-其他需要調整的因素[1]。

  1.1.3 當期應交所得稅=[會計利潤+/非暫時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所得稅 率。

  1.2 非暫時性差異

  1.2.1 概念。因稅法規定與會計準則規定在收入和費用確認范圍和標準不一致所造成的差異。[2]

  1.2.2 處理。非暫時性性差異只影響當期應稅利潤,不影響以后各期納稅額,不作賬務處理。在計算所得稅費用和當期應交所得稅時,需將其調整稅前會計利潤。如:北方公司向關聯企業捐贈現金400萬。會計上,這筆捐贈支出作為費用,可沖抵利潤表中的會計利潤。但按照稅法規定,這筆捐贈支出不允許稅前扣除,要繳所得稅。因此產生400萬永久性差異。

  1.3 暫時性差異

  1.3.1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①概念。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可抵扣金額的暫時性差異。[3]

  資產計稅基礎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稅法可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資產賬面價值指資產入賬時的價值。負債計稅基礎指負債賬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予抵扣的金額。負債賬面價值指負債入賬時的價值。

  ②產生。當資產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或負債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時,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公式: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資產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或: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負債賬面價值-計稅基礎。如:北方公司2006年12月購入一臺新設備并投入使用。設備原值為100萬,預計凈殘值為4萬;折舊年限為5年;會計上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稅法按直線法提折舊。2007年稅法折舊額=(100-4)÷5=19.2萬。因此,2007年末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100-19.2=80.8萬。折舊率=40%,折舊額=100×40%=40萬。賬面價值=100-40=60萬。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計稅基礎-賬面價值=80.8-60=20.2萬。

  1.3.2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①概念。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應稅金額的暫時性差異。[4]

  ②產生。當資產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或負債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時,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公式: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資產賬面價值-計稅基礎,或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負債計稅基礎-賬面價值。如:2007年末,北方公司持有的交易性證券以其公允價值150萬計價,該批交易性金融證券成本為100萬,計稅基礎=實際成本。應納稅暫時性差異=150-100=50萬。

  如果會計年份只有一年,那么完成當期應繳所得稅的核算后,所得稅費用的核算就結束了。當期應交所得稅直接轉入所得稅費用。即:所得稅費用=當期應交所得稅。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 遞延所得稅的核算

  遞延所得稅指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在期末應有的金額相對于原已確認金額之間的差異,及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當期發生額的綜合結果。公式:遞延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

  2.1 遞延所得稅負債 ①概念。指根據應稅暫時性差異計算的未來期間應付所得稅金額。②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5]公式:遞延所得稅負債=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所得稅率。如:上例中,由于持有交易性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動產生了50萬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所得稅率為25%。遞延所得稅負債=50×25%=12.5萬。

  2.2 遞延所得稅資產

  2.2.1 概念。指對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以未來期間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的一項資產。

  2.2.2 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用公式表示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所得稅率。如:2007年末固定資產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80.8-60=20.2萬。因此,遞延所得稅資產=20.2×25%=5.05萬。

  3 所得稅費用的核算

  所得稅費用=[會計利潤+/非暫時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所得稅率+[(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所得稅率-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所得稅率-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所得稅費用的核算過程

  4 案例分析:北方公司2007年所得稅費用的核算過程

  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費用,所得稅率25%。2007年利潤總額為1000萬。當年發生交易或事項中,會計與稅法規定存在差異項目如下:2007年1月購入一臺新設備并投入使用,原值100萬,預計凈殘值4萬,折舊年限5年,會計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提折舊,稅法按直線法提折舊;2007年末一項存貨原值60萬,已提存貨跌價準備6萬;2007年12月30日為銷售產品提供保修服務,確認預計負債10萬;2007年12月31日收到一筆100萬的合同預付款,將其作為預收賬款核算;2007年12月30日,持有交易性證券以其公允價值150萬計價,該批交易性金融證券的成本100萬;購買國庫券在2007年12月獲10萬利息收入;為促銷,產生20萬銷售折讓。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10萬。試計算2007年所得稅費用,并編制會計分錄。單位:元。

  4.1 核算當期所得稅

  4.1.1 非暫時性差異 非暫時性差異=20-10=10萬。

  4.1.2 暫時性差異 ①可抵扣暫時性差異=(80.8-60)+(60-54)+(10-0)+(10-0)=46.8萬。②應納稅暫時性差異=150-100=50萬。

  4.1.3 當期應交所得稅 當期應交所得稅=(1000+10+46.8-50)×25%=251.7萬。

  若會計年份只有一年,不存在遞延所得稅。所得稅費用為當期應交所得稅。

  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費用 2517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517000

  若會計年份大于一年,存在遞延所得稅,所得稅費用中除了包括當期應繳所得稅外,還包括遞延所得稅,進行以下核算:

  4.2 核算遞延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50×25%-0)-(46.8×25%-10)=10.8萬。

  4.3 核算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251.7+10.8=262.5萬。

  4.4 編制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費用 2625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517000

遞延所得稅負債 108000

  5 結論

  本文深入研究新會計準則所得稅相關規定后,對所得稅費用核算過程分解,得出所得稅費用核算分解圖。同時通過對所得稅費用兩個組成部分進行剖析,得出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所得稅費用核算總公式。最后通過案例分析,清楚展示所得稅費用核算過程。本文采用逐層分解方法,使所得稅費用核算過程更直觀,有利于會計人員快速掌握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所得稅費用的核算方法。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M].人民出版社.2007年.

  [2]焦寧.談新稅法下的永久性差異與暫時性差異[J].時代金融.2008.(5):P153.

  [3]甘建偉.談談新準則中的暫時性差異[J].科技風.2008,(10):P84.

  [4]陳兆芳.淺議企業所得稅計稅基礎與暫時性差異[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7(7):P79.

  [5]崔俠.所得稅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會計核算解析[J].商場現代化.2007(12):P330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