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下稱“《會計人才規劃》”)的發布是我國會計界的一件大事,為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評價工作的進一步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
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下稱“會計資格考試”)制度自1992年正式建立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了18次考試,每年報名人數均在100萬人以上,是報考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全國性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之一。截止2010年,報名參加會計資格考試的人數累計達2571萬人次,有1636萬人次實際參加了考試,累計有268萬人通過初級資格考試,131萬人通過中級資格考試,共399萬人取得了合格證書。通過考試,大批優秀的會計人才脫穎而出,成為各單位會計業務骨干。
按照《會計人才規劃》精神,完善會計資格考試和評價制度,培養適應我國市場經濟和會計行業發展要求,精通業務、善于管理、具有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的高素質、復合型會計人才,建立會計人才流動平臺,促進會計人才有序流動,就成為會計資格評價中心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
會計資格評價中心將一如既往,與全國會計考辦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做好相關工作。
一、強化會計資格考試考務管理,確保會計資格考試的科學與公正。
《會計人才規劃》指出,“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認真總結經驗,借鑒國際慣例,不斷完善和提升不同層級會計專業技術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框架”,“要繼續完善會計專業技術資格相關的各項管理制度,強化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考務管理,嚴厲打擊考試舞弊等違紀違規行為,確保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科學性、公正性”。
(一)著眼于完善和提升會計專業技術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框架,突出能力考核,完善考試大綱和考試教材,提升會計資格考試的科學性。
大綱和教材要從注重夯實專業基礎理論、更新知識結構、拓展管理視野的角度進行提升完善,在強化會計職能、宣傳會計政策、嚴明職業操守的同時,加強職業判斷力和實務能力的考察,使會計人員從工具型、技能型人員提升為具有現代管理知識和理財能力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積極探索命題形式和方式的改革,通過主觀試題客觀化改革、社會征題等提高命題工作科學性、適用性,突出會計實務能力的考核,提高會計資格考試的效度、信度,發揮會計資格考試在評價會計人才方面的主渠道作用。
(二)強化會計資格考試考務管理,全面提升會計資格考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嚴厲打擊考試舞弊等違紀違規行為,確保會計資格考試的公正性。
近年來,會計資格考試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斷提高考務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如開展網上報名、網上編排考場、網上打印準考證、網上評卷、防科技作弊;向社會提供2005年至2009年的證書查詢及2010年全國會計資格考試成績查詢;編寫了《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考務工作手冊》、《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網上報名及網上編場培訓教材》、《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網上評卷系統培訓教材》等資料。下一階段將繼續推進信息化建設,著力考試數據庫開發,拓展資源,服務發展,提高效能,搭建一個服務于社會的平臺;改革考試方式,嚴厲打擊考試舞弊行為,為考生創造一個公開、公正、公平、透明的考試環境。一是不斷修改完善考試管理軟件,在全國范圍內全部實現網上報名、網上評卷,取消部分地區的手工報名、手工評卷模式,利用IT技術全面提高考務管理工作效率。二是對試卷實行科學管理,加印條形碼,同時加大資金投入,配備必要的防范科技作弊儀器,打擊考試舞弊行為。三是為廣大考生和社會用人單位提供更好的服務。整理數據庫資源,建立健全2001-2010年度會計資格證書信息查詢系統,供考生和社會用人單位查詢,徹底杜絕會計資格證書的制假、販假現象。并收集整理1992年度以來的考試數據,供 各省級會計資格考試管理機構參考使用。四是對“全國會計資格評價網”進行改版,擴大服務范圍。
增加英文網站、電子政務、網上教材超市等服務,并對全國會計資格考試信息管理系統(部級軟件、省級軟件)1992年以來的不同版本操作軟件、數據庫進行整合,設計開發基于BS結構的“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信息服務平臺”,以形成一個各級會計資格考試管理機構共享的數據實時更新、實時備份、實時查詢等多用途的服務平臺,從而徹底解決歷史數據不全、信息更新不及時、交接不全、歷年操作軟件不同無法查詢等問題。五是加強內控管理,實現資源共享。將目前的初、中級會計資格考試成績管理系統納入到“財政會計行業管理系統”,通過數據庫的單一操作及比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實時監控、公開、透明。充分利用現有會計人員信息庫,在初、中級進行網上報名時,通過從業資格人員庫進行報名資格審查,提高網上報名工作效率,實現報名過程中真正意義上的與考生“零接觸”。
二、以用為本,積極推進會計資格考試后跟蹤評價制度。
《會計人才規劃》指出,“要加快…各類各級會計人才的培養,為單位會計基礎管理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要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在著力培養高級會計人才的同時,重視會計從業人員、會計初中級人才的培養,促進會計人才資源結構優化、布局合理,努力打造一支職業道德水準高、業務嫻熟、技能綜合、職業判斷力強的會計人才隊伍”。
會計資格評價中心自2008年以來,每年公布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金銀榜考生,考生和社會對此反響積極,大大提升了“會計資格考試”的社會品牌,初步實現了由一次性考試向會計職業生涯跟蹤評價的轉變。截止目前為止,三年累計公布中級金榜考生284名,初級金榜考生320名,中級銀榜考生2453名,初級銀榜考生2889名,共5946名。
為加強會計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優秀青年會計人才,會計資格評價中心將以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為基礎,進一步完善考試后跟蹤評價制度(會計資格考試金銀榜發布制度),綜合考慮考生各方面能力素質,實行多元化評價,按照“嚴入口、小規模、重特色、高水平”的原則,開展會計青年俊才培養計劃。自2010年度起,每年選拔50名優秀考生列入會計青年俊才培養計劃,會同用人單位,共同資助其到國內外大學等培訓機構學習,國內大中型企業、國外跨國公司實習,進行定向跟蹤培養,完善其知識結構和能力框架,推動會計青年俊才培養與會計專業學位教育制度(國內外學位)和國外會計認證的有機銜接,為大中型企事業單位提供具有國際業務能力的財務負責人及高級財務人員后備力量。
三、建立會計人才流動配置機制,完善會計人才評價制度。
我們要抓住《會計人才規劃》發布的契機,完善會計人才評價標準,通過充分的調研,構建會計人才能力素質標準,推動建立以崗位職責要求為基礎,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科學化、社會化的人才評價發現機制。改進會計人才評價方式,拓寬會計人才評價渠道,完善會計人才評價機制,探索以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為基礎,以能力評價和道德評價為重要內容,以筆試、面試為主要評價方式,以心理測評、業績考核、評價中心技術為補充的多元評價機制。
科學地評價會計人才,使優秀會計人才能夠脫穎而出,并形成會計人才有序流動的統一市場,是判斷會計人才是否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用當其位的重要標準。在科學評價會計人才的同時,積極搭建會計人才流動平臺,為會計人員的合理有序流動提供服務。逐步統一全國會計人才信息資源,建立會計人才需求信息定期發布制度。健全會計人才市場供求、價格、競爭機制,促進會計人才供求主體到位,進一步破除會計人才流動的體制性障礙。發展統一的會計人才市場,建立權威性強、市場認可度高、深受用人單位和會計人員喜愛的流動平臺,推動會計人才有序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