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從效益審計實務的角度,從效益審計證據的種類、質量要求談起,就實務中如何收集效益審計證據、采取的方法以及如何就收集到的效益審計證據進行整理分析等整個的證據形成流程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對以后的效益審計實踐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效益審計,證據,種類,質量,形成流程
一、效益審計的證據種類
效益審計證據是指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獲取的用以支持審計意見和結論的證明材料。按照美國績效審計現場工作準則,效益審計證據可以劃分為實物證據、文件證據、詢證證據和分析性證據四大類。實物證據是審計人員對人員、財產或事項進行直接檢查或觀察而取得的證據,這類證據可以以備忘錄、照片、圖片、圖表、地圖或實物樣本的形式加以記錄;文件證據由信件、合同、會計記錄、發票和有關效益的管理信息等原創信心組成;詢證證據是指通過詢問、訪談或調查問卷的形式收集的證據;分析性證據包括計算、比較、分類和合理的論證。
由于我國目前還沒有制定相關的效益審計準則,以上對效益審計證據的分類可為我國現階段的實務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實務中可參照上述分類進行分別采用不同證據收集和分析手段。
二、效益審計證據的質量要求
從審計證據的質量要求角度來考慮,效益審計證據與傳統財務審計證據質量方面的要求是相同的,都必須具有充分性、相關性和可靠性。所謂充分性,是指效益證據從數量方面足以支持審計意見和結論。充分性是對效益審計證據數量的最低要求;相關性,是指審計證據與審計目標和評價標準之間邏輯相關,也就是效益審計證據與被審計事項和審計目標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關系,對審計意見和結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有的時候,雖然證據是真實的,但與被審計事項和審計目標之間沒有內在的聯系,也不能成為效益審計的證據。可靠性,是指效益審計證據是有效的和可信的,并且符合事實。審計證據的可靠性要求審計證據必須是確鑿、有說服力,有時效、真實的。
三、效益審計證據的收集
由于效益項目的種類繁多,各不相同,現場審計也就沒有固定模式。但就從實務操作上的效率上講,現場審計必須抓好三個問題:一是收集能回答審計問題的有力的效益審計證據(即收集的各種原始材料;二是分析效益審計證據;三是形成審計結論。
在實務中審計人員收集效益審計證據時,可以采用訪談、實物和文檔證據、觀察、分析等多種方式進行:
1.訪談法
訪談法是指采取“提問——回答”的形式,向個人和群體了解有關情況。訪談有多方式,其中運用的最多的是結構化訪談法。這種方法通常按照一個詳細的訪談提綱進行,適用于收集簡單、事實性數據資料,以覆蓋范圍廣泛的各種事項、精確的描述或澄清某些具體問題,測試假定前提。
另外,召開座談會是收集信息的有效方法。參加座談會的人員可以來自被審計單位內部,也可以來自被審計單位外部。召開研討會可以將一些相關人員召集在一起,審計人員可以針對被審計事項有效地聽取各方意見,從而對被審計事項有更加全面客觀的認識,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有充分的了解,同時可以集中更多人的智慧,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某個效益審計項目中,審計人員在與機場管理人員一次座談中,了解到機場周邊農民過量抽取地下水養鰻,亂砍亂伐沿海防護林,以及焚燒稻草和招引鳥禽等行為,對機場的生命周期及飛行安全存在著潛在威脅,間接影響了機場運營和投資效益的發揮。據此,審計人員在認真進行調查和分析后,提出的“機場下放地方后,地方政府應注重機場周邊環境的保護,確保機場運營和航空安全”的審計建議得到當地政府的采納。
2.文檔和實物證據法
文檔和實物證據法是指從文本或其它物質來源獲取有關信息的方法,其中運用最多的就是審閱的方式。審閱的資料很多,范圍很廣,包括歷史的和現實的書面文件資料,如財務資料、統計數據、預算、合同、報告、會議記錄、內部備忘錄等,以及對未來、前景預測的數據資料,如戰略和經營計劃等。也可以利用其他單位或部門提供的或擁有的數據資料,如統計部門、財政部門以及其他擁有數據庫或資料庫的單位,通常會擁有相關行業、單位、部門的重要數據。
3.觀察
觀察法是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的工作現場或被審計事項直接進行現場觀察,以獲取第一手資料的方法。具體包含兩種具體形式:
參與式觀察法:是指審計人員根據現場情況,采取公開觀摩、佯裝購物等方式觀察。
非參與式觀察法:是指審計人員不直接參與正在發生的活動,而是根據現場情況采取暗中觀察、公開照相(即攝影)等方式進行觀察。
運用觀察法觀察的結果,既可以作為證據,又可以用于證實其他途徑獲得的信息。觀察法較多地被用于了解實物資產的存在狀況,探索產生問題的原因。但使用觀察方法取得的證據可靠性要相對差一些,一般需要其他證據進行證實。
4.分析法
分析方法在效益審計中運用的也非常廣泛。審計人員通過分析可以獲得分析性證據。效益審計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兩類。
定量分析法,也可以稱作數據分析,是效益審計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它是指對從項目或其他來源獲取的資料進行計算、比率分析、趨勢和模型分析。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時間序列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回歸分析法等。
定性分析法是一種直觀的文字分析方法,廣泛用于效益審計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內容分析法、程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三種。
三、分析效益審計證據
運用上述方法收集到大量的效益審計證據后,需要對其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從審計實踐角度,審計人員一般都是一邊收集效益審計證據,一邊進行證據的分析,整理,歸納(表現在同步編制審計證明材料)。
分析效益審計證據通常也要遵循以下一系列步驟:
步驟1:認真審閱數據資料,從中概括出一些概念范疇,歸納基本情況;
步驟2:將不同來源、不同性質的原始資料聯系、對比分析;
步驟3:按時間(內容)序列將該事項發生的各個階段(內容)進行重新排列;
步驟4:將分析得到的事項(事實或趨勢)與預先確定的參照物進行比較,比較偏離程度。
以下是××審計人員對××水利工程進行效益審計時,分析審計證據時所形成的分析性效益審計證據:
分析性效益審計證據
被審計單位名稱:××縣水利局
審 計 事 項:××項目審計—工程款支付情況
分 析 內 容:
一、歸納事項基本情況:××項目由××單位負責組織實施。20××年××月,××水利局對××工程監理及施工進行了招標,施工招標分為七個標段,分別確定了中標單位。截止20××年××月,主體建設基本完成;機電設備采購基本到位,安裝完成了三分之一。
二、對比分析:將××工程的現場勘察和工程款計量支付證書進行了對比分析。
三、按內容排列,比較偏離程度:經過對比分析,發現如下情況:
1、Ⅱ標段、Ⅲ標段等干砌塊石護坡沒有施工;
2、Ⅴ標段材料采購為鋼閘門,實際施工為鋼筋混凝土閘門。設備款撥付時鋼閘門材料款××萬元沒有核減,而鋼筋混凝土閘門已在工程款中計量支付;
3、Ⅵ標段工程款計量支付與現場實際情況偏差較大,多付進度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