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完善企業內部控制,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對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信息披露制度有重要意義。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建設。
關鍵詞:現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制度建立與完善
1內部控制概述
現代企業管理下的內控制度作為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包括保證企業正常經營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貫穿于企業的方方面面。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控制環境,是指對企業控制的建立和實施有重大影響的一組因素的總稱,包括管理哲學、經營方式、組織結構、人力資源政策與實務、董事會等。(2)風險評估,包括風險辨識和風險分析。(3)控制活動,指為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4)信息與溝通,對與財務報告目標相關的信息進行系統的記錄。(5)監督,通過檢查控制活動來實現對控制系統的監督。
2當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問題
我國國有企業一般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圍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 基本業務和內部管理可以說是有章可循,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如制度的具體執行部門和人員松與嚴、繁與簡等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制度的制定和執行部門和人員利用職權的便利,執行過程實行雙重標準,而企業領導作為業務的最終審批者往往只注意業務的合理性,而忽視標準的高低。由于部分企業內部審計制度不完善,內審機構不健全,以及其他局限性使內部審計無法監督到位,使得管理力度層層遞減,管理效應層層弱化。目前有很多企業監督評審主要依靠內審部門來實現,而有些企業的內審部門隸屬于財務部門,與財務部同屬一人領導,內部審計在形式上就缺乏應有的獨立性。另外,在內審的職能上,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僅僅是審核會計帳目,而在內部稽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業內各組織機構執行指定職能的效率等方面,卻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另外企業管理者對內部控制的理解出現偏差,對內部控制沒有足夠的重視,導致內部控制弱化,主要現象有:(1)領導者找出各種借口繞過制度。(2)在領導者為了達到某種經濟或其他目的并認為現行的內部控制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時,就隨意改變制度。(3)以對現行制度不了解等借口,惡意違反制度。由于企業領導者在企業的地位,決定了他們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具有控制作用。領導者的上述行為可能大大削減了內部控制制度的既定功能,降低制度的實施效果。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導致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和權威性降低,甚至形同虛設。
3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1)建立全面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
企業首先應確定內部管理體制和管理目標,包括管理模式、內部核算體系、機構設置及職能劃分等,以明確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和建設的方向。其次,應根據企業內部管理體制明確規定企業各級機構的職責,并在此基礎上,設計起草內部控制制度和流程體系,具體包括三個相對獨立的控制層次:第一層次,是在企業的供、產、銷全過程中融入相互牽制、相互制約的制度,建立以“防”為主的事前控制體系。工作人員從事相關業務時,必須明確業務權限和應承擔的責任。對一般業務或直接接觸客戶的業務,均要按有關制度、規定經過復核;對重要業務或超常規業務要有明確的處理程序甚至實行雙簽制,禁止一個人獨立處理業務。第二層次,是在常規的會計核算的基礎上,對企業各個崗位、各項業務進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 為主的事中控制。這一控制體系的有效運行,依賴于財務人員的責任感和稱職的工作能力,并將監督的過程和結果及時反饋給有關責任人和相關負責人。第三層次, 是以已有的稽核、內部審計、紀律檢查部門為基礎,成立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應通過內部常規稽核、離任審計及監督審查企業會計報表等手段,對有關業務和會計部門實施內部控制,建立以“查”為主的事后控制。通過以上三個層次構筑的內部控制體系對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和會計核算進行“防、堵、查”的監督控制,可以及時發現問題,防范和化解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
(2)對內部控制行為主體“人”的控制
首先是提高管理者的素質。管理者的素質既包括知識和技能,又包括道德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各個方面。不同素質的管理者,對企業發展產生的影響也不相同,進而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其次是提高會計人員和相關責任人員的綜合素質。應深入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從正反兩方面對相關人員進行法紀、政紀等思想政治教育,增強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和高度的責任感,使其自覺遵守和執行各項法律、法規和有關制度。同時要對會計、審計等相關專業人員開展持續有效地的專業知識教育,以不斷提高其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使各崗位人員均能勝任其承擔的工作職責,減少業務處理的技術錯誤,并能及時發現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異常情況。
(3)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為了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并使之不斷完善,企業必須定期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考核,以觀察其是否有效執行,執行中效果如何及存在什么問題等。從而不斷修改或調整有關控制環節和措施,促使內部控制日趨合理有效。對于嚴格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部門和個人,應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對于違規違章的,應給予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并與職務升降、職稱聘任掛鉤。
(4)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系統
良好的信息溝通系統可以促使企業及時掌握企業運營狀況和發生的各種情況,及時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提供全面、及時、準確的信息。企業財務會計系統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子系統,是處理財務會計業務并為企業提供財務信息和決策信息以及輔助企業管理控制的有機整體。因此,必須加強財務會計系統與生產經營等其他系統的信息溝通。
(5)強化外部監督
從傳統意義上說,對內部控制體系的監督主要依賴于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但種種原因使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較差,因此須借助外部力量來實現。財政、稅務、審計等部門應統一協調,合理分工,加強彼此間的信息交流,形成有效的監督合理。應注重對企業內部控制的了解、檢查和監督,加大執法力度。同時應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的作用。注冊會計師由于其特殊地位,能以第三者的身份獨立、客觀、公正地對企業內部控制體系進行評審,有利于監督企業設計、實施內部控制體系,并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的疏漏和薄弱環節。
(6)加強企業的內部審計制度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就是要求企業建立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而完善有效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是保證現代企業制度正常運行的基礎。成功的企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其內部控制得到有效貫徹;而失敗的企業,盡管有著各種各樣導致失敗的因素,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內部控制失效。對任何企業來說,再完美的制度,如果得不到嚴格執行,就是一種擺設。因此企業必須制定一套較為完善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并使之得到很好地貫徹實施,否則將使制度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