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事業單位的資產數額中,固定資產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對固定資產的核算尤為重要。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事業單位的改革,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2009年8月,財政部發布了《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征求意見稿),對原有的規則進行了改革,重新規范了固定資產的核算,但是仍存在一些不盡合理的地方。因此,本文從固定資產的范圍界定、價值損耗、對外投資口徑、存量、流量管理等方面談固定資產核算新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事業單位固定資產 計價口徑 存量、流量管理
固定資產是事業單位開展業務活動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質條件, 也是事業單位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資源之一。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入,事業單位的業務和會計核算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關于固定資產核算越來越不適應會計工作的需要,暴露出的問題愈來愈嚴重。因此,有必要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體系進行重新構建。
一、固定資產核算體系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固定資產的范圍界定不科學
根據《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的規定: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 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800 元以上, 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 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都作為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單位價值雖末達到規定標準, 但是使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 也應作為固定資產進行核算管理”。 新規則中對固定資產規定的標準有所提高: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1500元以上,但此標準仍然偏低。按此標準, 單位的辦公桌椅、沙發、茶幾、飲水機等簡易設備均要在固定資產中核算,與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物價水平的提高極不相符。另外,這樣的核算標準,使單位固定資產界定范圍過寬, 造成固定資產數據統計不準確。
(二)固定資產的價值損耗沒有得以體現
目前,我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會計核算是通過“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兩個會計科目進行的。固定資產的構建支出一次性列做事業支出,同事增加單位的固定資產價值。固定資產只核算賬面原值,不計提折舊。因此,一經入賬,直到報廢,會計報表上的固定資產凈值一直等于原值,不做任何變動。而對于固定資產的更新和維護,則通過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購基金的核算方法來解決。但這種做法并不能反應固定資產的折損程度,也無法反映固定資產價值的真實情況。這種價值背離的做法,最終導致虛增凈資產。
(三)固定資產對外投資的計價口徑不合理
事業單位以固定資產對外投資,應按評估或合同、協議確認的價值,借記“對外投資”科目,貸記“事業基金——投資基金”科目,按賬面原價,借記“固定基金”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這樣處理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投出固定資產的“評估價或合同、協議確認的價值”與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沒有得到反映;二是同是對外投資業務,但投出固定資產的賬務處理與投出材料、無形資產、貨幣資金等的賬務處理不一致,造成賬目混亂。
(四)固定資產的存量、流量管理存在漏洞
固定資產使用的責任機制和監督機制缺乏,閑置和資源浪費嚴重。在資產購置上存在隨意性和盲目性,在固定資產的使用、維護、處置、出租、出借以及調撥和報廢等方面則存在管理不規范,資產使用效率不高的現象。
二、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新體系的構建設想
(一)重新界定固定資產的范圍和標準
目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確定標準仍低于《企業會計制度》制訂的標準。隨著事業單位不斷接近企業化管理,建議按照企業制度的標準規定固定資產,即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對于專用設備的標準還可以適當提高。針對《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中的“單位價值雖然不足規定標準, 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資產”,如辦公桌椅、飲水機等設備,作為低值易耗品進行核算和管理, 直接在當期事業支出中列支, 不再進行固定資產管理。
(二)固定資產的價值損耗應通過“累計折舊”予以反映
事業單位可參照企業的做法,定期對固定資產按照原值和使用年限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取消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購基金,這樣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可以做到真實完整。在會計科目設置上,建議增設“累計折舊”科目,作為“固定資產”的備抵賬戶。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采取提取折舊的方法后,購置時不再列入當期的“事業支出”。提取折舊時,需要在“事業支出”或“經營支出”下面增設“折舊費”三級科目進行明細核算,借記“事業支出——折舊費”或“經營支出——折舊費”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 另外,應在期末或年度終了,對固定資產逐項進行檢查,如果市價持續下跌或技術陳舊、損壞等原因導致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應將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計入“事業支出——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如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價值又得以恢復,應予以轉回。
(三)規范固定資產對外投資的計價口徑
第一,按評估或合同、協議確認的價值與已提折舊,借記“對外投資”和“累計折舊”科目,按固定資產原值,貸記“固定資產”科目,按借貸差額借或貸記“事業基金——投資基金”科目;
第二,按固定資產凈值,借記“事業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貸記“事業基金——投資基金”科目。這樣,既與事業單位其他情況下的投資處理一致,也與企業會計投資的處理類似,易于理解,同時也清楚地反映了因投資引起的基金之間的相互轉移,充分反映了事業單位會計的特征。
(四)加強固定資產日常管理和問責制度
應規范固定資產日常管理,加強明細核算,對增減的固定資產要及時入賬,徹底消除有賬無物、有物無賬的現象。健全固定資產保管制度,嚴格進出庫制度。落實固定資產登記制度,對各項固定資產的存量、增減變動、分布等情況要及時準確地進行登記,保證事業單位資產的完整、安全。
總之,事業單位在逐步趨于企業化管理的同時,固定資產的核算也應向企業會計制度靠攏,嚴謹核算、強化管理,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合理、節約、高效地配置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陳玲,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管理問題及建議[J];交通財 會;2009年01期
[2] 趙婧,論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與核算[J];現代農業科 技;2009年02期
(下轉第103 頁)
(上接第17 頁)
[3] 戴菁,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對策研究[J];長沙 鐵道學院;2008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