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固定資產是中小學校財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學校固定資產系統化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已成為學校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從提高領導管理意識、理順固定資產管理體制、健全固定資產核算、加強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和定期固定資產清查等五個方面提出了強化管理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淺談;中小學校;固定資產管理
學校固定資產是保證開展教育、教學、生活勞動的必要物質條件。管好用好學校的財產物資,充分發揮其效能,將有利于保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完成,有利于培養師生愛護國家財產的道德風尚,有利于貫徹執行勤儉辦學的方針,有利于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率。筆者作為一名教育系統內部審計人員,在教育局財審科組織的多次教育系統內審、交流學習活動中,發現學校普遍存在對固定資產管理重視不夠、管理不善、相關人員職責不清、會計核算不準確等現象。隨著政府加大對教育辦學條件的投入,學校固定資產日益增加。加強學校固定資產系統化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已成為學校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中小學固定資產管理現狀
(一)學校領導固定資產管理意識不強
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從校長到分管領導管理意識不強,重視程度不夠,存在“重外部形象,輕內部資產管理”、“重進輕管,重錢輕物”的現象,爭取資金的積極性高,而一旦變為資產,認為東西已經是自己單位的了,思想馬上就松懈了。
(二)固定資產管理體系、管理制度不健全
學校由于缺少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編制,固定資產管理人員、保管人員、財務人員大多是兼職的,并且人員不穩定,調整頻繁;缺少必要的移接交手續,更沒有固定資產的管理體系,缺乏監督制約機制,借用歸還手續不完備,存在管理漏洞,對個別固定資產不能正確斷定其是在校內使用還是已被私人占有,從而管理制度很難有效實施,形成資產流失的暗道。
(三)固定資產會計核算不準確、不及時
學校固定資產核算賬本不全,有的學校沒有按固定資產類別分類設立固定資產明細賬,缺少登記固定資產卡片。固定資產增加時,比如學校自己添置的固定資產,財務部門在會計處理中只作事業支出,不登記固定資產賬目,會計分錄只記借:事業支出,貸:銀行存款,沒有同時記借:固定資產,貸:固定基金。特別是外單位的捐贈物品,在學校賬目中就不反應,從而造成賬外財產,影響了國有資產的真實性,很容易造成固定資產流失。固定資產減少時,比如固定資產報廢、丟失,資產使用部門不及時辦理相關手續,財務部門就沒有及時記賬,沒有減少賬面數。從而固定資產核算很難做到賬賬相符、賬卡相符、賬實相符。
(四)固定資產清查不實
按財務制度規定,至少學期末都要進行固定資產清查、盤點。有的學校迫于上級行政要求才進行一次清查,很難將固定資產清查作為日常學校財務管理工作來定期實施,由于不能及時了解固定資產的現狀及數量,從而造成固定資產賬實不符。
二、 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
(一)提高領導管理意識
學校主要領導是固定資產管理第一責任人,領導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提高是做好該項工作的關鍵。《會計法》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這就界定了校長必須為資產管理的運行過程及結果負責。要求校長一是要學習和掌握本單位涉及的常規財務管理知識并熟悉相應法律法規知識,做好全校師生保護固定資產宣傳教育工作。二是要主持、組織、督促和檢查財產管理全面工作。與具體參與該項工作的人員經常溝通,了解情況,征求意見和建議,解決實際困難,關心體貼他們。盡可能少更換管理人員,保持其相對穩定性,多給他們創造學習專業知識的機會,提高其適應工作的能力,激發起他們強烈的責任心,以主人翁精神做好本職工作 。
(二)建立固定資產管理體系,層層落實各自職責
固定資產管理應當按照“分級管理,管用結合,層層落實”的原則,實行學校領導負責,財產管理部門負責實施,專職財產會計(財產總保管員)具體管理和核算,做到財務、財產使用部門明確分工,密切配合,嚴密手續,定期對賬,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建立領導小組: 組長(校長)——副組長(分管副校長、總務主任)——成員(會計、總管理員、各部門管理員、監督員)。
明確領導小組成員職責:
1. 主管校長的職責:主持、組織、督促和檢查財產管理全面工作。負責對校財產物資的購入、調入、新建、調出、報損、報廢的審查審批。
2. 分管校長、總務主任的職責:組織和督促學校財產物資的使用、分配、養護、清查工作,提高財產使用率,確保完好率。組織各級管理人員學習有關管理制度和崗位責任制,并檢查執行情況,開展各管理人員間的經驗總結和交流,努力實現學校財產物資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系列化。
3. 總管理員的職責:平行登記固定資產,負責全校財產物資的清理、核查工作。調查、了解各種財產物資保管、使用、維護等情況,并及時向領導反饋管理信息。
4. 各部門管理員的職責:負責本部門、組室或個人所保管的財產物資的管理工作, 登記并保管好本部門賬冊。做好財產物資的正常申請領取、報損、報廢工作,填制相應單據。定期與總財產管理員核對,做到賬賬相符。
5. 會計的職責:記好固定資產等財產物資的總賬和總分類賬,并定期核對,做到賬物相符,賬賬相符。
6. 理財小組及師生代表的職責:日常監督。
(三)強化固定資產核算
1.固定資產的增加
(1)學校增加固定資產的主要來源是基本建設、購置、自制、調入、接受捐贈等。購置固定資產,要按批準的計劃(預算)進行,其中屬于集中采購的工程、貨物,應按政府采購程序辦理。購入的固定資產,要經學校總財產保管員驗收;專業設備還應會同使用部門進行技術驗收。驗收合格后,填制“固定資產入賬單”一式三聯,分別登記入賬。
(2)學校自制的固定資產,只核算耗用的工料費。付出時費用先記入“應收賬款”賬戶,自制完工經驗收合格交付使用后再轉列“支出”,并填寫“固定資產入賬單”一式三聯,分別登記入賬。
(3)無償調入的固定資產,財產總保管員應按調撥單或估價單驗收后,填寫“固定資產入賬單”一式三聯,分別登記入賬。
(4)基本建設完工移交的房屋、建筑物和設備,應及時辦理驗收交接手續,并根據市財政部門出具的決算審核書,填寫“固定資產驗收交接單”或“固定資產入賬單”,由財務、賬產部門分別登記入賬(寫明固定資產的名稱、規格、數量、單價、金額等有關資料)。
2.固定資產的減少
(1)學校固定資產減少主要包括:固定資產的正常報廢、責任損失、調撥、變賣等情況。有關部門人員必須按規辦理報批手續。
(2)正常報廢的固定資產。學校固定資產,經一定時間的使用、磨損,逐漸喪失了使用效能,需要報廢更新。報廢固定資產,須經有關部門實地檢查鑒定。報廢儀器設備,單價在一定限額標準以下的,由學校自行負責鑒定、審批;貴重物品報廢由學校請鎮政府或市教育局的有關處室鑒定后,應向鎮財政申報,提出申請處置國有資產的報告,填報《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審批表》,報市財政部門審批。報廢或處置后的固定資產,須進行清理。經變價處理后,有一部分殘值收入作收入核算,用于重置固定資產。
報廢或處置固定資產,應填制《固定資產報廢單》一式三聯或填報《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審批表》一式五份,分別注銷固定資產賬戶。
(3)責任損失的固定資產。由于管理不善或失職,固定資產有丟失、毀損、遭受人為破壞等情況,分管校長、總務主任、校財產總保管員應會同使用部門認真追查,找出原因,分清責任,提出處理意見,報學校領導審批。重大損失還應報財政部門審批。同時,要編制《固定資產報損單》一式三聯,并根據批準后的處理意見,責成過失單位和個人賠償損失,或執行其它處理決定。財產保管員根據《固定資產報損單》注銷固定資產明細賬,財會部門減少固定資產。賠償損失的收入,納入收入核算。
(四)對學校固定資產進行信息化管理
1.對校產進行詳細清查登記,記錄資產詳細資料
完成了學校校舍電子檔案的建立工作。如電腦登記電腦的配置、使用人、IP地址、存放地點、維修記錄、使用年限等資料,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以后進行管理。
2.利用軟件建立固定資產電子賬冊
根據清查的固定資產詳細資料在計算機上建立了固定資產的臺賬和分類明細賬,同時把明細賬發送到各分線保管員的計算機上。這樣既減少了工作量,又便于核對,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計算機上建立了“固定資產新增、報損網上登記”制度,實現了固定資產登記網絡化。能隨時登記期末匯總,減少遺漏與差錯。同時由計算機進行“學校固定資產總值分析”,利用網絡和Excel的自動計算功能,方便了登記及計算,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3.實行校產網上報修制度
在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的基礎上加強校產的維護工作,利用學校網站建立校產維護版塊,實行校產網上報修和校產檢查、維修制度。總務處根據網上報修內容及時進行維修,一般維修都能在兩天內完成。同時,校產維修和校產檢查等情況在學校局域網上公布,及時反映學校固定資產的使用和維修情況,提高透明度,也增強了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工作責任心。
(五) 加強固定資產清查
為了進一步提高固定資產利用效率,及時解決固定資產在管理、使用中出現的問題,學校固定資產清查小組應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會計部門至少每季度同財產總保管員對賬一次,保持賬賬相符。總務部門定期(半年或一年)組織學校領導、使用部門、財會部門參加的清查小組,對固定資產進行實地清查、核對,保持賬物相符。通過清查,要編制《固定資產盤盈、盤虧表》,說明盈虧的原因,報學校領導批準,及時做出相應的會計賬務處理。
總之,加強中小學校固定資產管理必須嚴格遵守規章制度,分級管理,管用結合,層層落實,充分調動領導、資產管理員、財務人員及廣大師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管理的最佳效應,保證教育事業健康快速發展,學校的固定資產管理一定能開創出一片嶄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 《中小學校財務制度》.
[2] 《教育財務管理文件匯編》. 通州市教育局財審科.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