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艷]
經濟增加價值(EVA)作為一種新型的企業業績評價指標,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為股東創造的價值,并能很好地指導經營者運用財務手段進行管理決策。EVA指標在國外許多大企業中已獲得廣泛應用,但國內企業對它運用甚少。
一、EVA的基本理論
EVA是一種基于會計系統的新型的企業業績衡量指標,具體來講,EVA就是扣除包括股本和債務的所有資本成本后的稅后凈營業利潤。其計算公式是:EVA=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成本=稅后凈營業利潤-(債務資本成本+股本資本的成本)=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總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其中:稅后凈營業利潤=稅后凈利潤+利息支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債務資本成本×債務資本權重+股本資本成本×股本資本權重。
債務資本是指債權人提供的短期和長期貸款,不包括應付賬款、應付單據、其他應付款等商業信用負債;股本資本包括普通股和少數股東權益。
為了能夠糾正編制的財務報表可能出現的企業利潤失真問題,在計算經濟增加值時需要對某些會計報表科目的處理方法進行調整。主要有:①將研究發展費用和市場開拓費用資本化,即將當期發生的研究發展費用和市場開拓費用作為企業一項長期投資加入到資產中,同時根據復式記賬法的原則,資本總額也相應增加。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在幾年之中進行攤銷,攤銷值列入當期費用,抵減利潤。②要把商譽以往的累計攤銷金額加入到資本總額中,同時把本期攤銷額加回到稅后凈營業利潤中。③將遞延稅項的貸方余額加入到資本總額中,如果是借方余額則從資本總額中扣除。同時,將當期遞延稅項的變化加回到稅后凈營業利潤中。④將各種準備金賬戶的余額加入資本總額之中,同時將準備金余額的當期變化加入稅后凈營業利潤。
二、EVA與傳統績效評價指標的比較
1.EVA與傳統績效評價指標最重要的區別在于,傳統指標計算中忽視了股東投入的股本成本,即在營業利潤中沒有扣除股本成本。然而股本也應是計入資金成本的,否則就無法判斷為股東創造的價值。EVA通過專門的會計調整,在稅后凈營業利潤中明確扣除所有資本(股權和債務)的機會成本,明確考慮了股東權益的回報率,能夠較準確地披露企業的經營效益和資本收益。
2.運用傳統業績評價指標衡量企業的項目投資時,會嚴重影響資源配置和投資決策的正確性。在項目投資評估時,由于傳統會計衡量標準忽視了資本成本,很多企業都將利潤增長作為首要目標,經營者往往依靠生產能力擴張提高利潤而增加自身報酬。但這種做法可能造成過度投資,資本使用效率低,不能給股東帶來足夠回報。而以EVA作為經營者的績效評價指標時,企業EVA的增減將直接影響經營者的報酬。經營者進行項目投資決策時,將考慮盡量節約企業的經營資產成本,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并選擇那些能夠彌補資本總成本并增加股東價值的項目,否則他們的報酬就會減少。
3.傳統指標的計算以會計報表信息為基礎,經營者為了獲得更大的報酬,往往會運用財務杠桿對會計報表進行操縱,使會計報表信息對企業業績的反映部分失真。EVA評價體系中,資本總額中包括所有重大表外資產,如通過綜合租賃或特殊目的融資工具獲得的資產。這種處理能使經營者對這些資產負責,防止企業對表外項目的過度杠桿化。同時,通過對稅后凈營業利潤的有關項目進行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經營者在會計報表上操縱利潤的行為。
三、EVA在企業績效評價方面的優勢
首先,EVA能夠真實衡量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在EVA準則下,企業經營狀況和價值創造能力的評估標準,關鍵是看稅后凈營業利潤能否超過資本成本。EVA>0,被視為價值創造能力強的企業,表示其經營者為股東創造了超出期望的剩余價值;EVA<0,即使企業實現盈利,但也認為是股東價值受到損害。因此,EVA考慮了企業價值創造的所有因素,避免了企業不能滿足資本最低回報下的盈利假象,為企業實現以價值管理為核心的財務管理提供了最佳業績評價指標。
其次,EVA能夠體現股東權益和股東價值最大化,使經營者與股東的利益取向相一致。傳統的會計體系以確保能夠收回債務為目的,會計報表是債權人的財務報告,這與股東的利益不一致。股東一般要求企業在收益和風險之間尋求積極的平衡,并把他們投入資本的收益直接、突出地體現出來。同時,傳統的財務會計方法反映了債務成本,但卻沒有體現股本成本,即沒有考慮股東投入資本的成本。而EVA則充分考慮經營者的資本成本,鼓勵經營者高效投入資本和利用資產,使經營者可以有效地對股東負責。因此,EVA指標體系能夠直接衡量經營者創造的股東財富的多少,使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利益取向趨于一致,突出反映了股東權益和股東價值最大化。
第三,EVA作為有效的績效評價指標,能夠對企業經營者形成有效激勵。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給予經營者的薪酬是固定薪金,由于企業無法通過利益分配制度形成有效激勵,往往會產生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發生委托代理關系中的“道德風險”,使企業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損害。為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國外許多大企業目前大都建立起以EVA為核心的業績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促使經營者關心企業價值增長和股東投資的使用效率。這些企業往往給予經營者一定的基礎資金,再拿出經營者為所有者創造的增量價值的一部分作為“EVA獎金”,即按照一定的分配比例,將EVA超額的一部分分配給經營者作為獎勵,或者按照減少EVA負值的比例進行獎勵,使經營者創造EVA的動力增大。這種分配機制既考慮了業績考核目標設定的科學合理性,又實現了經營者利益和股東利益相掛鉤,必然成為以業績為基礎的激勵機制的最佳衡量標準。關系中的“道德風險”,使企業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損害。為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國外許多大企業目前大都建立以EVA為核心的業績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促使經營者關心企業價值增長和股東投資的使用效率。這些企業往往給予經營者一定的基礎資金,再拿出經營者為所有者創造的增量價值的一部分作為“EVA獎金”,即按照一定的分配比例,將EVA超額的一部分分配給經營者作為獎勵,或者按照減少EVA負值的比例進行獎勵,使經營者創造EVA的動力增大。這種分配機制既考慮了業績考核目標設定的科學合理性,又實現了經營者利益和股東利益相掛鉤,必然成為以業績為基礎的激勵機制的最佳衡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