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的發展,會計的核算與監督功能在國家經濟運行中的作用越發的重要,如何發揮好會計的兩大職能?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急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具體的案例剖析說明實現會計有效監督職能,完善健全法律法規,構建規范的控制環境是必由之路。
關鍵詞: 會計有效監督職能 健全法律法規 會計信息 內部控制環境 法人治理結構 產權制度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發展,我國經濟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特別是此次世界金融危機的到來,使全世界清醒看到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穩定世界經濟信心和來源。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會計職能作為經濟反映的晴雨表必將成為世界經濟大交融的重要融化劑,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國家財政部已于2006年頒布了38個與國際會計趨同的會計準則,實現了和國際接軌。為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新時期,會計改革指明了正確的方向。但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應該清楚的看到會計領域所面臨的諸多挑戰,如何發揮好會計的兩大職能?——核算和監督是擺在我們面前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筆者認為只有通過不斷完善、健全、法律、法規;構建規范的內部控制環境才是必由之路。(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一般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
我國長期的計劃經濟體系,傳統的會計管理體制,帶來的會計體系弊端曝露無遺,其表現為:會計信息失真,財經制度形同虛設,紀律松馳,貪污腐敗嚴重。國有資產流失嚴重,對經營者監督失控等等。給國家和投資人帶來了嚴重的損失。
長久以來會計界探討和爭論的焦點問題。
之—、財務監督如何制衡會計信息舞弊、失真等問題?
案例1:銀廣夏公司會計信息造假舞弊,會計信息嚴重失真——中國的安然事件
銀廣夏公司全稱為廣夏(銀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現證券簡稱為ST銀廣夏(000557)。1994年6月上市的銀廣夏公司,曾因其驕人的業績和誘人的前景而被稱為“中國第一藍籌股”。2001年8月,《財經》雜志發表“銀廣夏陷阱”一文,銀廣夏虛構財務報表事件被曝光。造假與違規情況 2002年5月中國證監會對銀廣夏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間累計虛增利潤77 156.70萬元,其中:1998年虛增 1776.10萬元,由于主要控股子公司天津廣夏1998年及之前年度的財務資料丟失,利潤真實性無法確定;1999年虛增 17 781.86萬元,實際虧損 5 003.20萬元;2000年虛增56 704.74萬元,實際虧損 14 940.10萬元;2001年 1-6月虛增 894萬元,實際虧損2 557.10萬元。從原料購進到生產、銷售、出口等環節,公司偽造了全部單據,包括銷售合同和發票、銀行票據、海關出口報關單和所得稅免稅文件。真相其實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天津廣夏1999年、2000年獲得“暴利”的萃取產品出口,純屬子虛烏有。整個事情--從大宗萃取產品出口到銀廣夏利潤猛增到股價離譜上漲--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案例簡評;證監會監管不到位,內控控制環境極差,至使會計信息造假舞弊,嚴重失真。沒有通過會計控制與監督職能維護公司資產的安全,保證投資人合法權益,產權制度功能沒有完全到位,公司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不健全,所有者權利缺位和經營者權利越位等問題得不到解決,給國家和投資人帶來了嚴重的損失,造成證劵市場的混亂。
之二、財務監督如何制約、規范企業法人和經理人的行為?
案例2:中航油的金融衍生工具投機
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航油)是中國航油集團的海外控股公司;是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掛牌企業。中航油于2004年由于石油衍生品交易導致5.54億美元的虧損;被迫于20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請債務重組。而之前,中航油曾被評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中航油成立有風險委員會,還曾聘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編制了公司的《風險管理手冊》和《財務管理手冊》;風險管理手冊明確規定,損失超過500萬美元,必須報告董事會。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中航油自2003年開始做油品套期保值業務。但總裁陳久霖擅自擴大業務范圍,從事石油衍生品期權交易;一直未向中國航油集團公司報告,中國航油集團公司也沒有發現。陳久霖一直獨立于中國航油集團公司班子的領導之外,集團公司派出的財務經理兩次被換,集團公司卻沒有約束辦法。 陳久霖和日本三井銀行、法國興業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新加坡發展銀行和新加坡麥戈利銀行等在期貨交易場外,簽訂了合同。陳久霖買了“看跌”期權,賭注每桶38美元;但是沒想到國際油價一路攀升。中航油從事石油期權交易從最初的200萬桶發展到出事時的5200萬桶,致使中航油在清算時造成賬面實際損失和潛在損失總計約5.54億美元。 2005年6月3日,普華永道發布了有關中航油巨額虧損的最終調查報告。報告認為以下因素單獨或共同的造成了公司在期權投機交易上受到損失:(1)后來被證明從2003年3季度開始的對油價走勢錯誤的判斷;(2)不想在2004年披露損失;(3)沒有按照行業標準對期權倉位進行估值;(4)沒有正確的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上記錄期權組合的價值;(5)缺乏針對期權交易的適當的及嚴格的風險管理規定;(6)公司管理層有意違反本應該遵守的風險管理規定;(7)整個董事會,尤其是審計委員會,就公司投機衍生品交易的風險管理和控制未能完全履行各自的職責。
案例簡評: 中航油從事場外石油期權投機是我國政府明令禁止的。國務院1998年8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期貨市場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取得境外期貨業務許可證的企業,在境外期貨市場只允許進行套期保值,不得進行投機交易。”1999年6月,以國務院令發布的《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第四條規定:“期貨交易必須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禁止不通過期貨交易所的場外期貨交易。”
中航油事件最突出表現在“管理層凌駕”,內控環境極差,導致監控機制的失效;直接抵觸了內部控制的經營合規性目標和報告可靠性目標。其違規之處有三點:一是做了國家明令禁止不許做的事;二是場外交易;三是超過了現貨交易總量。 其財務監督職能失控報告表現在:從事期權場外交易沒有在財務報告上披露,也沒有直接向母公司匯報。
之三、為了加強提高會計監督職能,要不要實行會計委派制的問題 ?
會計委派制是由上級部門直接向企事業法人單位委派主管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業務服務,并對經營者經營活動進行會計監督的一種制度。實行會計委派制后,由于會計人員的人事管理等不在受接收委派單位的制約,會計人員能夠相對獨立地履行會計職責。可以有效的遏制會計舞弊行為,從根本上保證會計信息報告的真實、完整、有效加強會計監督的職能。現階段主要存在的問題,會計理論界有人認為:會計委派制的實施與我國現行的有關法規有抵觸,建議修改法律。
綜合分析:
銀廣夏、中國航油案給我們的重要啟示:在社會市場經濟運行中,我們已經初步建立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與之配套,但是相關的內部控制環境與體制執行監督制度不完善、力度不夠。造成國家的法律法規得不到確實的履行,給國家和投資人造成巨大的損失。
關于會計委派制,由于受市場經濟規律的局限,要求企業“獨立法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一切按市場規律辦事,政府淡化管理職能的要求。會計委派制可以解決經濟領域的部分問題,能夠在實行國家預算管理的部門和單位實行。但難于解決全局問題。因此、完善健全法律法規,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環境才是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構建規范的內部控制環境——法人治理結構是實施會計監督職能的必要保證
法人治理結構是現代企業制度的產物,實質上是一種契約或制度的安排,其核心是對經營者責權利的制衡與安排,也就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合理的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嚴格內部責任制度,規范經營管理行為,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在我國現有的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中,企業外部所面臨的市場競爭變得激烈了,但是缺乏來自資本市場與經理市場的競爭。因此必須引入競爭機制加強監督機制,通過相關法律的制度和完善才能得以保證。
二、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內部控制環境——企業產權制度的法律保證是實施會計監督職能的又一要保證
在我國國有企業中,政府各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雖然不是經濟實體,卻代表國家行使企業所有者職能。與此同時,政府逐漸對企業“放權讓利”,在這樣一種缺乏所有權約束機制的情況下,經營者的權利越來越大,出現了“內部人控制”問題。由于經營者和所有者的要求的利益不一致,造成企業按照有利于經營者的方式方法來處理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財務舞弊在所難免。因此,必須進行國有產權制度的變革與創新,使之達到產權責任明晰化、人格化、商品化和契約化的目標。現在公司制的現代企業制度就是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企業產權制度已是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構建起規范的內部控制環境,才能充分發揮會計信息監督的職能,切實解決國有企業的財務造假問題。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會計的監督職能通過國家法律法規的健全,內控環境的不斷完善必將發揮其應有的職能,更好的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讓我們可喜的是2009年國家已經發布了企業內控制度在全國上市公司率先實現。這一制度的執行,必將保證我國新發布的38個與世界會計體系相接軌會計準則正確的貫徹實施。內控制度的發布將在我國會計發展史上起到為會計準則執行保駕護航和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2001 財經雜志 08期 銀廣夏陷阱
(2)、2008.12.1 人民出版社中華會計網校編 新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及相關制度應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