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上市公司執行新的資產減值會計政策能夠更加謹慎地確認當期收益,夯實資產價值,更加公允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但另一方面,資產減值會計政策賦予了企業更多的職業判斷空間,企業完全可以相對主觀地決定資產減值計提的比例和動機。因此資產減值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往往成為上市公司通過選擇會計政策操縱盈余的工具之一,因此,進一步發展完善資產減值會計成為必然。
【關鍵詞】上市公司;資產減值;盈余管理;實證研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學科的發展與證券市場的發展密切相關。伴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資產減值會計因此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長期以來,在我國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著高估資產價值的現象,財務報告中的資產泡沫嚴重影響了信息使用者的正確決策,降低了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任度,對上市公司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近十年來,我國會計制度已發生了多次變革,這些變革都致力于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提升會計信息的有用性。然而,上市公司財務數據依然存在過多的泡沫甚至是虛假的成分,嚴重地制約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資產減值會計從無到有,幾經變革日臻完善。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增強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為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了更加有用的信息。在西方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市場條件下資產價值的不確定性使得學者較早地注意到了資產價值變動對信息公允性的影響,并且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企業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反映了經理人員的經濟動機等相關理論。在我國,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的加劇,資產減值會計也逐漸受到學者和會計工作者的重視。一些學者通過對我國上市公司處理資產減值準備情況進行的實證分析發現了上市公司在資產減值追溯調整行為上存在的盈余管理動機。
一、盈余管理相關概念的界定
盈余管理是企業管理者和所有者以及相關利益各方為了實現自身利益或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在公認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通過有目的地選擇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以達到影響會計盈余的行為。盈余管理是中性的概念,它與利潤操縱是存在差別的。盈余管理是管理者合乎法律規范的收益調整,它以不損害公司價值以及相關各方利益為前提,而不是為欺騙會計信息使用者采取的一種蓄意的欺詐行為。企業的管理者和所有者從企業的自身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會計政策,旨在使財務報表上的會計收益信息更具相關性和可靠性的行為,恰恰是企業財務管理手段成熟的表現。而會計操縱則不同,它是管理者通過采用違背會計準則的方法進行利潤作假的行為,這種行為超越了會計準則、法規的范疇,最終會損害公司自身及相關利益人的利益。利潤操縱通常利用會計手段進行,如巨額計提減值再轉回等。因此,判定一個公司是否進行利潤操縱,首先要看這種行為是否超越了會計準則、法規所約定的正常范圍,其次要看這種行為是否侵害了公司本身和相關利益人的利益。如果所采用的方法在會計法規、準則的約定范圍之內,又可以維護公司及相關各方的合法權益,則可以稱為盈余管理,反之則是利潤操縱。
二、資產減值相關概念的界定
關于資產減值,通常情況下企業的資產因外部因素或內部使用方法及范圍發生改變導致使用價值降低時,即發生資產減值,這是資產減值的一般概念?!秶H會計準則第36號—資產減值》中規定:如果資產的賬面價值超過通過使用或銷售而收回的價值,該資產就應視為已經發生減值,應該確認資產減值損失。我國新資產減值會計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是指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資產減值作會計處理時,謹慎性原則是資產減值會計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則。謹慎性原則要求會計人員在選擇會計政策時,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低估資產價值和收益,或者高估負債價值和成本費用。會計核算遵循穩健性原則的目的在于會計核算時企業能夠充分估計到可能的風險和損失,從而避免虛增利潤和資產價值,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但是遵循謹慎性原則執行資產減值會計政策,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地確認和轉回資產減值準備,而是要求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全面考慮各種不確定因素之后,作出有科學根據的判斷或估計,謹慎地選擇計提資產減值的方法,不能隨意地選擇減值處理方法和計提比例。因此,企業在選擇資產減值會計政策時,還必須遵循會計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镀髽I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的發布和實施,將使我國的資產減值會計政策的實施更加有章可循。
三、利用資產減值會計政策進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盈余管理主要是通過變更會計方法、會計估計等會計手段來調節各個會計期間的收益。會計政策是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及企業所采納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而會計估計是指企業對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所作出的判斷。對同一經濟事項,會計制度一般會有多種方法可供選擇,會計估計則更依賴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客觀上為企業進行盈余管理預留了空間。上市公司中常見的方法是巨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再轉回。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就是利用會計分期假設,在權責發生制條件下,遵循謹慎性原則,核算出資產價值減少部分的會計方法,通常在資產價值回升時再沖銷資產減值準備,從而使資產賬面價值反映資產的實際價值。一些上市公司錯誤地理解、運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一年大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以后各期再逐步轉回資產減值準備,從而達到操縱多期利潤的目的。我國《公司法》和《證券法》規定,公司連續三年虧損的將暫停其上市或終止其上市資格。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尤其是當上市公司出現連續兩年虧損時,公司為避免第三年繼續發生虧損而導致被摘牌,就會采用巨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再轉回的方法,從而使第三年扭虧為盈,避免暫停上市的命運。
從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開始執行的新會計準則相對于原有的準則,靈活性更強??陀^上給企業進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但同時,也為個別企業進行利潤操縱提供了便利,尤其是新會計準則中資產減值會計政策計提范圍更廣,這就賦予了管理者更多的選擇權,為進行盈余管理創造了技術空間,使資產減值準備成為盈余管理的主要工具。新準則中值得注意的一點變化是長期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將有效地遏制利用減值準備作為“秘密儲備”調節利潤情況的利潤操縱行為。新準則下減值準備的計提更規范,更明確,按照正確方法計提減值準備的上市公司,其會計信息質量必將得到提升。有利于公司利益關聯各方作出理性決策,從而為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四、上市公司利用新會計準則進行盈余管理的實例研究
2007年我國上市公司第一季度會計報表是按照新準則編制的,筆者通過對我國上市公司2007年第一季度會計報表的研究發現,相對于2006年年報,相當多的上市公司在2006年年末一次性轉回了2006年以前計提的長期資產減值準備,并且在2007年一季度不再計提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由此可見,新準則下關于長期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的變化,確實讓一些上市公司失去了利潤操縱的空間。但筆者仍舊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一些上市公司在2007年一季度計提了大額長期資產減值,并且造成了一季度虧損。000965SST天保就是這樣一家上市公司。
該公司是天津的一家上市公司,原名天水股份,是一家水泥生產企業,2005年、2006年兩個會計年度虧損,被特別處理,且股改對價方案未獲股東大會通過,因此名稱變為SST天水。該公司如果在2007會計年度仍舊虧損,按照深圳證券交易所相關規定,該公司將會被終止上市。因此該公司若想保住上市資格,2007會計年度必須盈利。公司財務報表顯示,公司目前總體經營處于持續虧損狀態,且預計短期內不會發生改變。2005年度,公司實現凈利潤-8 088.70萬元;2006年度,公司實現凈利潤-6 857.04萬元,其中公司2006年度針對固定資產部分計提了6 397萬元的減值準備,即如果該公司2006年不計提長期資產減值準備,2006年度的虧損只有460.04萬元,從而說明公司經營造成的虧損并不嚴重。該公司2006年出現大額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水泥分公司使用的部分固定資產(主要是生產水泥產品的設備)計提了大額減值準備共6 397萬元。在公司的公告中,筆者發現,該公司因地處天津,企業規模小,污染嚴重,不符合天津市的產業規劃要求,因此SST天水一直計劃轉型為發展前景良好的房地產公司,其股改對價方案也與重大資產置換相結合,公告稱擬將大股東天津市建筑材料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及其下屬公司所持有的公司67.59%的股權,以無償劃轉方式劃入天津天??毓捎邢薰尽L毂?毓梢詢炠|房地產公司的全部股權,置換出上市公司原有水泥類等盈利能力較差的資產,從而使該公司從水泥生產企業轉變為房地產企業。
SST天水2007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暨股權分置改革相關股東會議于2007年5月28日召開,審議通過了《天津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方案暨重大資產置換方案》。該公司的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以重大資產置換作為對價手段,而置換出的水泥資產中就包括計提了大額減值準備共6 397萬元的水泥生產設備,即在新準則實行后其不能將2006年計提的6 397萬元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轉回,但是通過資產置換實際上這部分減值準備被轉回了。長期資產減值準備是依存于長期資產存在的,長期資產置換出公司,相應的減值準備必然沖銷,事實上就是轉回。SST天水經營產生的虧損雖然呈現出連續性,且不易短期內有所改觀,但是虧損額卻不高,因此6 397萬元的長期資產減值沖銷足以讓該公司在2007會計年度扭虧為盈,從而擺脫退市的命運。本次資產重組完成后,公司的主營業務將從水泥產品的生產與銷售轉變為為天津港保稅區及空港物流加工區生活區提供商住房產開發、各種出租物業等,公司的資產質量、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均將得到改善和提高。如今公司已經更名為SST天保。按照新準則的規定,固定資產減值雖然不能直接轉回,但是,通過固定資產置換,這部分資產減值實際上還是會轉回,從而增加了公司的利潤,加大了2007會計年度扭虧為盈的可能性。
該公司及控股股東在妥善解決公司股權分置問題的同時,通過資產置換改善了公司基本面。
雖然該公司通過進行資產置換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被轉回了,但是并沒有違背新準則的規定,并且該會計政策的實施有利于提升2007會計年度的業績,從而保住上市資格,維護了股東及公司自身的利益。應該屬于盈余管理,而不是利潤操縱。
從會計準則的變化趨勢上看,會計的發展方向是留給企業會計當局越來越大的會計政策選擇空間以便進行盈余管理,從而使會計信息更加有用,更有利于企業相關利益各方作出正確的決策,更好地保護其利益。同時我們也會看到,新會計準則還有一些不完備的地方,比如資產減值跡象的判斷、資產組的認定分析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存在主觀性太強、隨意性過大的問題。關于現金流量現值確定,則有未來現金流量難以預測,折現率難以選擇,可變現凈值、可收回金額計算的復雜性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在實務操作中,就有可能成為少數公司進行利潤操縱的工具。因此,會計準則還需要不斷的發展完善。同時我國的財會工作者,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管理當局,一定要正確運用會計政策,把企業的利益及相關利益人的利益放在首位,通過盈余管理,使企業及相關利益人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