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機逐漸順著各個產業鏈向兩端擴散,注冊會計師行業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和影響。關于此次金融危機對行業的影響,從我們的調研和分析來看,主要有:一是業務量減少。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突出表現在外向型企業,一些企業關停導致會計服務對象的減少;由于IPO市場萎縮,致使事務所新增上市業務量銳減;企業受財務狀況困擾,自發性服務需求減少,使得事務所非年審業務量減少。
二是審計收費下降。金融危機帶來的財務困境,出現了我們不愿看到的一部分企業把削減審計費用作為企業控制費用預算的手段之一,導致事務所審計收費下降、收入減少。
三是審計風險加大。受金融危機影響,一些企業財務狀況惡化,經營效益下滑,隨著企業業績壓力增大,致使注冊會計師執業風險增加。
為此,事務所不得不增加審計程序,這也加大了事務所的審計成本。
今年以來,我們把指導行業應對金融危機作為主要工作之一。為此,我們加強了對危機影響的調查研究,發布了應對危機的指導意見、為行業提供政策信息支持,并加強協會服務工作力度。
今年4月份發布的《關于當前經濟形勢下服務經濟發展大局促進行業平穩發展的意見》中,對注冊會計師行業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充分發揮行業的專業優勢,積極服務于宏觀經濟政策的落實和市場信心的提振,進行了系統闡述。要求行業面對金融危機的影響,要堅守職業道德,加強質量管理和風險控制,推進業務轉型升級,加大人才吸納和儲備,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和行業責任,并在相關領域給予了指導。
在中注協網站開通“行業應對金融危機政策信息”專欄,及時發布中央和地方出臺的政策信息和國際會計、審計準則制定機構發布的應對金融危機信息,以及行業應對金融危機相關動態等,為會員獲取和利用信息提供便利。同時,發布實施了關于改進和加強協會管理和服務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注協按照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的要求,深化行業管理和服務工作。
各地方注協也都加大工作力度,多措并舉,采取諸如向事務所下發規避經營和執業風險的提示函、組織事務所和客戶企業進行專題研討、召開事務所座談會聽取建議等多種形式,積極幫助和指導本地區事務所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
廣大的會計師事務所也積極正視困難,主動化“危”為“機”。比如:充分利用這段業務量減少的時期,加強內部的專業培訓和學習,積極儲備人才;進一步完善事務所內部治理結構,審視和健全事務所內部管理制度;積極拓展新型業務,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
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在落實宏觀經濟政策的過程中,也注重發揮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專業優勢,倚重行業的專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