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余漢生 王萍]
一、國有企業實行會計集中委派的必要性
1.實行會計集中委派是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需要。早在20世紀60年代,西方很多國家的企業就實行了會計委派管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它得到不斷地完善,現已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一種模式。獨資企業對內部下屬單位由上一級主管部門委派財務管理人員,合資企業由投資主體單位協商委派財務會計人員。國內改革開放以來,外資企業大量進入,我國企業在與外資企業合資時,外資企業特別強調財務總監委派的事情,而且將其作為是否聯營的基本條件之一。我國已經加入了WTO,企業的對外經濟合作會進一部擴大,經濟合作的形式也越來越多,財務的監督和管理的矛盾十分突出。在合資企業中,作為控股企業是否自己委派財務會計人員,實質上體現了它是否真正掌握了企業的生產經營主動權。過去有的企業與外資企業聯營時,中方雖對財務有監督管理權,但沒有嚴格委派會計人員,財務會計人員都是外方人員擔任,因此那種監督管理實質上是形同虛設,根本不能發揮監督管理的作用,以致財務管理失控、資金流失,給國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這方面的教訓是深刻的。
2.實行會計集中委派是用機制、制度來理財的需要。一個單位的財務工作是否能做好,一般都認為取決于財務人員素質的高低。其實不然,其根本所在還是靠機制和制度來進行監控、約束。當前國有企業在財務管理上普遍存在著問題:一是資金分配不公開,不透明;二是違反財經紀律亂發獎金和實物,公款旅游,違反規定開支報銷;三是程序不規范;四是設立“小金庫”,大量占有資金,影響了整體效益;五是財務報表隨意性大,不真實的成份較多。從主觀上來講,財務會計人員是堅持原則,按制度規定辦事的。從客觀上來講,財務會計人員是企業的員工,經濟利益都依附于企業,當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發生矛盾時,維護所在單位的利益、把所在單位的利益放在前面,也是人之常情。但財務會計人員卻不能這樣做,經常處于這種“難做人”的尷尬境地。實行會計集中委派就是從機制上來解決問題,把財務會計人員的人事關系和經濟關系分離開,為財務會計人員創造一個好的工作環境,構建一個真正能實施監督和控制的管理平臺,使《會計法》、《稅法》和財務制度執行更加順利。同時財務信息的傳遞和反饋速度也會大大加快,能有效地克服會計做假賬的弊端,使財務管理監督更加規范化、科學化。
3.實行會計集中委派是加強財務監督、防止腐敗的需要。中央紀委領導從“廉政建設”的角度曾多次在有關會議上強調會計監督的重要性,并對會計集中委派初步顯現的積極作用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財政部、監察部財會[2000]12號文件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是:“實行會計委派制度,是加強會計監督和管理的有效形式,是從源頭上防止和治理腐敗的重要措施”。從過去已經發生的經濟腐敗案件來看,不論是大案件還是小案件,其客觀原因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單位財務管理混亂,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監督控制手段不到位,以致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實行會計集中委派,監督控制的對象、內容、手段都沒有變,只是在機制上進行微調,把監督、控制的關口前移,而監督、控制的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二、實行會計集中委派的原則
1.區分對象,堅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搞“一刀切”。當前,國有企業不斷深化改革,企業內部核算管理體制發生了變化,有內部承包經營、全資子公司經營、委托法人單位經營、獨立法人單位經營等形式。實行會計集中委派要注意與《公司法》、《會計法》協調一致,不能與之相悖;還要有利于基層單位經營活動的開展。許多單位已開始實行對內部下屬承包單位實行會計集中委派。武鋼興達公司從1997年開始對下屬經營承包單位實行會計委派制管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其他經營性質的單位,如全資子公司、獨立法人經營單位,要根據其核算體制的獨立情況,來確定會計委派的方式。
2.明確職責,堅持責任到位。實行會計集中委派時要與基層單位明確職責范圍,對基層單位資金的審批權不變、委派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不變、經營單位的經營責任不變等。只有明確了職責,才能避免工作中相互推卸責任的現象。
3.制定操作規范,堅持按工作程序辦事,不搞隨意性操作。各單位的管理情況不同,在實行會計集中委派以后,工作程序上肯定有一些變化,要根據單位的具體情況來分析、制定工作程序要既能滿足財務監督和控制的要求,又能保證基層單位正常經營活動的需要,二者是對立的統一,不可偏廢。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嚴格工作程序至關重要,又是監督和控制的前提,必須認真執行;不按工作程序操作,所有的監督和控制都將成為空話。
4.理順關系,堅持委派會計人員與所在單位全脫鉤,不搞“一女嫁兩家”。過去,有的單位也曾嘗試進行一些探索,把基層單位的會計集中起來辦公,財務人員集中了,關系仍然在基層,結果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有時在工作安排上還與基層單位發生沖突,上下都不滿意。其根本原因是財務會計人員與所在單位脫鉤不徹底造成的,應把委派人員的工資關系和黨、工、團組織關系、各種福利關系都分離出來,使委派財務會計人員與所在的工作單位完全沒有依附和經濟關系。
三、實行會計集中委派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進一步提高對會計集中委派的認識,消除思想認識上的誤區。在企業的各項改革中,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的推進難度最大,這個難度主要來自基層單位的抵觸情緒?;鶎訂挝唤洜I負責人認為,企業經濟體制改革后,基層單位要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責任大了,風險大了,擔子更重了。而基層單位的經營自主權越來越小了,現在是“當家不理財”,何以談得上自主經營。其實這是認識上的誤區,當然在實行會計委派后,基層領導在費用開支上就沒有以前那樣得心應手,但并不是說就剝奪了基層領導的財務開支權。會計集中委派管理的目的不是權力的調整,而是財務監督機制的進一步加強,是對經營者責任心的要求進一步加強。
2.領導要下決心、動真心。對國有企業多年一貫制的管理方式來說,會計集中委派是財務管理上的一項重要的改革,必然觸及到企業方方面面的利益,肯定會有阻力。因此,領導的方案一旦考慮成熟,就要下決心,動真格,特別是主要領導的耳根子不能軟。當然要把工作做細,請清道理,上下齊心。同時,此項工作單靠財務部門的力量是不夠的,各部門要緊密配合支持,必要時采用組織手段來保證實施。
3.加強管理工作的協調。會計集中委派后的工作有一個適應期,此時要注意加強工作協調,使財務會計工作能順利開展。尤其是委派會計人員與所在單位的依附和經濟關系分開以后,委派會計人員對所在單位的工作責任感有可能不如以前,服務不一定到位,有時可能會出現與基層單位工作不夠協調等情況。對此需要加強委派會計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讓他們牢固樹立起為基層服務的意識,在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嚴格的經濟責任考核制度,加強監管。同時,要求委派會計在工作質量上主動接受基層單位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