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淺要分析了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問題,以及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對策,為進一步健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 會計制度 監督
一、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當局認識不足,有章不循和無章可循的現象較為突出
目前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對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夠重視:有的并未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有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殘缺不全;還有的一些領導干部認為內部會計控制就是一堆堆的手冊、文件和制度等;更為嚴重的是有章不循,執法不嚴,使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只是將已建立的一套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寫在紙上,貼在墻上”就算完事,而不管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如何,在經濟業務活動中以強調靈活性為由而不按規定程序辦理,使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失去了應有的剛性和嚴肅性;有的甚至為了謀取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弄虛作假,篡改帳目或搞賬外賬,隱匿或偷盜財物。
(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完善,使財務控制存在漏洞
本文發表于博銳管理在線|www.boraid.com|40
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并沒有建立內部牽制制度、財務處理程序制度、財務分析制度等基本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有的單位甚至沒有嚴格的復核審批制度,款項的支取手段混亂,給記賬與對賬造成一定困難;有的單位現金管理失控;有的單位重錢輕物,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沒有盡到很好的受托責任,沒有定期資產盤點制度,上下級之間調撥沒有辦理調撥手續,有的早已投入使用卻沒有入賬,還有的私下低價處置固定資產,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流失;還有一些單位對材料的管理也不十分嚴格,購入時直接記,大量材料被浪費;票據的管理更是混亂,隨便領用,使相當一部分預算外資金體外循環。
(三)內部會計控制的執行流于形式,獎罰不力
一些單位雖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內控制度,但領導一句話,一筆須經過多個環節的業務便由一人辦理完畢。賬務處理程序也夾雜著個人關系、感情,有時出現逆流現象。單位的稽核,檢查的范圍也有限,以偏概全,以點帶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執行的好壞,一直以來,政府有關部門都一視同仁,缺乏一個獎罰有度的獎罰制度,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貪污腐敗現象發生。
(四)內部控制組織機構和崗位設置不合理,使內部控制防范職務犯罪的功能難以發揮
一是在組織機構和崗位設置上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原則沒有得到充分體現;二是在機構和崗位設置上體現了相互分離的原則,但在實際運行中沒有按照相互分離的原則去實施;三是相關人員在履行自己的職責時不能按制度原則辦事,而是以唯權、唯親和唯情為準則,這就導致內部控制的防范性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發揮;第四,缺乏應有的內部審計和監督體系。內部會計控制與內部審計監督制度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內部會計控制是內部審計監督的基礎,內部審計監督促進內部控制的不斷完善。然而,目前不僅事業單位內部缺乏有效的內部審計和監督,就是上級審計機關對事業單位的審計也存在諸多問題。
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對策
(一)加強領導,健全財會管理體制
單位負責人應切實加強對本單位會計工作的領導,要明確單位負責人是第一負責人,增強單位負責人的法制意識,促使單位負責人提高對會計工作的重視程度,提高自我約束,規范單位會計行為。財政部門應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管理。首先,財政部門應當依據部門預算的要求,不斷完善符合公共財政框架的財會管理控制制度,指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財會管理工作;其次,財政部門應建立起“從預算編制到執行,再到決算”的全過程監督體系,發揮財政部門在行政事業單位財會管理工作中的事前論證,事中控制,事后問效等功能;再次,財政部門應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財會管理的改革,強化單位領導的重視意識,重塑財會管理的角色,合理財會部門的設置,提高財會人員的素質,規范單位財會管理的運作,促進財會管理在各單位的內部管理中的作用。
(二)建立繼續教育長效機制,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
會計人員素質高低會直接影響會計信息質量,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監督管理,提高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強化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必然要求。各級會計人員和會計管理人員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心,除了自身主動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外,其所在單位應提供必要的物力財力,支持會計工作,改善執業環境。財政部門要加強會計業務培訓,建立起個人、單位、財政三位一體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長效機制。
(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單位會計內部控制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的循環往復的過程。內部控制不是簡單的制定一項制定或做一個固定的操作,也不只局限于某個人、某個環節、某一事項或某個載體的控制,而是對整個經濟活動全過程實施的動態監督和控制。通過預算收支情況分析、開支水平分析、人員增減情況分析及固定資產利用情況分析等,能夠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因此,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中,要把握三個方面:一是以預防控制為主,事后控制為輔,防止發生無效率或不法行為。二是注重程序制約,對主要業務的控制,必須經過授權、批準、執行、記錄、檢查等控制程序,特別是物資設備采購、基建項目招投標、對外投資、超預算的支出等。三是注重崗位職責牽制,在機構設置與崗位分工時,一定要明確各部門組織及上崗個人應承擔的責任范圍,并要規定追究、查處責任的措施與獎懲辦法。
(四)加強日常管理,促進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
一是注重崗位之間相互牽制作用,從而預防發生錯誤和弊端,做到防范于未然,以保證會計記錄的真實與完整。二是認真抓好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把經濟活動中與會計有關的重復出現的經濟業務按照客觀要求來規定其處理程序,使會計業務處理規范化、標準化,避免會計工作手續不嚴與職責不清的現象發生。三是建立完善的會計處理程序。按照會計處理程序所包括的會計科目的設置、會計憑證的審核傳遞、會計核算的方法、會計賬簿設置與記賬要求等內容。通過會計處理程序控制、手續控制和復核控制等措施,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及時性和完整性。四是嚴格內部核對制度。對已完成的經濟業務記錄進行復查核對,是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項基本措施,是控制記錄使其正確可靠的重要方法。會計復查核對主要在預算、經濟業務的合法性、會計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和財產物資安全性等方面加以控制。五是要建立實物資產管理崗位責任制,對實物資產的驗收入庫、領用、發出及處置等關鍵環節進行控制,重點是控制各個角落和環節,不留漏洞,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
(五)加強內部審計,強化財政監督管理,形成監督合力
內審部門應建立定期的內控制度評價制度,及時發現內控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環節,針對這些問題對癥下藥,制定改進措施。財政部門應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指導和檢查,定期或不定期會同審計,銀行、紀檢等國家機關和業務主管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例行檢查和專項審計,對財務會計工作質量進行監督,對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私設會計賬簿和設有賬外賬以及違反相關財政措施的單位,應依照相關法規和管理規定從嚴進行處罰,加大監管執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