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內部控制論文 > 我們向美國農村金融學習些什么

我們向美國農村金融學習些什么

首頁>會計文苑>優秀論文-金融>金融理論> 正文我們向美國農村金融學習些什么
2009-7-7 9:17 趙俊臣 【大 中 小】【打印】
  美國不但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而且也是經濟理論研究遠遠領先的國家。美國的金融,雖然也不乏缺陷、漏洞與危機,例如最近的雷曼投行的宣布破產就是證明,但是從總體上看,作為成熟的金融總有應對的方略。對此,大家都沒有異議。

  美國的農業金融機構在20世紀初才開始建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農業金融體系。這一世界上最完備的體系,主要由政府農業信貸機構、農場主合作金融的農業信貸系統、商業金融機構及私人信貸組成。這些金融機構分工協作,互相配合,共同為美國農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及其它服務。至目前,美國農業金融無論從體系完善、服務周到、貸款方便、風險防范等來看,還是理論研究、機制創新等來看,以及對外援助等,都做得比較出色,不僅推進了農業生產的集約化、社會化,提高了農工商一體化的程度,而且還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促進了農產品的流通,加速了農業市場化進程。

  在中國農村金融剛剛開始重建的關鍵時刻,學習與借鑒美國農村金融經驗,可以收到提高起點、少走彎路之功效,因而是非常必要的。

  一、學習美國農村金融成熟的理論創新

  美國農村金融的理論很多,許多具有創新意義,而對中國影響最大的,當屬農村金融抑制理論。

  金融抑制是由美國經濟學家麥金農和E·S·肖提出的。20世紀70年代,麥金農和E·S·肖提出了具有開創性的觀點——發展中國家的貧困,不僅在于資本稀缺,更重要的是資本利用效率低下,抑制了經濟增長,而政府政策過度干預導致金融體系的抑制和非效率。具體來講, “金融抑制”是指中央銀行或貨幣管理當局對各種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市場經營流程和市場退出,按照法律和貨幣政策實施嚴格管理,通過行政手段嚴格控制各金融機構設置及其資金運營的方式、方向、結構及空間布局。這一觀點認為,如果政府過份干預金融市場,堅持實行管制的金融政策,不但不能有效地控制通貨膨脹,而且會使金融市場特別是國內資本市場發生扭曲,利率和匯率不足以反映資本的稀缺程度,從而發生“金融抑制”現象。在金融抑制下,由于銀行不能根據風險程度決定利率,其結果必然是低的實際貸款利率吸引那些低收益和低風險項目,對生產性項目或高風險項目來說,要么得不到貸款,要么借助于信貸配給,而銀行只能選擇安全項目,從而使風險降低。

  許多美國學者認為發展中國家存在著“金融抑制”,反映為政府過分地干預金融,實行信用配給,人為地壓低利率、匯率,使兩者不能真實地反映資金和外匯的供求,而政府又不能有效地控制通貨膨脹,結果造成金融與經濟發展的惡性循環:金融制度的落后阻礙經濟發展,而經濟停滯或落后又制約著金融制度的發展。

  金融抑制理論被引入后,很快得到了中國學界的認同與共鳴。幾乎所有的學者都以此分析中國農村的金融現狀,發現金融抑制不但存在,而且很嚴重:一是嚴格的市場準入。不經國家銀監會批準,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準舉辦、創辦農村金融機構,不準開展農村金融業務;二是嚴格的貸款指標控制。任何農村金融機構對外放貸,都必須有配發的貸款指標,只能在貸款指標之內放貸,超出者嚴懲不?。蝗欠泊婵?、貸款,都必須執行人民銀行規定的利率,不遵守者將受到嚴厲懲處。四是“一刀切”的宏觀調控與管制。凡是宏觀調控措施,例如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農村和城市并無區分,農村金融并無照顧。顯然,我國執行這樣嚴格的政策,使農村金融抑制達到了當代世界上最嚴厲的程度。

  中國農村金融的這種抑制,已經產生了嚴重的結果。這種嚴重的結果,就是使農村金融長期處于茅于軾先生說的“衰敗”、易憲容教授說的“農村金融萎縮早就是不爭的事實”、黨國英教授說的“幾乎是一片荒蕪”、李昌平先生說的“既有金融體系的崩潰”、深藍先生說的“幾乎還沒有開放”、徐小青說的“農村金融改革到目前為止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等狀態。如果再進一步具體分析,大家都可以看到如下的景象:農村金融體系尚未形成、農村金融組織太少、農村金融產品奇缺、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太差,農村金融市場幾乎沒有競爭,單一管理模式難以滿足多樣化的需求,特別是農村資金的大量外流和貸款難同時存在。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很嚴重的,其中農村資金大量外流則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2007年末,中國縣域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到9.11萬億元人民幣,全部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為6.12億元,存差近萬億元。正所謂農村資金支援城市、農業資金支援工業、西部落后地區支援東中部發達地區。這樣一來,中央要求的城市支援農村、工業支援農業、東中部發達地區支援西部落后地區,在實際上變成了一句空話。

  如何消除農村金融抑制,麥金農等人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論,或者說“金融自由化”理論。其主要思想,就是通過改革金融制度,改變政府對金融的過度干預,放松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限制,增強國內的籌資功能以改變對外資的過分依賴,放松對利率和匯率的管制使之市場化,從而使利率反映資金供求,使匯率反映外匯供求,最終達到充分動員金融資源,推進經濟增長的目的。總之,金融深化——金融自由化一著棋活,整個經濟全盤皆活,發展中國家才能跳出金融抑制的怪圈,便會駛入經濟增長的快車道。

  囿于前些年我國政治生活中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的后怕,學者們在紹介美國農村金融理論特別是麥金農等人的農村金融抑制理論時,往往回避他們的金融自由化理論。在此我覺得,麥金農等人的農村金融抑制理論和金融自由化理論,是同等重要的,金融抑制理論描述的是發展中國家農村金融的現象和問題,金融自由化理論是開除的治療藥方。應該說明的是,金融自由化理論的實質和要害,是政府放松對農村金融的嚴格控制,并不是我們中國反自由化那些人想象的不要控制,更不是不要管理,而要的是科學化的管理,該控制的堅決控制著,該放開的就一定不能再控制。

  在我國,雖然仍然有個別堅持封閉的、極左的人,時不時的喊幾聲反對農村金融開放等口號外,學者們對美國學者開出的這些藥方,還是贊同的,實踐部門也在逐步開放。

  二、學習美國農村金融的完整體系

  美國有一個按照農業和農民需求的合理分工而強有力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這個體系主要由以下方面組成:政府主導的農村政策性金融機構(政府信貸機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農場主合作金融信貸系統)以及農村商業性金融機構(私營機構和個人信貸)。

  有的人以為我國已經建立了農村金融體系,這主要是不了解美國的農村金融體系的緣故,很有點夜郎自大的味道。實際上,美國的農村金融體系,是非常完善的;一是銀行多,如牛毛。美國現有4萬多銀行,小型的多。我們只幾千個(含農信社),我們不缺大銀行,缺的是服務中低端客戶的好的小銀行;二是服務好,能上門。不象我們這里,現有的銀行紛紛“下鄉進城”,截至2007年末,中國逾2800多個鄉(鎮)沒有任何金融機構,約占全國鄉鎮總數的百分之七;三是扶持弱勢群體,有愛心。不象我們這里,幾乎沒有以弱勢群體為服務對象的,現有的農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幾家金融都是“嫌貧愛富”;四是風險控制,較有成效。不象我們這里,動不動就是群體事件。

  那么,美國的農村金融具體有哪些值得學習呢?

  一是商業金融體系。

  美國的農村金融中,商業銀行約占40%。為什么美國的商業銀行愿意從事農業貸款?原來是有利可圖。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規定,凡農業貸款占貸款總額的25%以上的商業銀行,可以在稅收方面享受優惠;美國農業信貸管理局為防止商業銀行出于盈利目的而將農貸資金移到其他領域,聯邦法律規定對部分商業銀行的農貸利率提供利率補貼。

  在我國,農業貸款如果有象美國那樣的政策優惠,商業銀行能不產生進入的積極性???

  二是政策性農村金融體系。

  美國政策性農村金融機構,是根據《農業信貸法》,由美國聯邦政府主導創建的,專門針對本國農業發展和農村發展提供融資的、分工合理、相互配合的政策性金融體系,這個體系由農民家計局、農村電氣化管理局、商品信貸公司和小企業管理局組成。其主要功能是為農業生產和與農業生產有關的活動提供信貸資金和服務,并通過信貸活動調節農業生產規模和發展方向,貫徹實施農村金融政策,控制農業發展規模等。此外,聯邦銀行貸款體系、美國進出口銀行、小企業管理局也分別在相應領域構建農村政策性業務的補充,在我國,至今政策性農村金融僅有農業發展銀行,業務又是單一的糧棉收購,扶貧貼息貸款又是臨時性的,象美國那樣完整性的政策性農村金融體系,還差的遠呢!

  三是農村合作金融體系。

  美國的合作金融是在20世紀初經濟大蕭條時期由政府倡導建立的。目前,美國農村合作金融由聯邦中期信用銀行、合作銀行、聯邦土地銀行及土地銀行合作社三大系統組成,這三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都是在政府領導和出資扶持下,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起來的。

  美國的農村金融中,農村信用合作系統占31%。美國以法律形式規定對信用社的優惠政策,大的方面有四個:(1)免征各種稅賦;(2)建立信用社存款保險;(3)信用社不交存款準備金;(4)信用社可以參照市場利率自主決定存貸款利率。

  在我國,至今合作金融僅有農村信用合作社一家,而且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任務還很艱巨。至于近年來試點的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仍然是試點階段,什么時候能推廣,還是一個未知數。

  四是農業保險體系。

  至目前,我國的農業保險的開展,少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商業保險前些年有一點,后來停了,政策性保險據說還在試點。

  而美國農業保險早以建立,并已完善,在支持農業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04年,美國從事農業保險的保險企業共收到保費為41.9億美元,承保面積2.21億英畝,賠償責任金額446.2億美元,其中,政府對農業保險的補貼達到24.8億美元,占美國農業增加值的1%以上。

  現行的美國農業保險完全由商業保險公司經營和代理,當然,商業保險公司會得到政府在經營管理費和保險費補貼等方面的有力支持。美國農作物保險的運行主要分三個層次:第一層為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風險管理局),主要負責全國性險種條款的制定,風險的控制,向私營保險公司提供再保險支持等;第二層為有經營農險資格的私營保險公司,他們與風險管理局簽訂協議,并承諾執行風險管理局的各項規定;第三層是農作物保險的代理人和查勘核損人,美國農作物保險主要通過代理人銷售,他們負責具體業務的實施。

  美國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從1996年后,逐步退出了農作物保險直接業務的經營,將其交給私營公司經營或代理,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只負責制定規則,履行稽核和監督職能,并投資再保險。私營保險公司一般樂意承擔農作物保險業務,因為它們開展農作物保險,一般會得到政府提供保費補貼、費用補貼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保險代理人分為獨立代理人和私營公司自設的代理人。前者可為多家公司代理業務,而后者只為一家公司服務。查勘核損人負責農業保險的查勘核損工作,跟代理人一樣,也是既有獨立的查勘核損人,也有私營保險公司的職員,他們都需要經過培訓、考試取得資格后才能從業。

  對比美國的農村金融體系,中國的農村金融的確是差的遠呢!

  三、學習美國農村金融的管理體系

 ?。ㄒ唬┲贫?、執行和監督政策的機關要分開

  美國農業信貸系統的全部方針政策,由該系統的一個兼職的聯邦農業信貸委員會負責(1985年以后是由總統指定的3人董事會)。在全國的12個農業信貸區各設有一個農業信貸委員會,根據聯邦農業信貸委員會制定的方針政策,結合本區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方針政策,而執行政策、監督政策另有機構負責。這種政策的制定、執行和監督的機夠分設的作法,好處是大大的多呀!

  綜觀我國的農業信貸政策,并不是象美國這樣的制定、執行和監督的機夠分設的作法,而是由銀監會作為方針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方針政策的執行主體,更是方針政策的監督主體、評估主體,省以下都沒有結合本省市區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方針政策的權力。這顯然與現代科學管理的理論相違背。

 ?。ǘ半p線多頭”的管理體系

  美國的金融機構注冊管理,執行的是“雙線多頭”的管理體系。所謂“雙線”是指美國聯邦和州級政府當局都有權分別接受銀行注冊登記并對注冊銀行機構進行管理監督。在州注冊登記的銀行為州銀行,由州有關機構對其進行監督管理。在聯邦注冊的銀行為國民銀行,由聯邦級有關機構對其進行監督管理。所謂“多頭”是指金融管理由若干個機構實施,每個州都有銀行立法和銀行監督管理機構;聯邦級共有8個銀行監督管理機構,多家機構共同對金融機構行使監督管理職能。其中主要有財政部通貨監理局,聯邦儲備體系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通貨監理局負責對國民銀行實施監督和管理;聯邦儲備體系是美國中央銀行,它由聯邦儲備委員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和12個聯邦儲備銀行組成。它對參加聯邦儲備體系的成員銀行實施管理和監督。聯邦儲備體系是依據《聯邦儲備法》成立的,根據《聯邦儲備法》把全國劃分為12個聯邦儲備區,每個區在指定的城市設立一個聯邦儲備銀行,有的還設有若干分行。它與其他西方國家央行在職能上無大差異,主要是發行貨幣,代理國庫,監督管理會員銀行,制定實施貨幣政策和金融法規,維護金融體系健康與穩定。 根據聯邦儲備法規定,凡是根據聯邦法律而向聯邦注冊的銀行必須參加該體系,成為其成員銀行。根據州法向各州當局注冊的銀行,自愿申請加入該體系。聯邦儲備體系運用存款準備率、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等政策工具,對國民經濟進行調節和控制。

  美國農業信貸管理局管理監督美國農業信貸機構,具體執行農業信貸政策和全面協調。政府農貸機構直屬于美國農業部,這種組織制度較好地保證了農村資金用于農村和農業,并根據不同階段農業的不同發展目標,調節農業信貸方向和規模。再看我國的國家農業部,卻沒有這樣的職權,也就不能象美國那樣保證農村資金用于農村和農業,并根據不同階段農業的不同發展目標,調節農業信貸方向和規模。

  (三)以完備的法律體系作保證

  美國的法律體系健全、執法嚴格、不受黨派等人為干預、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等,是世界公認的。美國農村金融的法律體系,既有專門的法律,比如《聯邦農業貸款案》、《農業信用法案》等,更多的是融合到其他的相關法律體系中,從而使農村金融運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了行政干預和領導人更換等造成的不規范、不合理現象。

  美國農村金融法律最值得我們借鑒的,我以為當屬農村資金相對獨立運作,防止農村資金流出農村。美國為規范農業信貸,按照農作物生產把全國劃分為12個農業信貸區,各農業信貸區內設立農貸專業銀行,在農業信貸管理局的監督管理下獨立經營,從而有效地保證了農村信貸相對獨立性。同時為了防止商業銀行可能將農貸資金轉移到其他領域的問題,聯邦法律規定對部分銀行的農業貸款利率提供利率補貼,制定農貸利率的有關標準,減緩了農貸資金轉移的局面。

  我國農村金融大量支援城市的事實,大家都看到了,但是如何解決,至今沒有一個有效辦法。美國農村金融在解決類似問題時,既從法律條文上嚴禁,又在法律上規定給予農業貸款利率提供利率補貼,這很值得我們在探索中參考借鑒。

  四、學習美國農村金融的國際主義精神

  美國農村金融的國際主義精神,主要表現在輸出先進的理念和工作方法、不帶附加條件的資金援助。對此觀點,左派學者、民粹主義者和冷戰分子肯定不同意,他們肯定抱著傳統的對外資本輸出是侵略、是滲透等老調,把美國看作是一成不變的帝國主義。

  在此,我并不想評述左派學者、民粹主義者和冷戰分子的觀點,而是僅從我知道的美國花旗銀行及其鄉村基金會對中國的援助,說說看法?;ㄆ旒瘓F(Citigroup)是當今世界資產規模最大、利潤最多、全球連鎖性最高、業務門類最齊全的金融服務集團,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為超過兩億的個人、企業、政府與機構客戶提供服務。在開展城市業務的同時,花旗銀行還是世界小額信貸的最大捐款人。如花旗基金會捐款5000萬美元,通過花旗銀行網絡,為很多國家小額信貸提供本地貨幣直接貸款或市場融資。如依據孟加拉國貸款證券法,花旗和荷蘭的金融發展公司,幫助孟加拉的IRC開發1800萬美元小額信貸項目,使120萬貧困家庭得到金融服務。又如印度花旗銀行利用高科技技術使小額信貸客戶得到銀行的服務;另外,通過印度職業女性論壇組織合作,花旗為3500名職業女性論壇組織者提供5000元的貸款,幫助開發創新產品和分銷機構,為小額信貸企業家買保險產品。目前,花旗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為上百萬小額信貸客戶提供著服務。

  花旗集團在中國的歷史可追溯至1902年5月,是首家在中國開業的美國銀行。如今,花旗銀行已是中國頂尖外資銀行,分別在北京、上海浦東、廣州、深圳和天津、成都設立分行?,F把花旗援華的農村發展主要項目,描述如下;

  一是資助教育、金融教育等。自1993年以來,花旗集團一直支持中國的高等教育,在中國主要大學設立“花旗銀行獎學金和獎教金”,致力于培養中國未來的金融業專業人才。成立“復旦——花旗管理研究中心”,提供網絡遠程教學的必要設施,聘用海內外教授任“花旗座席教授”。

  二是資助在中國進行小額信貸試驗。2001年,花旗基金會捐贈130萬美元,通過孟加拉鄉村托拉斯(Grameen Trust),并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商務部經濟技術交流中心、中國婦聯等實施小額信貸,幫助中國中西部地區的貧困婦女脫貧。

  三是輸出管理經驗。小額信貸發展除了投資也離不開合理的管理。為推動小額信貸機構能力建設,提高效率,改善服務,花旗基金會在2004年捐贈150萬美元,支持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建立中國小額信貸培訓中心,對中國的小額信貸機構,進行小額信貸經營、財務等進行培訓。

  四是資助建立中國全國小額信貸發展網絡?;ㄆ旎饡鲑Y,支持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商務部經濟技術交流中心、中國婦聯發起組建中國小額信貸促進發展網絡。網絡的宗旨是:通過為會員機構提供服務和支持,提高小額信貸機構的覆蓋面和可持續性以及行業的整體能力和水平,為沒有充分享受金融服務的群體(特別是貧困和低收入人口)提供普惠金融服務,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五是資助在中國評選微型創業獎活動。為配合2005年聯合國小額信貸年,花旗基金會捐贈10萬美元,2006年增加捐贈為20萬美元,在中國和聯合國共同啟動微型創業獎活動,并已成為年度活動?;ㄆ煜Mㄟ^該活動,向世人展示弱勢群體不是社會的負擔,只要給于他們適當幫助,他們也是社會經濟的貢獻者。同時,花旗還在人民中進行金融教育,讓政府機構、金融機構、非盈利機構和各種促進社會發展組織,匯集在一起探討如何普及和提高公眾,尤其窮人的金融知識,普及小額信貸是幫助弱勢群體改變地位的強有力的工具的觀念。

  六是資助中國召開國際性學術研討會。這些研討會的召開,無疑為學者們提供了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2006年3月21日——24日,我曾應邀參加由花旗銀行、福特基金、UNDP等資助,窮人銀行網絡和孟加拉社會進步協會主辦,中國小額信貸促進會、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和商務部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承辦的“亞洲小額信貸論壇”。在我受大會委托主持的一節大會發言討論中,花旗鄉村基金會某負責人氣喘噓的要求發言,聲明他剛剛從機場來,因為他乘坐的飛機在漢城轉機時遇到麻煩,很對不起大家,因為來自亞洲國家的專家學者還等著他給報銷飛機票呢!令大家很是感動。

  寫到這里,我突然覺得很是遺憾。中國的銀行,例如中國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四個國有特大型銀行,也在號稱世界排名第幾,但是從不見它們象花旗這樣,慷慨解囊資助與農村發展有關的學術交流、培訓等活動。更使我迷惘的是,只見它們爭先恐后地從縣鄉撤退回城,遠離農村,而不見它們象花旗那樣主動為農村金融服務。它們怎么就不向美國花旗學學呢?!

  參考文獻

  1.康書生 鮑靜海 李巧:外國農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經驗及啟示,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06-08-17 11:57:00

  2.張揚:美國農村金融體系構建的經驗及其啟示,中國農村研究網:2008-07-29。

  3.陳柳欽:金融自由化在發展中國家的實踐及中國的金融開放,2005年11月14日。

  4.嚴太華、沈韋林: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的國際借鑒,財經視線 2007年 第15期。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