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007年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金融動蕩,從會計信息披露的視角分析了美國次貸危機發生的根源,同時對資產證券化市場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相關問題予以揭示,指出資產證券化市場存在問題解決的方法,即完善資產證券化相關會計信息披露的立法,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關鍵詞:美國次貸危機;會計信息披露;透明度
美國次貸危機于2007年4月爆發,以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破產事件為標志,由房地產市場蔓延到信貸市場,進而演變為全球性金融危機。危機發生以來,對各國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影響不斷加深,多家金融機構出現巨額虧損甚至倒閉,股市債市劇烈波動。此次危機起源于經濟實力最強、金融體系最發達的美國,從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肇始,迅速波及世界。研究美國次貸危機發生的根源對于我國剛剛起步的資產證券化市場來說無疑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可以解決我國要不要繼續進行資產證券化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為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發展提供借鑒意義。
1從會計信息披露視角看美國次貸危機的深層次原因
從2007年初次貸危機初現開始,就有很多學者開始分析這次美國次貸危機發生的原因。大多數學者都從金融創新的視角把次貸危機發生的原因歸結為資產證券化工具的濫用加劇了投資的風險,最終由于房地產泡沫的破滅而引發了危機。誠然,美國次貸危機發生是由于對次級貸款進行了證券化,并且是由于美國貸款銀行把次級貸款進行證券化之后又打包成CDO或者CDO再進一步證券化,這無疑加劇了證券的風險,但是如果我們從更深的層次來考慮,為什么次級債進行證券或者進一步證券化后仍然會有投資者趨之若鶩,爭相購買?這就涉及到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問題,高透明度的會計信息能夠保護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如果相關證券的會計信息能夠真實充分地披露出來,相信投資機構在投資于這些證券時一定會有所考慮,而不至于使美國次級貸款債券市場如此火爆。因此筆者認為,美國次貸危機的真正根源其實并不是資產證券化本身,而在于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會計信息披露的規范,如果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的會計信息能夠得以充分適當地披露,那么次貸危機也許根本就不會發生了。
2資產證券化市場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相關問題
證券化資產的會計處理,歷經會計確認、會計計量和會計記錄后,緊接著的內容即是發起人的會計信息披露。所謂的會計信息的披露即是向外界提供合規的財務會計報告來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等各個方面的信息。財務會計報告的主體和核心內容是財務會計報表,它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報表附注。隨著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和發展,附注這種表外披露的形式,越來越重要,其披露的會計信息也越來越多。下面分別從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會計準則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會計準則來考察資產證券化會計信息披露,同時分析資產證券化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
2.1國際會計準則對資產證券化會計信息披露的規范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在第39號國際會計準則《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IAS39)中關于披露的部分是建立在金融合成分析法上的。根據規定,如果企業進行了證券化或簽訂了回購協議,則應就發生在當前財務報告期的這些交易和發生在以前財務報告期的交易形成的剩余留存利息進行單獨披露,披露的內容包括:①這些交易的性質和范圍,包括相關擔保的說明、有關用于計算新利息和留存利息公允價值的關鍵假設的數量信息。②金融資產是否已終止確認。為了能夠讓投資者增進理解資產負債表內和表外金融工具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現金流量重要性的信息,幫助評價與這些金融工具相關未來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間和確定性。除了提供判斷特定金融工具余額和交易的特定信息外,IAS還鼓勵企業提供關于金融工具使用范圍、相聯系的風險、所服務的經營目的和評述,關于管理層為控制與金融工具相聯系的風險而采取的政策的評述等相關的信息。
2.2美國對資產證券化會計信息披露的規范
為了加強對證券化資產的信息披露的管理,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也對此做出了規定,SFAS—No1140披露準則除了要求企業披露與證券化有關的會計政策、現金流量、關鍵假設以及公允價值對關鍵假設變動的敏感程度,還要求披露以下內容:①資產組合的現狀以及預計損失;②由于提前支付、損失及折扣率的不利變化減低權益的公允價值的測試;③本期特殊目的主體與轉讓人之間全部現金流量;④轉讓人所管理期末拖欠債務以及凈信用損失。
3完善資產證券化相關會計信息披露的立法,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作為一種金融創新,信貸資產證券化能夠有效化解金融體系風險,實現由間接融資為主向直接融資為主的轉變,對我國國有銀行而言還可能成為其解決其不良資產的有效途徑。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因為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而停止我國資產證券化的進程,而應汲取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完善我國資產證券化相關會計信息披露的立法,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使我國的資產證券化市場得以健康發展。
早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SEC前任主席A•Levitt在一次關于“高質量會計準則的重要性”的演講中,提出了代表準則高質量的一個重要質量特征:透明度。在2008年11月召開的G20峰會上,美國財務部秘書長大衛•麥考密克對于全球會計準則提出了四點要求,即透明度、責任感、合理的監管、金融市場的完善和國際合作。可見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問題已經引起了普遍重視。
根據我國學者魏明海、劉峰的研究,會計信息透明度是一個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的全面的概念,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一套清晰、準確、正式、易理解、普遍認可的準則和有關會計信息披露的各種監管體制;②對會計準則的高度遵循;③對外報告和披露高頻率的準確信息。它的提出是對會計信息質量標準和一般意義上的會計信息披露要求的發展。顯然,會計透明度概念是一個更為全面綜合的概念,它是繼美國FASB的第二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相關性和可靠性)發布以來有關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研究的又一次飛躍。
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剛剛起步,會計規范相對于實務存在滯后性。然而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存在需要會計核算的反映,業務中潛在的風險又需要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予以控制,會計準則的制定應與金融等相關經濟領域的發展相適應,并適當具有超前性。我們可以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和美國制定相關會計準則的經驗,同時考慮我國會計制度改革圍繞國際會計準則進行這一事實,制定《金融工具》會計準則,把金融資產、金融負債的定義、初始確認和終止確認,計量與其它金融工具會計問題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金融工具會計處理體系,以此來指導資產證券化的會計處理,有關特殊目的實體的合并問題,可在將來制定《合并報表》會計準則中予以考慮,使資產證券化業務中涉及的會計處理在會計準則中切實有章可循,為以后把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審計納入監管體系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LewisD.JohnsonandEdwinH.Neave.Thesubprimemortgagemarket:familiarlessonsinanewcontext.ManagementResearchNews.2008(1).12-26.
[2]Check-TeckFoo.ConceptuallessonsonfinancialstrategyfollowingtheUSsub-primecrisis.TheJournalofRiskFinance,2008(3).292-302.
[3]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譯《國際會計準則(2002)》[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4]魏明海,劉峰,施鯤翔.論會計透明度[J].會計研究,2001(9).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