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電子商務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
--------------------------------------------------------------------------------
□ 劉飛馳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06年第01期
1/3頁12 3
[摘 要] 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泡沫”階段,有人不禁會問,是電子商務過時了呢?還是遙遙無期呢?本人根據自己多年對電子商務的研究與實踐,簡單探討了我國目前電子商務所面臨的安全技術、信用、法律、物流等幾個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電子商務 ;信用; 支付; 物流
[中圖分類號] F27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673-0194(2006)01-0059-02
21世紀是一個數字化、網絡化和知識經濟的社會,信息產業將成為國力競爭的焦點,也是國家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直接影響著國家在新世紀的生存和發展。以數字化和網絡化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因其具有超越時空界限、雙向信息溝通、交易手段靈活和交貨方式快速等特點,將傳統的貿易形態,為經濟發展提供原動力,從而成為各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增長點。因此,許多國家都將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作為新世紀的一項重要國策。然而,從應用現狀看,只有以美國為首的少數發達國家的電子商務市場得以有效地開發并應用。我國現階段的電子商務,無論是B2B還是B2C,仍處于探索過程中。筆者認為,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存在以下幾大瓶頸問題:
一、認識不足的問題
目前,不管是在理論學術界還是商務應用領域,對電子商務的認識還存在一種“重技術、輕商務”的現象。在這種錯誤認識的影響下,不少開發電子商務項目的企業以吸收風險資本為目標,片面追求訪問量,面臨極大的經營風險。正是這些嘗試應用電子商務的企業投入產出之比偏低,令許多還未參與其中的企業信心不足,懷疑電子商務的優越性,以至不愿涉足于此。
另外,消費者基于傳統消費習慣更傾向于可見到實物的、體驗式的消費,對于虛擬的網絡購物(或采購)仍心存疑慮,這種觀念的轉變同樣需要時間。
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要想實現真正實時的網上交易,要求網絡有非常快的響應速度和較高的帶寬,這必須由硬件提供對高速網絡的支持。而我國由于經濟實力和技術方面的原因等,網絡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緩慢和滯后,已建成的網絡其質量離電子商務的要求相距甚遠。另一方面,上網用戶少,網絡利用率低,致使網絡資源大量閑置和浪費,投資效益低,嚴重制約著網絡的進一步發展。同時,與銀行、稅務等十幾個部門的聯網尚未實現。因此,如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提高投資效益,改變網絡通信方面的落后面貌,應是促進電子商務應用普及的重要問題。
我國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距開展全方位電子商務尚有一定差距,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尤其明顯:
1. 網絡覆蓋率低,基本集中在城市、街道、社區及學校周邊,城鄉結合部及許多經濟欠發達地區接入成本高,大多數普通老百姓離網絡較遠,對于缺少購買力和消費需求有限的學生而言,網絡僅僅是聊天和游戲的工具。
2. 接入技術問題。目前普遍應用的主要是百兆寬帶接入技術,千兆網和快速光纖網較少,甚至還有個別地方沿用撥號上網的方式,運行速度極慢。
3. 上網費用問題。如同樣是寬帶包月,歐美一般是每月30~40美元,中國通常在100元人民幣左右,但中國的人均收入還不及美國的5%,故中國的網費令消費者難以承受。
4. 網絡互聯水平。我國當前網絡建設多數是從上到下的政府行為,相關部門的聯網(如銀行與稅務等)尚未很好地實現,從而引發了電子支付問題和網上稅收問題。所以說,如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是促進我國電子商務應用推廣的重要問題。
三、安全問題
安全問題是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最擔心的問題之一,而如何保障電子商務活動的安全,將一直是電子商務的核心研究領域。作為一個安全的電子商務系統,首先必須具有一個安全、可靠的通信網絡,以保證交易信息安全、迅速地傳遞;其次必須保證數據庫服務器絕對安全,防止黑客闖入網絡盜取信息。對于中國來說,網絡產品幾乎都是“舶來品”,本身就隱藏著不安全隱患,加之受技術、人為等因素的影響,不安全因素更顯突出。
近年來,黑客使網絡的脆弱性暴露無遺,同時也明確顯示出網絡安全問題是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極大障礙。總的來說,我國還不能對客戶認定、貨幣支付和商業機密等方面的安全性、保密性提供充分的技術保障,也沒有系統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管理標準。因此,如何建立一個安全可靠的電子商務系統,將成為電子商務研究的核心問題。
四、信用問題
供需雙方的網上交易,相互信任是成交的根本保證。對于B2C業務,大多數消費者購買前需要對商品進行認真判斷,但由于我國目前商業環境中商業信用程度較低,所以許多消費者對電子商務望而卻步。對于B2B業務,企業間三角債情況嚴重,而網上交易的企業透明度又不高,也使一些企業擔心網上交易經營風險過大。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通過設置合理的電子商務運行機制和運行標準,確保供需雙方建立商業信用。
市場經濟是一種信用化的商品經濟,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礎和生命線,是資本和資源,甚至可以說是生產力。特別是在經濟進入全球化的過程中,信用是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商業活動,信用同樣是其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而且,電子商務所具有的遠程性、記錄的可更改性、主體的復雜性等特征,就決定其信用問題更加突出。電子商務的信用問題,不僅是電子商務網站如何在其經濟行為中遵循信用原則,更主要的是要為電子商務交易的各方參與者建立必要的、適合電子商務特征的信用模式。
這種電子商務的信用模式,就目前來說,主要是指電子商務企業(網站)通過制定和實施確定的交易規則,為電子商務交易的當事人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平臺,以確保電子商務的交易安全可靠,其基礎性設施是資格認證和信用認證。
論電子商務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
--------------------------------------------------------------------------------
□ 劉飛馳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06年第01期
2/3頁1 2 3
我國還沒有制定出有關電子商務的專門法規,現在許多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只能在國家“合同法”及相關民事和經濟法律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對電子商務的理解和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交易規則,建立自己的信用模式。
五、法律法規
做生意就避免不了發生糾紛,而網上糾紛又有其獨特性。Internet是一個缺乏“警察”的信息公路,它缺少協作和管理,信息的跨地區和跨國界的傳輸又難以公證和仲裁,而如果沒有一個成熟的、統一的法律系統進行仲裁,糾紛就不可能解決。那么,這個法律系統究竟應該如何制定,由誰來制定,應遵循什么樣的原則,其效力如何保證?這些都是現在制定法律時應該考慮的問題。
同時,電子商務的發展要求原有法律概念進行變革和增加新的內容。從法律角度出發,就有一個怎樣修改并發展現有的合同法,以適應電子商務需要的問題;電子商務中采用電子支付方式,通過無紙化的電子票據進行結算,而我國現行的《票據法》并不承認經過數字簽章的非紙質電子票據的支付和結算方式;電子商務實施中涉及參與交易各方之間的關系和糾紛以及交易中的各種安全等問題,原有法律法規條文沒有涉及或有涉及但不完全適用的,都應根據新的情況進行修改補充或重新制定,這樣才能使電子商務活動有法可依,健康發展。
六、支付問題
電子商務的核心內容是信息的互相溝通和交流,交易雙方通過Internet進行交流,洽談確認,最后才能發生交易。這時對于通過電子商務手段完成交易的雙方來說,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介入是必須的,銀行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支持和服務,屬于商業行為。但從整個電子商務網絡的發展來看,將來要在網絡上直接進行交易,就需要通過銀行的信用卡等各種方式來完成交易,以及在國際貿易中通過與金融網絡的連接來支付和收費。而目前我國各個國有專業銀行網絡選用的通信平臺不統一,不利于各銀行間跨行業務的互聯、互通和中央銀行的金融監管以及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另外,各行信用卡標準不一樣,不能通用,尚不能用信用卡實現網上支付。
“網上購物易,在線支付難”,這是很多網上交易者抱怨的問題。當網絡安全問題、法律問題解決之后,中國電子商務主要的問題是技術上實現網上在線支付。目前,國內無論是B2B或B2C的網上交易中,在線支付的使用率不高。究其原因,在于成熟安全的協議產品和規范的缺失;銀行界仍不夠積極參與網上結算,沒有網上安全支付協議作支撐,銀行就很難建立起支付網關,而支付網關的建設正是電子商務活動的支付中心。
七、物流配送問題
任何一次商品流通,都是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物流的實現過程。網上可以解決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等商品流通的大部分問題,但卻無法解決物流問題。所以,在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物流瓶頸是不容忽視和回避的。我國的物流發展起步晚、水平低,現行的物流體系很大程度制約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其主要表現有: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僅局限于信息流、商流和資金流的電子化,忽視物流的電子化過程;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物流管理技術落后;傳統儲運的體制和手段阻礙現代物流的發展;第三方物流服務發展滯后;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物流體系尚未建立。
主要參考文獻
[1] 王建國,郭建波.論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經
濟師,2004,(2).
[2] 孫偉.我國發展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遼寧師專學報,
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