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首先論述了企業財務運行總體情況,運用大量的財務數據,從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庫存和應收賬款、資產負債率、應交稅金和已交稅金等方面分析了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經濟效益,說明了受國際需求萎縮、國內經濟下行的影響,企業財務運行總體情況不容樂觀,面臨財務風險日益顯現的狀況。
接著,作者分析了金融危機對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的傳導機制,主要體現以下三方面:一是外貿出口依存度較高的行業首當其沖地受到了沖擊。由于這些行業因市場需求萎縮,出口增幅急劇下降,此前被高速增長的出口銷售額所掩蓋的壞賬風險、匯率風險、籌資風險和現金流量風險都開始顯露出來。二是資本密集型的行業財務費用大漲,利潤空間被擠壓,導致投資信心不足。三是汽車和房地產兩大行業面臨消費信心下降的嚴峻考驗,其財務風險向上下游傳遞。
最后,作者認為,應對此次金融危機,除了要積極研究和實施財稅政策外,還需要從以下方面加強企業財務管理:一是加強以現金為核心的企業財務管理,增強自身的風險“免疫”能力。二是重視企業財務管理能力的建設,扭轉企業粗放管理的局面。加強財務管理能力的建設,可從三方面著手:1.制定實施財務戰略,及時調整發展方向。2.完善內部財務制度,健全財務運行機制。3.培養財務管理人才,加強風險管理的人才保障。三是建立財政對企業財務的監管制度,推進財政風險管理“關口”前移。
(顧維維整理自《財務與會計•綜合版》2009年第1期,作者:賴永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