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曹曉麗]
在經濟管理領域廣泛應用計算機處理和多學科滲透交叉的發展趨勢下,全國大多數理工科院校建立了會計學專業,以培養既具備會計專業理論知識,又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及會計軟件開發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實踐證明,這種人才培養方向是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迫切需要的。本文將結合我們多年來的探索實踐,探討加入WTO后理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復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和發展思路。
一、理工科院校創辦會計學專業的背景和特色
會計學從學科分類上屬于經濟管理學科。傳統的經濟管理專業在學科體系上屬于文科類,所接受的教育偏重于理論分析,這與當前在經濟管理領域內大量應用數理分析和計算機技術的現代管理趨勢有較大距離。從會計學本身的學科發展來看,會計學的產生與發展與數學有著天然的淵源。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的職能已由單純的反映和監督經濟活動,延伸和擴展到參與經營決策,規劃企業資金、成本、利潤,控制企業經營活動,其中涉及大量的數理分析、數值計算和邏輯判斷等方面的技術和知識。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蓬勃發展起來的會計電算化技術更是對傳統的以文科專業體系培養會計學專業人才的模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為此,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全國各財經院校和綜合性院校的會計學專業先后陸續兼招文、理科學生,增設了有關計算機、數學等知識方面的課程,但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及師資力量配備上,尤其在會計理論及方法知識與數學及計算機知識兩者的關系上,明顯表現出“兩張皮”的痕跡,無法將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以適應培養“復合型人才”的要求。
由于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傳統經濟管理學科的沖擊,會計學專業知識結構必須更新改造已成社會共識。因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國許多理工科院校都相繼建立了原來只有財經院校才開設的會計學專業。其辦學的指導思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