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從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部門進行企業稅收籌劃的意義著手,詳細地闡述了企業進行合理、合法規避稅收的措施。
人的一生中有兩件事是不可避免的,一件是死亡,一件是納稅。這是西方國家人民與政府之間最基本的關系。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稅收在國家經濟生活中的地位逐漸顯現,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我國稅收制度的發展。目前,企業仍然是我國主要的納稅主體,是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站在企業的角度講,納稅是企業應盡的義務,而且現金支出的剛性化使得企業進行納稅籌劃的迫切性日益加劇,企業期望減少稅負,以達到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稅收籌劃將成為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稅收籌劃也將成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新理念。作為負責納稅的財務管理人員應在充分了解稅法政策和會計原則以及其他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企業的納稅進行細致、及時的合理規劃,在多種納稅方案可選的情況下進行全面而復雜的籌劃活動。
一、利用國家免稅政策進行稅收籌劃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納稅籌劃的抵、免技巧是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使納稅人成為免稅人,或使納稅人從事免稅活動,或使征稅對象成為免稅對象,以達到免稅的目的。由于國家對一些特定地區行業項目或突發情況給予一定減免照顧或獎勵措施,采取國家優惠及鼓勵措施是最直接、最簡單、最經濟的納稅籌劃。例如,投資國債可以免征所得稅,我國遭受自然災害的企業,在一定時期給予減免待遇;又如,我國對高新技術企業,從事三產企業,以及利用三廢為主要材料進行循環生產的企業,給予減免稅待遇,通過這些優惠政策,可以使企業減、免稅收,增加企業利潤所得。
二、利用稅率差異進行稅收籌劃
在稅收籌劃過程中,在其他條件相同或相近的情況下,一般就低不就高,利用稅率差異,在合情合理的情況下達到節約稅款的目的。在開放的經濟條件下,一個企業完全可以根據國家有關的法律和政策決定自己企業的組織形式,投資規模和投資方向,利用稅率差異少繳納稅款。例如:有A、B、C三個國家的所得稅稅率分別是33%,45%,40%,有一投資公司M,在其他條件基本一致的情況下,肯定會選擇稅率較低的A國進行投資,這樣可以降低稅負,達到節約稅款的目的。
三、利用分割的形式進行納稅籌劃
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如果該企業利潤奇高,就應該想到利用分割的方式將企業分解成幾個獨立核算的、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小企業,使利潤額降低在低稅率范圍內,使整體稅率下降,達到節約稅款的目的。例如,我國所得稅稅率等級為:3萬元以下稅率為18%;3萬元到10萬元的稅率為27%;10萬元以上的為33%。某企業總利潤為15萬元,可將企業分割成兩個不超過10萬元的獨立企業,這樣適用稅率為27%,可以節省150000×(33%-27%)=9000元,9000元相當于納稅籌劃多創造的稅后利潤。可見,企業分割對稅收籌劃有很大的有效性。
現就一般納稅人情況采用分割經營的技術方法進行納稅籌劃,使企業達到節省稅款的目的進行案例說明。E公司為大型機械生產企業,生產大型糧食干燥機、除塵設備,由于這些機器體型較大,運輸費用較高,占整個銷售收入的20%,一直以來將運費包含在銷售收入中,全額按17%計算銷項稅額。新稅法規定,運輸收入按3%的營業額繳納營業稅。根據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對稅收籌劃的新理念,企業決策層決定成立運輸公司,獨立法人,獨立核算,使得部分運輸費用的稅收負擔由7%降為3%,使企業的稅負得以降低。另外,這絲毫不影響購貨方的入賬價值,因E公司生產的均是大型機械,購貨方均依照固定資產進行管理,因而不影響購貨方的扣稅問題,從而達到節省稅款的目的。
四、利用國家對一些項目扣除、抵免的稅收政策來進行企業納稅籌劃
在納稅籌劃技巧中,抵免技術比較復雜,主要是我國稅法中的扣除、抵免的規定最繁瑣、最復雜、變化最多,變化幅度比較大,但適用范圍較大,相對比較穩定。所以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稅收籌劃過程中必須認真、細致并加以計劃安排。對相關稅收抵、扣、免條款一定要深入理解,以免在進行稅收籌劃時違法、違規。例如:我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所有納稅人準許扣除與其收入有關的成本、費用、稅金和損失的余額。要根據我國會計準則中的配比原則,以及同行業利潤率水平進行對比,對納稅抵、免余額一定要有所籌劃。現代企業中進行稅收籌劃,必須在會計準則與稅收政策之間進行協調,在發生不一致時,一般以稅法為準。例如:商品用混凝土行業,其產品中含有三廢,即粉煤灰,礦渣等材料,是國家免稅稅目。
五、利用延期納稅來進行納稅籌劃
延期納稅是延緩一定期限后再納稅。這種納稅籌劃只是一種相對節省稅款,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絕對少納稅,相當于得到了一筆無息貸款,可以增加納稅人本期的現金流量,使之有更多的流動資金在企業經營中進行流動,產生更大的資本增值。由財務管理學中的貨幣時間價值理論可知,今天的一元錢要比將來的一元錢值錢;今天多投入的資金,將來就可以產生更多的收益。從這個角度講,可以得到更多的稅后利潤,達到相對節省稅款的效果,也同樣實現了價值最大化。延期納稅與拖欠稅款是兩個概念,拖欠稅款要繳納滯納金的,這樣即增加了稅收負擔又會在經濟環境中產生負面影響,降低企業的信用等級。延期納稅的籌劃比較復雜,涉及到財務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利用一些數字元素、統計知識和財務管理知識,通過復雜的財務分析與計算才能得知相對節減稅負額度以及是否可以降低稅負。將財務管理知識與稅法融為一體,以延期納稅項目最多、延期納稅期限最長為原則,更好地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抵御資金緊張而 帶來的經營風險,使企業在風險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在延期納稅籌劃過程中,可以利用市場定價的自主權進行籌劃。增值稅的有關法規并沒有對企業市場定價的幅度做出具體的限制。因此,享有充分的市場定價自主權,這就可以使得關聯企業之間價格轉移,這并不能減少企業的總體稅負,但是,通過延期納稅,可利用通貨膨脹和時間價值因素,相對降低自己的稅負。關聯企業還可以聯合起來,成為企業集團,增強抵御競爭風險的能力。雖然企業集團的總體稅負從稅額上看,籌劃前和籌劃后沒有區別,但是企業通過打時間差,仍然可以達到節省稅款的目的,從而為集團創造了新的投資機會。基于這種情況,現代企業管理對納稅籌劃具有新的理念,使企業有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六、退稅在企業納稅籌劃中的作用
退稅技巧運用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納稅人稅負的高低,退稅在納稅籌劃技巧中具有絕對性,此技巧操作比較簡單。國家為發展出口增加外匯收入給予了出口退稅政策,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稅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有利于參與國際競爭。這種政策,無形當中也減輕了企業的納稅負擔。所以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時有必要對退稅政策予以充分了解。盡管退稅利用的范圍較窄,在籌劃過程中還是要權衡利弊,爭取最優方案,減輕稅負。例如,根據《消費稅暫行條例》第11條的規定,對納稅人出口應稅消費品,免征消費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已經繳納消費稅的商品出口時,在出口環節可以享受退稅的待遇。從納稅籌劃的角度出發,現代企業應盡量開拓國際市場,這是一種重要的納稅籌劃方式。根據《消費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23條的規定:納稅人在發生退關、退貨時,可以適當調節辦理退稅時間。在一定時期占用消費稅,相當于獲得了一筆無息貸款,這樣充分利用國家的免稅政策并與延期納稅技巧相結合來達到納稅籌劃的效果。
七、適當的公益捐贈也可降低稅賦
企業在實際經營過程中,要合理進行避稅籌劃,應充分考慮并利用稅法中給行善事的人和組織的優惠政策,使善事長久,使企業在社會中樹立起良好的公眾形象,同時,也具有很好的廣告效應,保證企業更好地發展。例如:某企業在年終決算時,按稅法規定計算年應納稅所得額為101000元適用稅率33%,應繳納所得額為33330元(101000×33%);則企業凈利潤為67670元
(101000-33330);但假若在年終決算過程中,通過境內非盈利的社會團體,在法定扣除額3030元(101000×3%)以內向公益事業捐贈1000元,則該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為100000元,適用27%的稅率,應納稅額為27000元;可供支配的利潤為73000元;捐贈后比捐贈前可節省稅款5330元。財務管理的納稅籌劃,間接地為企業多創造利潤5330元。適當的公益捐贈確實可以降低稅負,使企業獲取更多的可供分配利潤。
八、其他的納稅籌劃技巧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
例如:江西某紡織公司,2003年補發2002年工資50萬元,根據稅務局《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第二章第十七條規定,工資薪金、支出是納稅人每一年度支付給本企業任職或受雇員工的所有現金或非現金形式的勞務報酬,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年終加薪、加班工資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支出,除另有規定外,工資薪金支出實行計稅工資,計稅工資扣除標準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執行。因為,只能以計稅工資為基數,所以,上例中該企業2002年只能在稅前扣除工資50萬元,2003年只能在稅前扣除工資100萬元,因此,該企業2003年應進行納稅調整,(150-100)×33%=16.5(萬元);若把拖欠職工的50萬元工資變為向職工短期借款,以企業的資產作擔保,與職工簽訂貸款擔保協議;已經計入2002年當年工資費用100萬元,2003年補發2002年拖欠工資50萬元屬于償還短期貸款;2003年所得稅匯算清繳,就此項不需要調增應納稅所得額。通過上述例子,我們可以充分理解納稅籌劃在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意義。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本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