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得稅
一、所得稅的知識結構圖
二、本章主要考點
本章是新增章節,難點是暫時性差異的確認,應注意區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處理;掌握遞延所得稅資產以及遞延所得稅負債的處理方法;理解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處理程序。
考點三:計稅基礎與暫時性差異的確認以及計量:
1.資產的計稅基礎與暫時性差異
資產的賬面價值=資產負債表中的金額
資產的計稅基礎=將來收回資產時可以抵稅的金額
考生需要注意:
第一,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資產賬面價值。
第二,資產的初始會計成本與初始計稅基礎一般情況下是相同的。
第三,資產的期末賬面成本與其計稅成本可能存在差異。
(1)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與暫時性差異
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固定資產初始成本-稅法規定的折舊費
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固定資產初始成本-會計規定的折舊費-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固定資產的暫時性差異主要取決于會計與稅法規定的計算的折舊是否相同以及是否存在減值準備
固定資產會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也可能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與暫時性差異
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無形資產的初始成本-稅法規定的攤銷金額
無形資產會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也可能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計稅基礎與暫時性差異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計稅基礎=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取得成本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期末該資產的公允價值
=取得成本±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當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上升(大于取得成本)時,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當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下降(小于取得成本)時,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2.負債的計稅基礎與暫時性差異
負債的計稅基礎=負債的賬面價值-未來期間可以抵稅的金額
負債的賬面價值=資產負債表中的金額
考生需要注意:
在計算負債計稅基礎時,應注意會計確認的負債,從稅法角度看,可能存在會計確認的負債在將來實際發生時全部予以認定和將來發生時不予以認定兩種情況。
負債的計稅基礎存在兩種情況。
即負債的計稅基礎=0
或負債的計稅基礎=其賬面價值
暫時性差異僅僅存在與會計與稅法都允許扣除但扣除時間不同的情況。例如:預計售后服務費用的處理。
?。?)應付職工薪酬的計稅基礎與暫時性差異
應付職工薪酬的賬面價值=列之在成本費用中的應付職工的酬勞(未支付前)
應付職工薪酬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0(職工薪酬的多少不影響企業以后的損益)=賬面價值
應付職工薪酬的暫時性差異=0
考點四: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認以及計量
1.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以及計量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
2.遞延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3.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
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一、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理和會計差錯更正知識結構圖
二、考點分析
?。ㄒ唬嬚咦兏?
1.會計政策的概念: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
2.可以進行會計政策變更的條件
?。?)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
(2)會計政策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3.追溯調整法在會計處理時有四個步驟
?。?)計算確定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
(2)進行相關的賬務處理,即將累計影響數及相關項目記錄到變更年度中。
(3)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
?。?)附注說明。
(二)會計估計變更
1.會計估計是指企業對其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為基礎所作的判斷。 2.企業發生會計估計變更的情形
?。?)賴以進行估計的基礎發生了變化。
(2)取得了新的信息、積累了更多的經驗以及后來的發展變化。
3.對于會計估計變更,企業應采用未來適用法
4.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會計估計變更有關的下列信息
(1)會計估計變更的內容和原因。
?。?)會計估計變更對當期和未來期間的影響數。
(3)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不能確定的,披露這一事實和原因。
?。ㄈ嫴铄e更正
1.會計差錯的類型
(1)會計差錯分為本期差錯和前期差錯。
?。?)前期差錯通常包括計算錯誤、應用會計政策錯誤、疏忽或曲解事實以及舞弊產生的影響以及存貨、固定資產盤盈等。
2.前期差錯的處理辦法
?。?)企業應當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錯。
(2)確定前期差錯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也可以采用未來適用法。
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
一、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知識結構圖
二、考點分析
(一)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概念
1.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是指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發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項。
2.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分為兩類:調整事項和非調整事項。
(1)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是指對資產負債表日已經存在的情況提供了新的或進一步證據的事項。
(2)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是指表明資產負債表日后發生情況的事項。
(二)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
1.涉及損益的事項,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
2.涉及利潤分配調整的事項,直接調增、調減“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不涉及損益和利潤分配的事項,直接調整相關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
(三)非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
1.資產負債表日后期間涉及的法定盈余公積,應作為調整事項處理。
2.資產負債表日后,企業利潤分配方案中擬分配的以及經審議批準宣告發放的股利或利潤,應作為非調整事項處理,在附注中單獨披露。
外幣折算講解
一、外幣折算知識結構圖
二、本章主要考試點
本章屬于教材新增加章節,考試題型以客觀題為主,主要考點有:(1)投資者以外幣投入的資本的折算;(2)資產負債表日外幣貨幣性項目、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和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的不同折算要求;(3)外幣財務報表中不同項目的折算方法;(4)境外經營處置的會計處理。
三、重點以及難點講解
考點一:外幣交易的概念
外幣交易是指以外幣計價或者結算的交易。外幣是企業記賬本位幣以外的貨幣。外幣交易包括:
?。ㄒ唬┵I入或者賣出以外幣計價的商品或者勞務;
(二)借入或者借出外幣資金;
?。ㄈ┢渌酝鈳庞媰r或者結算的交易。
考點二:外幣交易折算匯率的選擇
1.即期匯率:通常是指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當日人民幣外匯牌價的中間價。企業發生的外幣兌換業務或涉及外幣兌換的交易事項,應當按照交易實際采用的匯率(即銀行買入價或賣出價)折算。
2.即期匯率近似匯率:是指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通常采用當期平均匯率或加權平均匯率等。
考點三: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1.外幣交易日的會計處理
基本原則:采用即期匯率或即期匯率近似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
考生需要注意:接受外幣投資時,不管是否在投資合同中約定匯率,一律在收取投資款時按照即期匯率加以折算,不產生匯兌損益。
2.資產負債表日的會計處理
(1)貨幣性項目,采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因匯率變化而產生的匯兌差額作為財務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調增或調減外幣貨幣性項目的記賬本位幣金額。
資產負債表日匯兌差額的賬務處理
匯兌損失:
借:財務費用——匯兌差額
貸: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等
匯兌收益:
借: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等
貸:財務費用——匯兌差額
(2)非貨幣性項目
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采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不改變其記賬本位幣金額,不產生匯兌差額。
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如交易性金融資產(股票、基金等),采用公允價值確定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折算后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與原記賬本位幣金額的差額,作為公允價值變動(含匯率變動)處理,計入當期損益。
【例】甲公司12月1日以每股3港元的價格買入乙公司H股10000股,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當日匯率為1港元=1.2元人民幣。當月31日,該H股股價為每股3.5港元,匯率為1港元=1元人民幣。
初始確認時: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36000
貸:銀行存款 36000
期末計量時: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1000
注:36000-3.5×10000×1=1000
2.惡性通貨膨脹經濟條件下的財務報表折算
?。?)對資產負債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指數予以重述,對利潤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指數變動予以重述,再按照最近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進行折算。
?。?)在境外經營不再處于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時,應當停止重述,按照停止之日的價格水平重述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
財務會計報告
一、財務會計報告知識結構圖
二、考試重點、難點
本章屬于教材重要章節,重點內容包括:(1)現金流量表的編制及其和項目的計算;(2)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的計算;(3)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確定原則;(4)編制合并資產負債表、合并利潤表的有關抵銷分錄;(5)關聯方的判斷原則和披露要求等。其中,每股收益的計算方法、合并資產負債表的編制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格式等為教材新增加的內容。
三、重點、難點解釋
考點一:資產負債表期末余額的填列方法
1.直接根據總賬科目的余額填列;
2.根據幾個總賬科目的余額計算填列;
3.根據有關明細科目的余額計算填列;
4.根據總賬科目和明細科目的余額分析計算填列;
5.根據總賬科目與其備抵科目抵銷后的凈額填列。
考點二:每股收益的計算
1.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
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期初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當期新發行普通股股數×已發行時間÷報告期時間-當期回購普通股股數×已回購時間÷報告期時間
2.稀釋每股收益
在計算稀釋每股收益時,應考慮調整當期凈利潤、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考慮潛在普通股轉換為已發行普通股的數量)
增加的普通股股數=擬行權時轉換的普通股股數-行權價格×擬行權時轉換的普通股股數÷當期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
【例】乙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月2日發行4%的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8000萬元,每100元債券可轉換為面值1元的普通股90股。乙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為40000萬股,所得稅稅率為33%,2007年度實現的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45000萬元。
?。?)乙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45000÷40000=1.125元
(2)乙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度稀釋每股收益計算如下:
當期已確認為費用的稀釋性潛在普通股的利息影響的凈利潤
=8000×4%×(1-33%)=214.4萬元
假定稀釋性潛在普通股轉換為已發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數=8000÷100×90=7200萬股
那么,乙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度稀釋每股收益
?。剑?5000+214.4)÷(40000+7200)=0.96元
考點三: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
1.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編制方法
考生需要注意:
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的現金流量的計算程序:
利潤表中的營業收入+增值稅銷項稅額+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款項的調整+預收款項的調整+特殊項目的調整(壞賬準備、債務重組、非貨幣資產交換等項目)
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的計算程序:
利潤表中的營業成本+增值稅進項稅額+資產負債表中的存貨調整+應付款項的調整+預付款項的調整+特殊項目的調整(債務重組、非貨幣資產交換等)
2.投資活動現金流量的編制方法
考生需要注意:
投資時已經宣告的現金股利(已經過期的利息)的現金支出的列之項目;投資成本的列之項目;收到現金股利(利息)的列之項目;收回投資取得現金的列之項目。
3.籌資活動現金流量的編制方法
考生需要注意:
借款籌資的現金流量的列示項目;股權籌資的現金流量的列示項目。
考點四:合并資產負債表的抵銷分錄
1.調整投資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的金額
假定初始成本相同的情況下,需要根據被投資企業的當年凈利潤和其他非利潤因素的變動金額,按投資比例進行調整。調整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投資收益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長期股權投資項目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項目的抵銷
將投資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與被投資企業的“所有者權益”項目對沖,差額調整“商譽”、非全資子公司情況下需要調整“少數股東權益”。
3.內部債權與債務項目的抵銷
考生需要注意:
應收賬款抵銷時,應將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賬款”調整至原賬面余額,再抵銷“應付賬款”。同時,將“應收賬款”與“資產減值損失”進行抵銷。
4.存貨中包含的未實現內部銷售損益的抵銷
將為出售商品的內部毛利在“營業成本”與“存貨”之間進行抵銷
5.內部固定資產交易的抵銷
在抵銷固定資產原價中包含的內部利潤的同時,抵銷當期多計提的折舊額。
考點五:合并利潤表的抵銷分錄
1.內部營業收入與內部營業成本項目的抵銷
考生需要注意:
如果集團內部之間銷售的商品已經全部銷售給集團外部的企業時,只需要抵銷“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即可。
如果集團內部銷售的商品,在資產負債表日仍然存放在集團內部,則在抵銷“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的同時,還應抵銷“存貨”中的未實現毛利。
2.集團內部購買和銷售商品的性質發生改變(銷售方作為商品銷售,購買方作為固定資產使用)
在抵銷時,應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固定資產”抵銷的同時,應將當期多計提的折舊予以抵銷,即抵銷“固定資產”和“管理費用”。
3.內部投資收益與籌資費用的抵銷
內部的投資以及籌資行為,在編制合并報表時,應全部予以抵銷,即沖減“投資收益”和“財務費用”。
考點六:連續編報的處理
由于合并會計報表是在資產負債表日對各個獨立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的合并調整,只是調整報表,不調整會計賬簿信息。在以后年度再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首先需要對期初表中的信息進行統一,為此,需要抵銷“未分配利潤—年初”的金額。
主要涉及“壞賬準備”、“內部購進商品”和“內部交易固定資產”等的抵銷。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
本章屬于一般性章節,考試題型為客觀題,分值較少,主要考核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負債、凈資產和收入、支出的核算。
一、資產核算的特點
1.固定資產的核算。
2.材料的核算。
二、凈資產的核算
1.凈資產的構成。
2.凈資產的核算。
三、收入、支出的核算
1.收入的種類。
2.支出的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