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作業成本法是西方國家先進制造企業首先應用的一種全新的企業管理理論和方法。它能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業價值,是國外成熟運用的精細化管理手段,其能否應用于國內企業,筆者提出了一些個人見解,供大家探討。
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簡稱abc)是西方國家于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研究、90年代以來在先進制造企業首先應用起來的一種全新的企業管理理論和方法。在先進制造環境下,許多人工被機器取代,因此,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固定制造費用大比例上升。傳統的“數量基礎成本計算”(如以工時、機時為基礎的成本分攤方法)不能正確反映產品的消耗,從而不能正確核算企業自動化的效益,不能為企業決策和控制提供正確有用的會計信息,最終后果是企業總體獲利水平下降。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引進作業成本分配方法。
一、作業成本法概述
作業成本法是以作業(activity)為核心,確認和計量耗用企業資源的所有作業,將耗用的資源成本準確地計入作業,然后選擇成本動因,將所有作業成本分配給成本計算對象(產品或服務)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作業成本法的指導思想是:“成本對象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作業成本法盡可能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損失、浪費減少到最低限度,提高決策、計劃、控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最終達到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業價值的目的。
二、國內企業引入作業成本法的必要性
(一)國內企業面臨的競爭日趨激烈,加強成本管理刻不容緩
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國際化使國內企業遭受到來自同行的更多壓力,一些行業的利潤空間已經越來越小,如果不進行有效的成本管理,盈利能力將日趨下降,最終影響到企業的長遠發展。
(二)國內企業目前所依賴的先天成本優勢有喪失的風險
國內企業所依賴的相對成本優勢來自于廉價的勞動力、較少的市場交易成本和較低的研發成本等方面,無論從近期還是長遠來看,這些先天成本優勢都有喪失的風險。如果不及早扭轉成本管理的粗放態勢,轉而依靠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獲得實實在在的成本優勢,必將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三)傳統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適應當代制造環境
20世紀70年代以后,企業的生產特點由大規模、單一品種生產向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模式發展,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使企業的生產設備、生產環境、技術工藝等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傳統的制造成本法難以為此提供正確的信息支持。
(四)實踐證明作業成本法是成本管理的最有效武器
從國外及香港的實踐情況來看,應用作業成本法的企業數量呈持續上升的態勢,而且,從應用的企業來看,對作業成本法的滿意度普遍較高。對作業成本法在產品成本信息、產品定價及組合策略中作用的滿意程度也比較高,對成本削減上的滿意程度也很高。
三、作業成本法的優勢所在
(一)能促使管理人員有效的進行成本控制
在作業成本法下,管理者從產生成本的源頭入手,從降低企業產品成本的角度重新分析各種間接成本,以努力降低產品中的間接成本。間接成本作為企業產品成本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降低最終會使全部產品的成本降低。
(二)能夠提供相對準確的成本信息
在作業成本法中,是按照各種產品實際消耗的與間接成本相關的作業量來分配其應該負擔的間接成本。采用相應的分配標準,以多個分配率來分配間接成本必將使企業的成本計算更加準確,能夠提供更加正確的成本信息。
(三)作業成本信息能夠加強企業決策的科學性
在作業成本法下,可用成本動因來解釋成本性態,以避免在決策時只考慮短期變動成本,而忽視長期變動成本,這樣成本信息的準確性將會帶來決策的科學性。
(四)作業成本法可以改進預算控制
在作業成本管理中,其目標就是盡量消除不增加價值的作業或盡量減少其資源的消耗。對于可增加價值的作業,也要盡可能減少完成每一作業的資源消耗。通過這樣一種做法將能夠起到事前預算控制的作用,克服了傳統成本控制強調事后控制的缺陷。
(五)作業成本法可以改進業績的評價
許多在傳統方法下不可控的間接費用在作業成本法下變成可控的,各間接費用責任清晰,這對于評價企業內部各部門的業績將會有一定的改進作用。此外,由于作業成本法能夠提供較為準確的成本信息,通過該法計算出的成本也是比較精確、實際的成本,因此,從這一方面來說它也能改進企業的業績評價。
四、作業成本法的應用范圍
(一)企業規模較大,產品種類繁多;
(二)企業自動化程度較高,間接制造費用比重相當大;
(三)各個產品需要技術服務的程度不同,即技術層次不同;
(四)現有成本管理模式無法適應企業管理的要求;
(五)競爭越激烈的行業越適合采用作業成本法;
(六)擁有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基本能夠實現電算化。
五、在國內企業引入作業成本法的關鍵因素
國內制造企業普遍沒有建立比較完善的管理會計系統,大部分企業財務部門的功能還停留在進行財務會計核算的階段,在引入作業成本法時要采取一定的策略,逐步推進。
(一)消除實施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人為因素的阻力
實施作業成本法必須取得單位最高層領導和有關部門領導的認可和支持,做好全體員工的培訓,使其對作業成本法的基本理論及方法、優點進行了解,理解在企業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必要性,以提高實施效率。
(二)做好基礎工作
實施作業成本法應做好與會計有關的基礎工作,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否則,假賬真算,運用成本昂貴的作業成本法無異于勞民傷財。
(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
實施作業成本法應盡量遵循成本——效益原則,提高全員的成本意識,避免和消除無效作業,以促進降低成本,克服主觀性,并注意與現行成本制度的銜接或融合。
(四)企業在應用作業成本法時,不可操之過急,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采取合理措施逐步推進
1.合理控制實施范圍,先選取易于推行的部門實施,然后逐漸推廣。
2.合理控制作業中心和成本動因的數量。
3.實施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調整,不能遇到挫折就停滯不前。
4.合理設定目標,及時總結成果。開始的目標不易過高,在實施過程中帶來的收獲,要及時總結、挖掘這些閃光點,鼓勵員工對作業成本法的持續推動。
5.在實施作業成本法時可以考慮應用必要的信息技術。隨著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對數據量的需求會與日俱增,在此情況下,引入信息技術來支撐這一系統,將成為企業管理者需要考慮的重要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