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成本管理論文 > 集裝箱運輸在糧食物流中的應用

集裝箱運輸在糧食物流中的應用

 目前,我國的糧食生產綜合能力已經大體穩定在4.5億—5億噸的水平(1998—2001年的糧食總產量見表1),商品糧約占其中的25%—30%;全國有糧庫6萬多個,庫存糧食2.5多億噸;糧食加工企業近2.1萬家,年生產能力1.88億噸。由于近幾年連續對農業生產進行結構性調整,我國的糧、棉、油生產已經逐漸表現出向優勢產區集中的趨勢,糧食的品種和質量也呈多元化發展趨勢;糧食流通總體上表現出量大、點多、面廣、生化特性強的特點。而我國的糧食流通工作仍停留在低水平發展階段,流通效率低、流通成本高,很難與這一發展趨勢相適應。因此,建立現代化的糧食物流體系已經成為我國糧食發展的必然要求。

  糧食物流是指糧食在生產、收購、儲存、運輸、加工和銷售服務的整個過程中的實體運動以及在流通環節的一切增值活動。它包含糧食運輸、倉儲、裝卸、包裝、配送、加工和信息應用,是一條完整環節鏈。糧食物流在全社會物流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僅糧食運輸和貨物周轉量在全國各類物資運量中就名列前茅。糧食運輸是糧食物流中的關鍵環節,它關系著糧食物流系統的效率和經濟效益,而糧食集裝箱運輸就是這一領域的一個新的發展趨勢。

  一、糧食集裝箱運輸在發達國家的發展

  在糧食集裝箱運輸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方面,加拿大走在世界的前列。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運輸學院院長Barry prentice首先運用現代物流學理論提出了糧食集裝箱運輸理論,通過對集裝箱運糧與一般運糧的經濟技術指標的對比分析來研究集裝箱運糧的優越性和使用范圍,并提出建立包、散、集裝箱共存互補的糧食運輸系統。澳大利亞的Champ博士也指出:隨著各國國有糧食流通體系逐步公司化,現代運輸體系的設備逐步更新,小批量運輸的需求量越來越多,對用特殊的設備防止混雜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集裝箱運輸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好方法,糧食物流系統將會實現各種形式的自動化和集裝箱單元化。

  加拿大從1975年開始研究糧食的集裝箱運輸,近幾年其國內糧食的集裝箱運輸有了較快的發展,全國已有5%的糧食通過集裝箱裝運出口,主要品種是豆類、油菜籽和啤酒大麥等。根據預測,由于儲運條件的不斷改善,糧食集裝箱運輸的優越性將更為明顯,到2025年,加拿大糧食集裝箱運輸占糧食總運量的比重將是現在的兩倍。而在其他經濟發達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等主要糧食生產國,糧食除了以四散方式,即散裝、散運、散儲、散卸流通外,也已經出現了糧食的集裝箱運輸,并且集裝箱運輸糧食的物流量正在迅速增加。

  二、我國糧食運輸的現狀

  我國目前的糧食流通主要有包糧流通和散糧流通兩類,目前還以包糧流通方式為主。用麻袋將農民生產的糧食裝運到基層糧庫,經過檢驗、過秤、拆包等過程后堆放在倉庫中,需要外運時,再由人工或機械灌包、稱量、裝車運到火車站或者碼頭,到達目的地后,人工裝卸、搬運和入庫。包糧流通中間環節多,工作效率低下,需要大量的包裝材料和人力。以吉林省為例,每年僅運輸玉米就需麻袋6000萬到8000萬條,占用資金2億元左右。雖然通過在車站和碼頭安裝裝卸搬運機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但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包糧流通系統中由多環節搬運造成的低效率和糧食散落浪費大等缺陷。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都不再采用這種落后的糧食流通方式,而是以散裝流通方式為主。

  我國的散糧流通曾經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進行了兩次嘗試,但是由于當時政治、經濟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未能得到持續的推廣和發展。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為了加入WTO,與世界先進的糧食流通技術和體系接軌,我國開始7糧食流通方式的轉變,即從傳統的包糧流通向散糧流通改變,開展了“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改善中國糧食流通”的糧食流通骨干體系建設項目。現在這些項目已經全面進入試運行階段,預計四散水平可以達到40%左右。散糧流通的主要優點是機械化程度高、作業效率高、節約包裝費和包裝運費,具有較好的規模經濟效益。

  但是散糧流通也存在各種缺點:多次裝卸造成糧食受損、品質降低,糧食系統中有這樣一句話:“谷物每裝卸一次,質量等級就會下降一個檔次”,糧食散裝裝卸更是如此。車船的空載返回、港口壓船和作業淡季的設備閑置帶來的無形損失;為能夠調集足夠存貨支付的港口支流費用;大宗存貨占用的大量資金和為此支付的利息;為了防止粉塵爆炸實施控制措施的費用等,都占用了大量的流動資金。最重要的一點是,散糧流通的前期投資巨大,建成后的維修和保養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尤其,我國剛剛在糧食流通中實行散糧流通,“四散”技術水平和作業水平較低,儲備庫布點不科學、倉容量不足、倉儲保管技術落后、機械化程度不高,特別是散糧專用車,全國不足3000輛。因此,糧食散糧流通的優勢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糧食集裝箱運輸的優勢

  糧食集裝箱運輸,是指集裝箱作為糧食的包裝物和運輸工具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農村或基層糧庫中,將農民生產的糧食直接裝入集裝箱封好,集裝箱可以選擇通用集裝箱或者是專用糧食集裝箱,如果是通用的集裝箱,則應當進行適當的處理,保證密封,然后將集裝箱運到火車站或集裝箱碼頭,運往全國各地的用戶手中或國外的買主手中。與包糧流通和散糧流通比較,糧食集裝箱運輸具有以下各種優點:

  1.使用機械化作業,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節約人力,裝效率大大提高。

  2.手續簡化,減少了運輸環節上的理貨交接程序;利用集裝箱多式聯運,縮短在途時間,保證市場供應。

  3.適應糧食多品種、小批量以及多種質量等級運輸的要求。可以采用公路、鐵路和水路不同的運輸工具,滿足不同的時間要求。

  4.不必另建專用的糧食流通設施,充分利用現有的通用集裝箱裝卸設備,大大減少基本建設投資。

  5.不受惡劣氣候條件的限制,可以全天候作業,保證車船正常運輸。

  6.節約包裝材料和包裝費用、減少糧食損耗和經濟損失、保證運輸安全。

  7.實行“門到門”運輸,提高服務質量。

  糧食運輸無論是選擇包糧流通、散糧流通或是集裝箱運輸,成本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通常情況下,集裝箱運輸的價格和費用相對較高,那么在運輸糧食時,集裝箱運輸在成本上是否具有競爭力呢?

  首先,僅考慮運輸成本。與包糧流通相比,集裝箱運輸在成本上有一定的優勢。如果糧食的年發運量是10萬噸,包裝運輸全程的費用平均為157元/噸,而集裝箱運輸則可以節約37.76元/噸,運費為125.24元/噸。與散糧流通相比,集裝箱運輸的成本要高一點,如從北美運送糧食到亞太地區的費率,集裝箱比散裝直接成本要高10%到30%。但是,這種差距隨著集裝箱船隊規模的擴大、糧食收購單位購置集裝箱并組成集裝箱租賃庫、集裝箱運輸系統的成熟,運費可能進一步降低。

  其次,在設備投資方面,糧食集裝箱有很大的優勢。在我國,散糧流通的主要運輸工具是L18型散糧專用火車車輛和散糧專用汽車。L18型散糧專用火車車輛價格為每輛23萬元,載重量60噸,而散糧專用汽車有兩種,分別為載重量8噸,17.2萬元;載重量10噸,22萬元。如果不考慮用于牽引集裝箱的牽引車、掛車和汽車,國際通行的20英寸標準集裝箱單價只有十。55萬元,載重量25噸的多用途干散貨集裝箱單價1.875萬元(設備的單位載重量投資見表1)。而且糧食生產季節性強,糧食專用系統通常在旺季才能發揮作用,在淡季就被閑置起來,如果用集裝箱運輸完成旺季時增加的作業量,就可以節省一部分投資,而集裝箱在完成旺季的糧食運輸任務后,還可以進行其他的運輸活動。

  表1  設備單位載重量投資

設備類型 L18型散糧專用火車 散糧專用汽車1 散糧專用汽車2 多用途干散貨集裝箱
設備單價(萬元) 23 17.2 22 1.875
設備載重量(噸) 60 8 10 25
單位載重量投資(萬元/噸) 0.38 2.16 2.2 0.0075


  注:單位載重量投資=設備單價/設備載重量

  第三,隨著計算機技術、電子數據交換、互聯網及條形碼技術等的發展,過去糧食散運的分等方法在降低交易成本、減少辦公事務和信息處理等方面的各種優點正在逐漸消失,而分等方法的缺點,如最低共同品質否定了優質優價、一般性品質不能滿足精確的特定品質要求、無法提供保持同一性的糧食,卻日益突出。而現代信息系統與糧食集裝箱運輸卻相輔相成,現代信息系統推動了糧食集裝箱運輸的發展,糧食集裝箱運輸也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系統的優勢進行網上交易,滿足不同客戶不同的需求。比如用集裝箱分別裝運不同質量等級的小麥,面粉制造廠就能根據每個集裝箱上條形碼標明的小麥品種和正確的品質特征分別取出搭配進行面粉加工,節省了許多冗余的中間環節和費用。

  第四,品種要付出代價。糧食系統中產品品種越多,供應線上存貨數量就越多;品種多則平均作業規模小,采用集裝箱就更加有利。目前,我國在糧食生產中大力推行“訂單農業”,就是糧食收購單位在種植前就與農民簽訂合同,決定了農民糧食生產的品種和數量,糧食生產出來后直接被該單位收購。這種新型的糧食生產方式說明我國糧食生產已經走向市場化,也決定了糧食生產必然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變,而趨向多品種、小規模。在消費者愿意為多品種、高質量付出的較高代價能夠彌補由于集裝箱運輸可能帶來的高成本的情況下,靈活、及時的集裝箱運輸對于這些糧食收購單位來說無疑是最佳選擇。

  最后,費用不僅僅存在于運輸過程中,而是存在于整個糧食物流系統中,糧食集裝箱運輸在降低整個糧食物流系統的成本方面更具有優勢。將糧食從農村送到港口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大宗散裝運輸,但是這個方法把很高的存貨占有和儲存費用強加給了買方,而采用集裝箱運輸,運輸費用可能高于大宗散裝運輸,卻會抵消買方的存貨占有和儲存費用,降低糧食物流系統的總成本。只有降低最終客戶的總成本,才能使供應鏈內的每個成員都從中獲利。據有關專家估計,采用集裝箱運輸糧食的周轉時間要比散裝縮短近70%。周轉時間的縮短為買方帶來的是縮短訂貨周期、大量減少庫存、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的競爭能力,同時也使賣方能夠盡快收回資金,加快資金流通速度。

  另外,集裝箱可以用于臨時儲糧。國際標準的20英寸集裝箱價格為15487.5元,噸糧投資620元/噸,在投資上低于立筒庫卻高于平房倉和矮圓倉。集裝箱儲糧的靈活性大,收購季節庫存不足的時候,用于臨時儲糧;收購淡季倉容有余,集裝箱則可以投入運輸。集裝箱臨時儲糧還可以減少環境污染、改善作業條件、降低勞動強度、節省勞動消;按照品種、質量、等級進行糧食保管,滿足用戶多品種小批量的需求。

  四、建設包裝、散裝和集裝箱運輸相結合的糧食物流系統

  綜上所述,在糧食物流系統中實行集裝箱運輸是可行的,而且糧食集裝箱運輸的前景廣闊。但是,這并不代表要用集裝箱運輸完全取代現有的糧食包糧流通和散糧流通。發達國家在糧食運輸方面走的是包糧流通——散糧流通——集裝箱運輸的模式,我國可以充分借鑒他們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糧食物流系統。糧食物流合理化發展就是要以市場為導向,及時、準確、安全、經濟的完成糧食運輸任務。散糧流通系統適合大宗糧食的運輸,而集裝箱則適合多品種、小批量糧食的運輸,而且包糧流通系統改造為散糧流通系統需要巨額投資,糧食集裝箱運輸只要在包糧流通或散糧流通的基礎上稍加改造就可以運營。我國目前雖然已經投資建設散糧流通系統,但是由于財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就達到發達國家散糧流通系統的水平,而我國的集裝箱運輸系統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因此,我國更應該在發展散糧流通系統、合理利用包糧流通系統的同時,大力發展糧食的集裝箱運輸,形成三者互補的、合理的糧食物流系統。

  作者:北京交通大學  徐麗 趙啟蘭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