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是我國眾多會計制度之一,從我國現行的《行政單位會計制度》運行八年多的時間上看,該制度為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的需要,規范行政單位會計核算行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現行的《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出現了很多弊端,使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在行政單位中普遍存在,筆者從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資產、負債、支出的管理等四個方面闡明《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存在的弊端,筆者是站在企業會計制度的角度,就現行的《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的弊端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關健詞: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 資產 負債 支出
我國現行的《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是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起執行的,共九章六十三條。我們清醒的看到,該制度為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的需要,規范行政單位會計核算行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現行的《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出現了很多弊端,這些弊端也一直為學術界討論的話題,也是任何一項會計制度發展的必然結果。
一、從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上看
我國會計核算的原則有兩種,一種是采用權責發生制,另一種采用收付實現制。權責發生制是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的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做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收付實現制是收到或支付現金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依據。從這兩種制度的概念可以看出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會計核算較為科學,但工作量與收付實現制相比要大;采用收付實現制進行會計核算工作量較小,但不夠科學。從會計核算的客觀角度出發,無論企業還是行政單位發生的貨幣收支業務與交易或事項本身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在企業會計核算中有的款項已經收到,但銷售并未實現;或者款項已經支付,但并不是為了本期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我國的企業為了明確會計核算的基礎,更真實地反映特定會計期間的會計信息,強制企業會計核算應當采用權責發生制。現行的《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第十七條明確規定“會計核算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此條制度在制定的初期是適應當時會計核算的需要,但經過數年的運作,我國的會計制度正在同國際接軌,如果教條執行此項規定將不利于現行會計核算科學化的需要,此規定的弊端也突現出來。在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上海市,對執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的單位試行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會計核算,這是一種大膽的嘗試,也是今后執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的行政單位進行會計核算的發展方向。
二、從資產的管理上看
資產從廣義上說是指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并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對資產的定義是行政單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由此可以看出《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對資產的定義過于狹隘,既然以資產的形式存在做為一種物質資源,第一就得考慮其獲利的問題,試想一下我國制定此《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時未充分考慮其獲利的問題;第二就是考慮其是否反映資產的公允價值,并按期計提折舊,現行的《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第二十四條明確規定“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無形資產更不能談什么攤銷的問題了,所以行政單位的會計核算的資產多不能完全反映出真實的市場價值。與此相比我國的企業會計制度每年都在修定和完善中,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單位不但要對資產計提折舊,還要充分考慮該資產的市場價值,當資產減值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達到會計核算的帳面資產真實反映其市場價值。由此可以看出修改《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中資產的有些條款是很有必要的,達到用制度約束行為的需要。
三、從負債的管理上看
從概念上看,《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中的負債與企業會計制度無本質的上的區別,但從科目的細化上看區別就很大了,例如企業會計制度中的負債中包括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流動負債又分為短期借款、應付工資、應付帳款、應付福利費等很多會計科目,長期負債又分為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會計科目,可以從總帳的會計科目中看出單位的整體負債情況,并為領導決策服務。而我國現行的《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只設有應繳預算款、應繳財政專戶、暫存款這幾個有限的會計科目,如拖欠職工的工資只能在暫存款下設二級和三級明細科目,要想在總帳上看到拖欠職工的工資及福利費情況真不是容易的事,筆者以為不是企業會計制度制定的過于繁瑣,而是《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的制定者未充分考慮長久和現實的需要,想想我國每年都出臺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來修正我國現行的企業會計制度,而我國的《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一九八八年制定,一九九八年才修定要十年呀!就現在這個《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也過去了有八年多了,現在還沒修定過一次。真的發人深思。 四、從支出管理上看
執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的單位的支出并不能真實的反映其經濟信息,由于采用收付實現制進行會計核算的必然結果,例如,購入固定資產一次性做支出處理,增加本單位的固定資產,并不計提折舊,必然增加本年支出,而該項資產要使用多年,并受益多年;發生的報刊費和取暖費也一樣,發生款項收付時一次性做支出處理,不考慮分期攤銷的問題。這些情況的存在必然導致會計核算的信息失真現象,也許《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制定者的理由是執行此項制度的單位為行政單位,不進行成本核算,但從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考慮有修改的必要。做為一個會計人,我們明白認真執行會計制度的必要性,但如果制度本身就存在很多瑕疵還要會計人怎么適應呢?從客觀上看會計人的素質是參差不齊,但如果制度做得更細些、更完美些、更有可操作些,那我們會計人才能更好的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綜上所述,認真貫徹執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是我們行政單位會計人的職責所在,但我們也應該清醒的看到這個制度的不足,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和社會背景下是相對科學和完美的,在我現在看來《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就象一支凋零的花一樣,弊端很多亟待修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