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11月19日至21日,被譽為“會計界奧林匹克盛會”的第十六屆世界會計師大會在香港會展中心隆重舉行,來自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名政界領袖、商界名人與會計專業人士出席了大會。會議以“知識經濟與會計師”為主題,舉辦了3個主題會議、13個分組研討會,共有80多位業界翹楚分別就知識經濟對會計職業的影響、會計行業監管、會計師職業道德、會計審計準則等熱點議題展開了廣泛深入的討論,并就會計職業如何更好地保護公眾利益、重建公眾信心等達成了共識。
中國政府對世界會計師大會首次在中國領土舉行,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出席開幕式并發表演講。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到會致辭。財政部部長項懷誠、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財政部副部長金立群、財政部部長助理李勇、馮淑萍、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長崔建民、秘書長陳毓圭等應邀參加會議。財政部、中注協以及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財政廳(局)分別組團參加了此次大會,內地與會代表共計1800多人。
19日上午,大會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儀式。9時許,當朱镕基總理步入大會會場時,5000多名代表全體起立,以如潮的掌聲歡迎總理的蒞臨。朱總理在演講中,首先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向大會表示祝賀,并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會計師和企業家表示歡迎。
朱總理說,這次大會以“知識經濟與會計師”為主題,反映了時發表展潮流對會計界的新要求,具有現實性和前瞻性。在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的當今世界,發展知識經濟,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這對包括會計業在內的各行各業都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和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企業、政府和公眾對公開、真實、準確的會計信息,有著更為強烈的需求,特別是需要及時提供更多的新形式的會計服務。
朱總理表示,在新的環境和形勢下,會計業作用更加重要,責任也更加重大。完善會計制度,規范執業定位,改進會計服務,強化責任管理,已成大勢所趨,也為社會公眾所期盼。
朱總理特別指出,必須高度重視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加強會計業的監督管理,所有會計審計人員必須做到“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不屈從和迎合任何壓力與不合理要求,不以職務之便謀取一己私利,不提供虛假會計信息。接著,他脫離講稿說,雖然中國會計業的現狀與上述要求還有不小差距,但是我們決心一定要按照這些要求去做。
當談到三所國家會計學院時,朱總理強調指出,他很少題詞,但親自為國家會計學院題寫了校訓——“不做假賬”,并希望國家會計學院的每一位學生都要永遠牢記這一校訓。當他堅定地說出“不做假賬”四個字的時候,與會代表報以持久的掌聲。翻譯將其譯為英文后,會場上又一次爆發了熱烈的掌聲。會后,美國CNN、香港鳳凰衛視等電視臺都在新聞節目中反復播放了這一鏡頭。
大會開幕式前,朱镕基還會見了新任國際會計師聯合會會長雷尼·雷克爾、前任國際會計師聯合會會長藤昭亞起、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主席大衛·特威迪、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保羅·沃克爾、捷克共和國財政部副部長蘭迪斯列夫·薩林卡、南非副審計長泰倫斯·諾奔比等。他表示,歡迎世界各地的會計師和企業家到中國施展才華和謀求發展。
財政部部長項懷誠在大會上做了題為《知識經濟與中國會計》的演講(全文另發)。項部長指出,會計工作是重要的經濟管理手段,它對于維護經濟秩序、規范社會經濟生活、提高經濟效益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沒有會計業的規范發展,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場經濟。他認為,知識經濟對會計的影響巨大,會計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作用也更加凸顯。
項部長介紹說,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會計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中國的會計改革作為中國財政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認可。經過短短20年的恢復發展,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規范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注冊會計師已經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職業之一。
項部長指出,去年底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中國將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在更大范圍內和更深層次上擴大會計市場的開放程度。
項部長指出,美國安然、世界通信公司等事件發生后,會計職業的公信力和獨立性受到了廣泛關注。為恢復社會對會計職業的信心,迎接知識經濟發展和全球化的挑戰,全球會計界需要大力進行改革和創新。為此,他提出了在全球范圍內加強會計職業的合作、加強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的協調、加強注冊會計師獨立性、加強會計職業的監督管理、強化公司治理等5項建議。
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成為本次大會關注的焦點。大會分別于19日和20日下午舉行了兩場“中國論壇”,中國財政部和證監會領導通過該論壇,向各國代表介紹了中國的經濟發展、財政改革和證券市場監管等情況,引起了與會代表的濃厚興趣。
財政部部長助理馮淑萍在“中國論壇”上做了題為《中國的會計改革與發展》的演講(全文另發),系統介紹了中國的會計管理體制、會計法規體系和會計市場的對外開放。她指出,中國的會計準則由政府部門制定和發布,可以減少準則的制定成本,縮短制定周期,及時客觀地反映市場經濟發展對會計提出的要求,并且可以利用政府的權威來推動準則的實施,更好地發揮其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針對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還存在某些不一致等問題,馮助理認為,這主要是由于中國目前的市場經濟環境還不夠完善所致。中國既吸收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盡量與國際會計準則協調,又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不簡單地照搬照抄國際會計準則。她強調,中國在國際會計協調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其他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經濟轉軌國家也可能遇到。為使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軌國家的會計準則,更好地實現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協調,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在制定準則時應該更多地考慮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軌國家的情況。
馮助理介紹,從1995年起,中國先后制定了五批獨立審計準則,初步建立起了中國獨立審計準則體系,并且在所有重要方面與國際審計準則基本保持了一致。中國會計服務市場已基本呈現出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她代表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歡迎各國人士加入中國注冊會計師行列。
國際會計師聯合會作為此次世界會計師大會的協辦組織,非常重視此次大會,將大會視為重振行業信心、推動會計業全球化的良好時機。國際會計師聯合會會長及其各專門委員會的主席分別在會上發表了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