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會計2002年第1期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應增加“每股費用/每股收益”指標
□ 王 擎 黃 娟
上市公司定期編制的財務報表概括地反映了該公司在一定期間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轉信息。在證券市場日益規范的情況下,廣大投資者對已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財務報表進行深入剖析,對其進行理性、有效的投資決策顯得尤其重要。
一、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應增加“每股費用/每股收益 ”財務指標的原因
1.基于理論上的原因。按照收入與費用相配比的會計原則,一定的收入總是由一定的費用轉化形成的,正如同投入/產出比例的內涵一樣,每個企業都在尋求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最高(或較高)的收益。作為面向證券市場籌資的上市公司而言,其投資者主要關心“血汗錢”的投向,以及投資的效率。誠然每股收益、每股盈余等指標已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產出效率,但還不能完全反映出其投入/產出效率,增設“每股費用/每股收益”財務指標的意義就在于此。
2.基于現實中的考慮。現實中,廣大投資者將上市公司面向社會籌資稱為“圈錢”。的確,上市公司拿到錢后,便處處“慷慨解囊”: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開支巨大。其中尤以管理費用數額較大,吃喝玩樂等找不到名目報銷的開支都通通進入了管理費用這個“筐”。這也成為近年來注冊會計師審計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一個重要領域。
二、建議增設“每股費用”及“每股費用/每股收益倍數”指標
筆者將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這三大費用之和與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的比定義為“每股費用”指標,即每股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同時筆者建議增設“每股費用/每股收益倍數”指標,并給定一個浮動區間,即在此區間內為正常,超出該區間為異常。下面將2000年年報每股收益前10名的上市公司的“每股費用”、“每股費用/每股收益倍數”指標作一列示和比較。(為保持完整性,未將銀廣廈剔除。)
通過上述報表數據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所列舉的這10家上市公司“每股費用/每股收益倍數”指標落在(0,4)這個開區間范圍內,其中以中原油氣(0.172)為最低,中興通迅(3.984)為最高。究其原因是2000年中原油氣根據財政部關于改變儲量有償使用費和油田維護費核算辦法的通知規定,該公司自2000年1月1日起,成本核算項目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原來按照原油80元/噸、天然氣40元/千方提取進入生產成本的油氣儲量有償使用費取消,自2000年1月1日起不再交納。其次原使用范圍進入生產成本的油田維護費取消。油田開發支出形成的資產折舊年限由6-14年改為8-14年。對照公司原有財務核算規定,油田維護費項目的變化每年可降低成本2000萬元左右。折舊年限的變化對公司利潤影響更是重大,年可減少折舊5200萬元。該規定一舉使中原油氣年可降低成本1.46億元左右。同時由于提前歸還長期借款,使財務費用為負數。而中興通訊由于2000年財務費用增加,主要是生產經營規模擴大,資金需求加大,從而使長期借款增加,利息支出增加;營業費用較上年同期增長,是由于銷售量增長,銷售人員增加所致;管理費用較上年同期增長,系由于加大科技開發力度及人員增加等原因所致。
可見,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中增設“每股費用/每股收益倍數”指標是積極有效的:首先,可以為注冊會計師審計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提供一個切入口,作為財務報表總體合理性指標的一個參考。對于每股費用/每股收益倍數指標異常,即指標過大或過小的上市公司,注冊會計師都應重點關注,審查其異常波動的原因是否合理;其次,每股費用/每股收益倍數指標能較好反映上市公司所籌資金的投入/產出效率。從某種意義上說,每股費用/每股收益倍數指標對分析公用事業類股票的針對性更強一些,因為該類股票屬于穩定增長型,使各個參數具有縱向可比性,而對成長型股票的適用性要小一些。該指標大,說明投入/產出效率較低;該指標小,說明投入/產出效率較高。這樣增強了報表的“透明度”,便于廣大投資者讀懂報表,從而也促使上市公司好好花錢,“善待”“圈入”的每一筆資金。(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