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基建項目的績效審計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目前基建項目的績效審計存在著諸多不足。為了更好的開展建設項目績效審計工作,文章嘗試著建立績效審計體系,以期使績效審計在投資項目中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關鍵詞:基本建設;項目;績效審計;構建
一、績效審計流程構建
國家審計署在《2003至2007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中提出:爭取到2007年,投入績效審計的力量占整個審計力量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見,績效審計將成為我國審計機關工作的主要內容。在實際工作中,如何進行績效審計卻面臨著諸多困難,筆者結合實際工作,提出有關基本建設項目的績效審計的基本流程。
(一)明確績效審計項目的選題范圍
要確定所選的建設項目是否屬于政府投資,是否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有較大影響,是否處于較大規模的建設項目或公共設施等。
(二)審計方案的制定
對于內容復雜、涉及面廣的績效審計來說,制定一個科學可行、周密詳細的審計方案十分重要。績效審計方案應包含以下內容:
1、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情況,包括:單位的目標、責任關系、資源以及外部經營環境;確定審計目標和審計范圍;計劃聘用的外部專家;制訂具體審計評價標準;擬訂審計實施的具體時間安排。由于項目的績效審計涉及的審計范圍、目標及重點差異都很大,審計人員必須根據被審計項目的具體特點和目標,有針對性地制定審計評價標準。
2、在審計資源配置上,在制定方案時要特別注意,績效審計常常需要聘請外部審計人員和其他行業的專家來介入。
(三)進行績效審計風險和成本效益的評估
在績效審計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可能增加績效審計風險的問題,如與被審計單位關系緊張、試驗新的審計方法等。審計人員在制定審計方案時必須分析這些風險因素,并針對風險引發的問題建立一套明確的應對策略。同時,確定某個績效審計選項是否恰當以及什么時候開展績效審計,都須遵循成本效益原則,要合理估算其所需要的審計成本,并根據現有資源狀況做出合理安排。
(四)實施跟蹤審計
實施項目跟蹤審計工作,應該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是收集審計證據。審計證據是證實被審計單位經濟效益狀況的載體,也是得出績效審計結論的重要依據。審計人員要與被審計單位的管理人員保持經常性的接觸,確保被審計單位和審計部門雙方在發現的問題上達成一致,形成共識,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和糾紛。其次,是分析審計證據。在收集審計證據的過程中,審計人員應對每項審計證據從相關性、可靠性和充分性等方面進行認真的分析,以便對績效審計中發現的重要問題進行客觀的分解與剖析。審計單位與被審計單位就審計意見相互交換意見十分重要。績效審計工作交換審計意見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
1、與財務人員交換審計意見。雙方應該就審計報告反映的問題和事實展開建設性地討論和溝通。
2、與被審計基建項目的主管人員交換意見。在這個階段中,審計人員可就即將公告的審計結果方面的內容與基建項目主管人員溝通。
3、征求第三方的意見。這里的第三方可能是監理公司、個人,也可能是有代表性的團體或者其他與政府關系不甚密切的機構,站在客觀角度,他們可以提供出被審計項目更全面的觀點。
(五)形成審計報告并公開
績效審計報告是績效審計成果的最主要表現形式。審計人員要在收集和分析審計證據的基礎上得出客觀、可靠、有前瞻性的審計結論。績效審計報告要實現審計成果效能的最大化,其內容應包括被審計事項的背景,審計項目實施情況,審計評價意見或結論,審計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及處理處罰意見、審計建議,被審計單位的反饋意見等六個方面的內容。績效審計報告要突出對被審計項目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綜合分析,揭露經濟活動中存在的效能衰退、效率低下等問題,著力從體制、機制和管理的層面上深入挖掘問題成因,提出整改措施,落實具體責任,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情況,敦促被審計單位和部門加強整改。
對外公布的績效審計報告是社會各界了解績效審計工作的主要載體,績效審計結果的全面公開不僅是績效審計成果的一種重要體現形式,同時也是一種國際慣例,如英國和美國的績效審計報告均對外公開。我國的績效審計報告要適應實現審計結果公告制的需要,在不泄露國家機密和被審計單位商業秘密的前提下,逐步向社會和公眾公開,接受社會各界和輿論的監督。審計報告的發布方式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審計機關的網站發布審計報告;向審計報告的主要使用者或重要相關方面發送報告副本;發行有關審計報告詳細內容的相關出版物;向績效審計過程中接觸的機構或部門寄送審計報告中特定的內容或一些專項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