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會計月刊
略論企業理財策略的選擇
湖南省邵陽公路橋梁建設總公司 周中意
為什么有的人未老先衰,有的人雖老未衰,關鍵之一在于自己愛惜不愛惜自己的身體,能不能根據自己的生理特點選擇恰當的保養方式。企業也如此,有的企業歷經不衰,像常青樹;有的企業卻只領風騷三五年,猶如曇花一現。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筆者認為,能否根據企業發展特點選擇恰當的理財策略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企業的生產與發展歸根結底要靠效益來支撐,而效益的好壞與企業管理當局的理財策略密切相關。如何根據企業特點、發展階段、行業性質、國內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等等這些因素制定恰當的理財策略,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下面,筆者擬通過對企業理財策略的類型、特點及其利弊分析,探討企業生命周期內理財策略的選擇,探索企業能根據自身特點自覺選擇正確的理財策略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企業理財策略的類型、特點及其利弊分析
企業理財管理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實現利潤最大化。從經營成果(效益)=收入-成本費用這一公式來看,實現利潤最大化不外乎二個途徑:一是增收,二是節支。相應的理財策略概括起來有三種:一是增收主導型,二是節支主導型,三是增收與節支統一型。其特點和利弊見表1:
表1、三種理財策略的對比分析表
理財策略 適用范圍及行業 優 點 缺 點 成功與失敗的企業 主要經濟現象
增收主導型 行業:新興朝陽產業企業發展階段:創業期及成長期 1、可在短期內完成資本的積累; 2、較容易鋪好攤子、搭好架子形成規模經濟 1、容易形成泡沫經濟及虛假繁榮, 2、又容易造成無效益的增收。 3、易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而波動。在過度投機性兼并與擴張中可導致滅頂之災。 成功企業:聯想、方正失敗企業:巨人、深寶安90年代初的惠普 兼并、擴張股市設立創業板
增收與節支統一型 行業:技術成熟、競爭較激烈型產業 企業發展階段:成熟期及轉型期 1、可發揮管理的最大作用 2、 因為基礎好,在適當的時候較容易加入或退出某一行業 容易使管理當局產生完美主義而優柔寡斷, 成功企業:海爾、長虹格蘭仕失敗企業:愛多、秦池 家電降價風
節支主導型 行業:夕陽產業及競爭過份激烈行業企業發展階段:衰退階段 1、可充分挖掘內部管理潛力,建立較好的內部管理體制 2、在適當時候可以較容易轉入適應增收主導型的行業 1、可能只顧節支,忘了增收,或因為節支誤了增收 2、容易產生各種利益集團利益沖突而產生內耗 成功企業: 邯鋼 學邯鋼,抓節支債轉股
二、企業生命周期內理財策略的選擇
人在不同年齡及生理階段,應選擇不同的保養方式。企業也如此,在生命周期內的不同發展階段,應選擇不同的理財策略,以保證其茁壯成長。那么,怎樣進行選擇呢?為了便于理解,筆者繪制了圖1來進行說明。
圖1、一個企業生命周期內的收入與支出曲線
1、初創期(嬰幼兒期)(收入曲線的OA段):由于企業剛剛成立,猶如嬰兒,急需補充營養,以便能生存下來。這個階段的管理重點是增收--銷售與制造,拓寬銷售渠道;而不是節支---控制成本。因此,適合的理財策略應是增收主導型。
2、成長期(青少年期)(收入曲線的AA1段):這個階段是企業快速發展的階段,能否茁壯成長,是長成大樹還是小草,關鍵在于給其補充的營養--賴以擴大規模的收入的多少。企業應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提高產品質量,創造在功能和服務方面有別于市場同類產品的品牌,擴大市場占有率。同時也應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與控制系統。因此,適合的理財策略仍應是增收主導型為主或增收與節支統一型。
3、成熟期(中壯年期)(收入曲線的A1B段):這個階段是企業發展的分水嶺:是由盛轉衰,還是迎來另一個發展的春天,關鍵看企業在這種階段積蓄了多少能量((AA1A2B-0A)面積的大小),是具有接受新的挑戰的勇氣,還是沾染了墨守成規的陋習。在這個階段,由于企業面臨的競爭越來越大激烈,又失去了初創及成長期明顯的技術優勢,其進一步增收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小。因此,適合的理財策略應是增收與節支統一型。
4、轉型期(更年期)(收入曲線的BC段):這個階段理財策略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擬轉型的業務,實行節支主導型,對擬介入的業務,實行增收主導型。
5、轉型成功期(返老還童期或脫胎換骨期)(收入曲線的CE段):對轉型成功的業務實行增收主導型,對傳統業務實行節支主導型。
6、衰退期(暮年期)(收入曲線的CG段):這個階段是所有企業不愿看到的,但由于各種原因,很多企業無法逃至厄運。因此,適合的理財策略應是節支主導型。以積蓄資金,實現企業再造。
當然,企業現實生活(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后)是復雜多變的,其自身的各種內在因素(比如經濟規模、多行業、多品種、跨國經營等等)也不可能象以上分析的那樣理想化。因此,以上分析理財模式的選擇不是也不可能一成不變的,企業管理當局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現實情況做出最合適的選擇,既可以在同一發展階段選擇不同的理財策略,也可以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選擇相同的理財策略。但其出發點應立足于:創業初期(如圖一),能縮短收入曲線由0點到A點的時間,并縮小OA的面積;成長及成熟階段,延長收入曲線A到B的時間,并擴大AA1A2B的面積;轉型階段,縮短收入曲線C到E的時間,避免CG收入曲線的發生。
三、形成能自覺選擇恰當的理財策略的機制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前文可以看出,選擇恰當的理財策略對一個企業的發展是十分關鍵的。特別是在科技以十倍速更新的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更是要求企業必須能形成根據企業發展特點及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自覺選擇恰當的理財策略的機制,以便不錯失稍縱即逝的發展機會。那么,一個企業究竟怎樣才能形成這種機制呢?
1、正確把握增收與節支的辯證關系
任何一個企業從成立之日起,收入曲線和支出曲線便貫穿其經營過程的始終(見圖一),因此,增收與節支應該是企業生命周期內永恒的主題之一。企業好比一座水庫,收入曲線就是引水渠,而正常的支出曲線便是排水渠,非正常的支出曲線就是管涌。如果沒有引水渠,再小的排水量也會將水庫的水放干;如果沒有正常的排水渠,水庫的水便會溢出來,造成水災,而需要水的地方卻會干涸;如果存在沒有堵住的管涌,再多的蓄水也會流干。這個比喻比較形象地說明了增收與節支的辯證關系--矛盾的統一體。其統一性表現在:節支是企業穩定之本,增收是企業發展之(目)標,沒有穩定的發展仿佛脫僵的烈馬,早晚會出事;同樣,沒有發展的穩定猶如一潭死水,遲早會蒸發掉。因此,增收與節支二者應互為統一,相輔相成,才能促進企業長久、穩定地發展。其矛盾性表現在:企業往往顧此失彼,摘了芝麻,忘了玉米。過份強調節支,會使企業失去增收的環境。因為,這時企業往往會想盡辦法采取這樣那樣的措施來要節支,因此,必然一方面會導致企業的蛋糕做不大--發展受到制約。另一方面會使企業內部不同利益集團因節支引起利益的再分配,從而影響內部的安定團結,反而可能把現成的蛋糕分了吃--把企業搞跨;過份地強調增收,往往會對節支不屑一顧。因為,這時企業大都急功近利,只求短期的高速發展,忽視長期的自我積累。一方面會造成企業缺乏長期發展的必要的資金,最后做大了的蛋糕不得不分了吃。另一方面,由于忽視積累,不注重節支,企業上下必然會形成浪費、鋪張的不良習慣,從而逐步喪失自我造血的能力,進一步的發展便無從談起。因此,對一個致力于持續、穩定發展的企業而言,真正的節支應該是為增收積累發展資金和創造發展條件的節支。真正的增收應該為節支創造更廣闊空間和更寬松環境的增收。正確把握增收與節支辯證關系的重要意義:只有正確地把握增收與節支的辯證關系,企業的決策層才能以正確的心態來對待把企業做大-擴大規模與做強-提高效率的辯證關系:先強才能后大,如果沒有強的大,仿佛紙老虎,經不起市場經濟大風大浪的洗禮。而先有強的大,就象厚實的地基,可以穩穩地支撐起摩天大廈。而能否正確地把握做大與做強的辯證關系,對企業的決策層能否因地制宜地選擇理財策略是完全正相關的。
2、建立責任體制,形成自堵漏洞的節支機制。
學邯鋼,增效益。邯鋼之所以能增效益的關鍵在于:建立了責任體制,形成了自堵漏洞的節支機制。他們所創造的模擬市場核算,倒推成本法成本核算模式,其實質就是通過適當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將成本費用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每一個人,以此來調動全員節支增效的積極性。一個企業形成了這樣一種經營重擔眾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的責利共同體,哪有堵不住的管涌。而別的企業之所以長期不景氣,困難重重,并屢屢發生重復投資、盲目投資,憑長官意志投資的現象,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沒有建立真正的責任體制。因為,如果叫一個剛夠溫飽的人去借錢買一個現在不急需或用不著的東西,他會干嗎?我想不會。原因何在?責任心使然,借錢要還,能否還得起不清楚,所以是非不想而是不敢也。同樣,叫一個花錢不要承擔責任的人去買東西,買來的大都會是奢侈品。何也,反正不用擔責任,不用白不用,誰不想瀟灑走一回呢?那么,什么是責任體制呢?一是給做事的人以充分的權利及相對等的責任。上至企業老總下至普通員工,做好了怎樣,做不好怎樣都要搞清楚;二是給做事的人提供滿足的機會,包括物資的和精神的。也就是責任、權利、利益相配套。而我們現在的情況是企業上上下下得憑奉獻、高尚,干著良心活兒。一個要對成千上萬員工的生計操心的國企老總,自已卻為買房、生病、養老等等需要花錢時犯愁;一個因決策失誤導致數千萬、上億甚至數十億的項目無效益或浪費的責任人卻可以安然無恙。這種責任、權利、利益不配套的普遍存在,責任又怎么落實呢?因此,建立責任體制,對企業自我發展,自我約束,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是很重要的一環。只有形成了責任體制,企業的全體員工才會有真正的主人翁意識,才能盡可能地發揮出職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3、建立創新體制,形成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增收機制。
企業好比一顆大樹,提供營養的根系是其核心競爭力,樹干和樹枝就是其核心產品,樹葉、花、果實則是其最終產品。根系發達才能枝繁、干粗,枝繁、干粗才能葉茂,葉茂才能花艷、果豐。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實質就是在核心能力、核心產品、最終產品三個層次上展開的。因此,一個企業要想在競爭在立于不敗之地,必須通過建立創新體制,形成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增收機制。怎樣才能建立這種創新機制呢?首先要重視研發工作。一個企業要想在技術有所創新或突破,一要解決研發經費,保證有足夠的資金來進行研究。目前,世界上著名的高科技公司的研發經費占其銷售收入的10%-20%(國外傳統產業大公司約為5%-10%);二要引進或培養高素質的人材,因為,人才是創新的源泉與動力,例如,微軟公司規定,只選用位居前5%的頂尖人才,實際招聘時甚至只招收前2%以內的頂尖人才,以保證其員工的素質始終優于競爭者。也正是這些高素質的精英人才造就了富可敵國的微軟。其次要建立能激發精英分子創造熱情的分配制度--認股權制。即將應給企業精英分子的收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年薪,按年結算;一部分為長期服務津貼,從稅后利潤中支付,支付方式采用發放本單位認股權證或內部股份的形式,由董事會決定,這部分津貼應主要考慮長期貢獻。這種分配制度的理論依據是十五大報?quot;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精神。實踐操作上又有西方發達國家許多可資借鑒的成功范例。因此,只有解放思想,把創新提到企業生死存亡的高度來看待。這種分配制度的建立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有企業主要精英分子的收入與付出基本相稱時,才能真正體現知識與人才的價值,也才能使他們有成就感,進一步激化他們為企業創造財富的熱情。最后要推行是人為本、寬容為懷、幫助員工實現理想的企業文化建設,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親和力。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使精英分子有實現自我價值的空間和自由,提高其創新的原動力。一個企業只有形成了這種創新機制,才能培育自已的核心競爭能力,源源不斷地開發生產自己的核心產品,不僅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且能創造消費者的需求。從而使企業的增收之源不會枯竭。
4、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形成能高效整合、優化企業資源和反饋及時、決策科學的運行機制。
節支機制好熱說男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