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資產的棄置費用通常是指根據國家法律和行政法規、國際公約等規定,企業承擔的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等義務所規定的支出,如核電站、油氣資產等的棄置和恢復環境義務等。就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構建過程而言,棄置費用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意義。眾所周知,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是以高昂的環境成本為代價的,這種環境成本很少通過會計核算使之內化為企業成本,大部分外化為社會成本,即表現為所謂的企業外部負效應,結果導致我國部分企業成本信息失真,負有固定資產棄置后環境治理義務的企業整治環境的動力不足。棄置費用會計處理模式的建立,為特殊行業的特定企業通過逐步建立支付儲備,最終有足夠的財力承擔環境恢復義務奠定了制度基礎。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應用指南對固定資產的棄置費用作了一般性規定,要求企業應當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的規定,按照現值計算確定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金額和相應的預計負債。2007年版的注冊會計師考試輔導教材和會計中級職稱考試輔導教材對棄置費用的會計處理介紹了具體的方法,即對于這些特殊行業的特定固定資產,企業應當按照棄置費用的現值計入相關固定資產的成本,同時確認相應的預計負債;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預計負債的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費用應當在發生時計入財務費用。會計中級職稱考試輔導教材列舉的例題如下(注冊會計師考試輔導教材的例題類似):
甲公司主要從事化工產品的生產和銷售。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一套化工產品生產線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并投入使用,預計使用壽命為15年。根據有關法律,甲公司在該生產線使用壽命屆滿時應對環境進行復原,預計將發生棄置費用2 000 000元,甲公司采用的折現率為10%.甲公司與棄置費用有關的賬務處理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按棄置費用的現值計入固定資產原價
固定資產原價=2 000 000×(P/F,10%,15)=478 800(元)
借:固定資產478 800
貸:預計負債478 800
(2)2008年12月31日~2022年12月31日利息費用的計算見表1.
2008年12月31日,確認利息費用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財務費用47 880
貸:預計負債47 880
2009年~2022年,確認利息費用的賬務處理比照2008年的相關賬務處理。
固定資產棄置費用與固定資產清理費用不同,只局限于少數企業的特定資產,所以,固定資產棄置費用會計處理方法的牽涉面比較窄。從制定準則的成本效益原則考慮,固定資產棄置費用會計處理方法的適度簡化是可行的。但這種簡化必須建立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不能違背常理,混淆會計事項的經濟實質。如果作深入分析,就會發現上述處理過程和結果有些牽強,有必要設計更合理的方法對棄置費用進行會計處理。
棄置費用支付時點在固定資產壽命的終結點,企業只有及時足額支付棄置費用,才能順利履行相應的義務。棄置費用的會計處理必須正確反映棄置費用支付儲備的形成過程,從財務角度看,這一過程實質上是一個融資的過程。將終結點將要支付的棄置費用折算為現值計入初始點固定資產價值,目的在于通過固定資產折舊方式將這一部分價值分期計入成本費用,在補償的基礎上形成未來的支付儲備。從資金時間價值角度看,棄置費用的現值與終結點的棄置費用雖然數量上不相等,但價值上是等價的。在固定資產壽命期內通過成本費用補償形成的現金流入量,其現值應當等于棄置費用的現值,其終值應當等于棄置費用,因而可以稱之為等價現金流量。棄置費用的現值在初始點一次性計入固定資產價值,并沒有實物資產與之對應,實質上是一種虛擬資產。這部分價值必須在固定資產壽命期內逐年計入成本,逐年從收入中得到補償并形成未來棄置費用的支付儲備。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初始時點,計入固定資產初始價值的棄置費用現值不能一次性計入第一年的成本費用,因而不能直接形成初始時點的支付儲備。既然在初始點不能全部直接形成現金流入量,這部分價值就不能構成初始點的支付儲備,此時將這部分價值全部作為“預計負債”入賬就不合理,以此為基礎開始計提利息費用就是錯上加錯。筆者建議將這部分固定資產初始價值計入“未確認融資費用”,根據每年實際計提的折舊額進行攤銷,同時確認相應的“預計負債”。
我國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不論是平均直線法還是加速折舊法都不直接考慮資金時間價值,通過折舊所形成的現金流入量不能超過固定資產原值。在實際利率大于零的情況下,這部分現金流入量的現值必定小于固定資產原值。因此,不論是采用平均直線法還是加速折舊法都不能確定與固定資產初始價值等價的現金流量。比較合理的方法是用固定資產初始價值乘以投資回收系數,確定每年最低投資補償額。每年的最低投資補償額與當年折舊額之間的差額計入“財務費用”,同時確認與“財務費用”對應的“預計負債”,但每年為未來棄置費用形成的支付儲備以該年最低投資補償額為限。這種方法既考慮了固定資產的攤余成本(初始攤余成本等于固定資產原值),又考慮了實際利率(以實際利率確定投資回收系數),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應用指南的精神。
基于以上分析,上述教科書例題的會計處理應作適當的修正。
(1)2007年12月31日,按棄置費用的現值計入固定資產原價
固定資產原價=2 000 000×(P/F,10%,15)=478 800(元)
借:固定資產478 800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478 800
(2)2008年12月31日~2022年12月31日未確認融資費用、財務費用的計算見表2.
2008年12月31日,計算未確認融資費用、確認財務費用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未確認融資費用31 920
貸:預計負債31 920
借:財務費用31 029.47
貸:預計負債31 029.47
2009年~2022年,計算未確認融資費用、確認財務費用的賬務處理比照2008年的相關賬務處理。
2023年1月1日支付棄置費用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預計負債2 000 000
貸:銀行存款2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