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會計模擬實驗教學是實現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有效途徑,是有效解決實踐教學目標與彌補校外實習不足的最佳途徑,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推動素質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筆者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就會計模擬實驗教學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 會計;模擬實驗;教學
一、會計模擬實驗教學的含義
會計學是一門技術性與應用性很強、理論性與實務性相結合的學科,不但要求解決“是什么”和“為什么”等理論問題,而且還必須解決“怎樣做”的實際操作問題。所以從會計學科本身要求而論,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開展模擬實驗教學。
會計模擬實驗教學是指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會計理論的基礎上,按照會計實際工作的要求,在會計模擬實驗室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應用能力的一種室內實踐教學活動。它以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發生的實際經濟業務以及產生和形成這些經濟業務相關的內部和外部經濟聯系為模擬對象(樣本),采用必要的、逼真的實驗材料和道具(主要有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報表、相關票據、管理資料、用具等),運用相應的教學條件、實驗設施,模擬企業財務活動的情景和氛圍,讓學生進行會計業務模擬實務演練,實際從事財務活動,應用已知的理論知識和解決方法、完成未知的模擬實驗任務的實踐活動。在這種模擬環境中,學生根據實驗內容的要求,自己動手,根據經濟業務填制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計算成本,編制會計報表,進行財務分析和財務管理,仿佛置身于實際單位的財務部門一樣。這就能使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對會計工作的全貌和會計核算的全過程有了清晰、直觀、系統的了解,既能培養動手能力,又能加深對會計基礎理論的理解和對會計工作內在聯系的深刻認識。會計模擬實驗教學主要是為解決理論與實踐相脫節而設置的。
二、會計模擬實驗教學的地位與作用
(一)會計模擬實踐教學的地位
國際會計聯合會確定的會計教育目標有三個:對會計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的能力,從事專業的態度和方法。會計教育要實現以上目標,僅僅依靠理論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
會計學的課堂理論教學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會計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就應該到現場單位去觀摩實際操作。但由于會計工作環境不適合同場集中實習及會計工作的嚴肅性、保密性及實習經費不足等種種條件的限制,到現場進行實踐操作的可能性及效果很難達到。為此,要解決實踐教學問題,達到實踐教學效果,實現會計教于目標,必須引入、強化會計模擬實驗教學。
會計模擬實驗教學是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實現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它在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處于主導、核心地位,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會計模擬實踐教學的作用
1.有利于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中高級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許多高校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以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為主。但如何能使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落到實處呢?2007年,中國會計學會會長金蓮淑在學術年會上講話中特別強調了實務操作能力,指出高校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對于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要突出理論素養與實務操作并重,使學生在今后工作中既能快速上手,又具有充足的發展后勁。目前,我們的畢業生往往是動手操作能力、應用能力差,走上工作崗位不知從何入手,感到非常陌生,不能馬上勝任工作。究其原因,與學生在校時接受的實做訓練太少,接觸的企業實際業務、實際案例太少不無關系。所以,應從多方面、多渠道加強鍛煉學生的實做能力。而加強會計模擬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的實做能力和應用能力、強化會計實踐教學的最佳途徑。會計模擬實踐教學能夠滿足大學本科會計教育目標的需要,推動素質教育,真正培養出理論深、能力強、有創新的復合型應用會計人才。
2.有利于縮小理論和實踐的距離,促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
會計模擬實踐教學是實現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有效途徑。通過模擬企業的財務活動進行實際的操作演練,運用已學的理論知識和方法解決模擬的財務問題,就相當于把企業的財務部門“搬”進了課堂或實驗室,可大大縮小理論和實踐的距離。同時,也進一步鞏固、消化所學的理論知識,達到活學活用。使會計實驗教學貫穿于理論教學之中,形成一種互動式的教學模式。
3.有效彌補學生校外實習不足的欠缺
由于會計實務工作的特點,聯系學生校外實習較難。受實際工作單位財務部門工作環境的限制,單位商業機密的安全性、會計工作的嚴肅性、階段性、時間性特點等因素的影響,校外實習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預期效果。通常一個單位最多只能安排3-5個人,而且實習時間也不能太長。否則影響了企業的正常工作。學生去實習也只是看看,感受感受,很少能動手操做。實習效果不太好,校外實踐處于留于形式階段。在這種客觀情況下,加強會計模擬實踐教學顯得非常重要。會計模擬實踐教學是強化實踐環節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通過會計模擬實踐,仿真企業實際的業務來操作,將理論與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既鞏固了理論知識,又鍛煉提高了學生的實做、應用能力,彌補學生校外實習不足的欠缺。同時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提高會計模擬實驗教學效果的途徑
(一)提高會計模擬實驗教學的“仿真性”
會計模擬實驗教學的最大特點是模擬性,即仿真性。仿真程度越高,越貼近企業實際的財務工作,實驗效果會越好。提高仿真性應從如下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提高模擬業務的仿真性。這主要體現在實驗教材的建設上。模擬業務應貼近企業實際,以企業近期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模擬對象,來設計實驗內容,并隨著會計理論、會計實務的發展不斷更新、完善實驗內容,將企業最新、最完整的業務引入到實驗教材中,加強實驗教材建設,提高仿真性;另一方面,引入情景教學,加強財務情景模擬教學。即模擬企業的工作環境、崗位設置、工作流程進行演練,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心臨其景,感受企業實際會計工作。將上述“業務模擬”與“情景模擬”相結合,既模擬實際的會計業務,也模擬財務工作“情景”,提高仿真程度,模擬實驗效果會更好。
?。ǘ﹦撔隆⒏倪M實驗教學方法
會計模擬實驗教學不同于理論教學,有自身的教學特點,不能按照理論教學方法進行。筆者認為,創新、改進會計模擬實驗教學方法應做到如下三點:一是手工模擬實驗與電算化模擬實驗有機結合。這是針對會計核算模擬實驗而言。就是采取手工模擬實驗和電算化模擬實驗并行的做法,從設計賬套、設置科目和賬簿、填制憑證、登記賬簿至編制報表,手工和電腦同時進行,實驗內容相同,實驗步驟和進度均相同,最終的實驗結果理應也是相同的。通過并行可以互相檢查核對,及時發現手工或電算化存在的問題。既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會使用現代化的設備,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是學生獨立操作與分組分工協作相結合。對于簡單、適合獨立完成的實驗,如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等采取獨立操作的方法,對于復雜、適合分組分工協作的實驗采取分組分工協作方法,這樣既鍛煉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又鍛煉學生團隊分工協作能力;三是模擬實驗與理論教學、課外實踐有機地結合。在模擬實驗過程中溫習理論知識,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消化。同時,在實驗過程中穿插安排到單位財務部門短暫性的觀摩實習,加深對實驗的認識、理解,提高學生實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方案
實踐課考核不同于理論課考核,不能單純以期末結果為主,還應結合平時表現,結合整個實驗過程中的表現??己藨艹浞旨睢⒄{動學生的實踐積極性。為此,如下設計、實施應考核方案:
學生成績由實驗結果成績、平時成績和出勤成績三部分構成。其中實驗結果成績以學生所完成的、最終上交的資料(填制完成的憑證、賬簿、報表及其它相關材料)為準,此項成績的評定不單純以實驗結果的正確性、單一性為準,而是以學生了解、掌握會計核算工作程序,掌握憑證、賬簿、報表的來龍去脈及業務處理技巧為準,鼓勵學生有多種答案、多種結論,不主張全班都是統一的結論。通過產生的多種結論,進一步分析、討論產生的原因,鍛煉學生判斷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能力及糾錯能力。此項成績占50%左右;平時成績以學生平時實驗表現為準,包括實驗態度、是否按實驗要求和進度進行、是否遵守實驗紀律等,此項成績占30%左右;出勤成績以學生考勤為準,此項成績占20%左右。通過近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檢驗,這種考核方案效果很好。
(四)提高教師業務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
教師是實驗教學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是編寫實驗教材、進行實驗教學的直接參與者。教師不僅要具備較深的理論功底,掌握最新的理論標準,而且還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需要不斷參加實踐活動。只有不斷加強教師的實踐活動,經常到企業會計工作一線,了解、掌握會計實務工作流程、會計業務處理方法、技巧等,并隨著會計實務工作的發展而不斷充實自己的實踐知識,才能將會計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編寫出高質量的實驗教材,進行形象、生動的實驗教學,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ㄎ澹┘訌妼嶒炘O施的投資
會計模擬實驗設施主要包括實驗材料和用具(如憑證、賬簿、報表、票據、科目章、裝訂機、打號機等)、教學用具(電腦、投影儀等)、各種管理操作軟件(如金蝶、用友、財務實訓系統、ERP等)和實驗室。各種實驗設施應隨著會計核算管理要求的變化、會計實務的發展、各種新儀器設備及軟件的普及應用而不斷更新、擴充。
【參考文獻】
[1] 陳國輝,陳文銘,傅丹著. 基礎會計實訓教程.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2] 于玉林編. 會計實驗學. 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3] 吳文青編. 企業會計實訓教程. 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4] 會計實訓教材編寫組. 基礎會計實訓教程.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