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為了使農業會計信息使用者更客觀、真實的了解農業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農業這一特殊行業目前相對滯后的會計處理手段應當朝著會計電算化方向改進,以為農業會計的國際接軌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 農業會計 處理手段 會計電算化
農業是人們對動植物自身生長發育的自然再生產過程實施控制和強化的過程,是以更好的經濟效益為前提的經濟再生產過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復雜多樣,不同地區、不同生產企業的經營活動都有可能不同,這加大了農業會計處理的難度。面對農業會計本身的復雜性,如何通過改進農業會計處理手段提高會計處理效率,提升農業會計信息質量,顯得尤為關鍵。本文將從農業會計處理的復雜性入手,對改進農業會計處理手段展開探討。
一、農業會計處理的復雜性
1.農業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復雜性
農業活動的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動植物本身有著自身生長發育的特有規律,從而使農業會計核算的對象必然涉及到“活”的動植物。這些“活”的動植物要經過生長、蛻化、生產和繁殖等自然的生物轉化過程,這是一個復雜的自然過程。
例如,根據生物資產的分類,準備用來生產肉品的牲畜、養殖的魚、玉米和小麥等莊稼、長成后準備作為原木的樹木屬于消耗性生物資產;而產奶的牲畜、葡萄樹、果樹、保留樹干但收獲柴薪的樹木等屬于生產性生物資產;從用材林中采伐的木材、奶牛產出的牛奶等收獲的農產品由于其不再具有生命和生物轉化能力、或者其生命或生物轉化能力受到限制,屬于生物資產的收獲品應當作為存貨處理。但企業會計準則對生物資產中的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處理各不相同。由此可見,農業企業的會計處理應該牢牢把握生物資產的轉化特征,農業這一復雜的自然過程使農業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具有復雜性,從而使農業會計信息客觀真實的反映具有現實的難度。
2.農業生物資產的特點決定了農業成本核算的困難性
成本核算是會計核算的重要內容之一。農業企業的成本核算對象是活的有生命的動植物,生產周期長等。農業會計常常需要在動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核算成本,而且還要對農作物的混種、畜禽混群與分群飼養并存、生產周期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林木果樹等復雜情況進行成本核算。所有這些,都導致了農業成本核算比工商業成本核算更具難度。
3.農業會計標準具有多重性
農業活動的主體在性質、規模和組織結構等方面有明顯的差異,各自的具體會計目標不同,即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就各不相同,不同農業活動主體下農業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標準理應有所不同。規范的公司制大中型涉農企業要求按照國家統一制定的公司制企業會計標準進行會計處理,同時將農業會計核算辦法作為一般通用性會計標準的補充。但國有農場、村集體經濟組織、家庭農場和農戶各自的農業生產活動有不同的特點,外界對其會計信息的需求等有明顯的不同。這就要求他們采用不同的會計核算標準進行(如《會計核算辦法》)處理來規范各自的會計行為。而“公司+農戶”的組織形式常常會要求農戶提供基礎的成本價格資料,也就會要求農戶進行必要的會計核算以滿足這種需求。
二、農業會計處理手段的相對滯后性
顯然,復雜的農業會計業務處理需要有現代化的會計處理技術和手段來提高會計核算質量和效率,從而提供出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然而,與此不相適應的恰恰是傳統的手工農業會計處理手段非常落后。在電腦已經進入家庭的今天,廣大農業企業特別是廣大農村仍然以手工記賬為主,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會計工作的效率和規范。
農業的特殊性決定了農業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復雜性以及農業成本核算的困難性。對于編制會計報表、運用移動平均法進行成本計算等非常復雜且時間性要求很高的會計核算工作,傳統的手工會計核算已遠不能適應農業核算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實現會計電算化,是農業會計工作的發展趨勢。
三、農業會計處理手段的改進
改進農業會計處理手段可以通過會計電算化來實現。會計電算化是集計算機學、信息學、管理學、會計學等學科知識為一體的一門綜合性的邊緣學科,其實質是將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當代信息技術應用到會計工作中,即是用電子計算機代替人工記賬、算賬與報賬,以及部分代替人腦完成對會計信息的分析、預測和決策的過程。
1.農業會計核算復雜需要電算化減輕工作量
會計電算化可以減輕會計工作勞動強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其作用有:(1)會計電算化能使廣大財會人員從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脫出來,減輕勞動強度;(2)提高會計信息搜集、整理、反饋的靈敏度和正確度;(3)提高會計的分析能力;(4)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管理水平,最終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因此,農業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和應用,有利于會計核算工作的現代化, 有利于促進會計、會計工作改革和發展,實現會計電算化的過程是促進會計工作標準化、制度化、規模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觀念更新、推進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過程。 在手工條件下,會計核算工作要由許多人共同完成,實現會計電算化后,輸入一張會計憑證,會計電算化系統可自動進行記賬、匯總、轉賬、結賬、出報表等一系列工作;對于大量重復出現的業務,系統可以按模式憑證自動生成記賬憑證。實現會計電算化后,利用計算機可以采用手工條件下不愿采用甚至無法采用的復雜、精確的計算方法,能有效地減輕會計工作人員的負擔,使他們能從簡單重復而又無味的記賬算賬中解放出來,從而使會計核算工作做得更細、更深,更好地發揮其參與管理的職能。
2.會計電算化在農業會計核算中具有可行性
計算機技術的在會計中的廣泛應用,使會計電算化成為現實。隨著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網上企業、網際企業、虛擬企業等新的企業形式開始出現,新的經濟形態——網絡經濟開始逐步形成,要求會計核算方式由會計電算化向會計信息化發展演變,這必然要求會計系統進行相應的改革,由此引發了對傳統會計理念、會計規則等的挑戰。
會計電算化系統毫不畏懼核算的復雜,它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由計算機不厭其煩地計算,及時抽取數據,隨時輸出報表,復雜的會計核算工作不僅變得簡單、迅速,而且準確。例如,阿爾泰山林業局所轄六個山區林場,六個公司,企業性質涉及多個行業,財務核算采用多種會計制度,加之地處邊疆,各單位之間路途遙遠,給財務數據傳遞和財務報表的匯總帶來極大不便。針對這一情況,阿爾泰山林業局于1998年開始著手實施會計電算化,在全局范圍內分兩期舉行了財務軟件的培訓,配備了計算機及財務軟件,結果,財務工作確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大大節約了人力和物力,最為關鍵的是,通過會計信息彼此共享,實現遠程報表、報賬、查賬、審計等遠程處理,大大提高了會計資料的準確性。
再如,北大荒米業只在基礎業務管理中使用了金蝶的部分產品。財務應用的是金蝶K/3總賬、報表、應收、應付系統。包裝物及資材管理系統則實現了對制米廠接收、發出、領料使用的全部包裝物及資材的入庫和出庫的管理。通過財務信息化實現了準確的成本核算
實踐證明,農業企業通過實施會計電算化和信息化項目,不僅能提供及時真實的農業會計信息,實現準確的成本核算,還便于加強生物資產和存貨的價值管理,使財務管理成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大大節約人力物力,企業運作過程中所有環節的人、財、物變化都能通過財務績效體現出來。
3.農業會計電算化應關注的問題
我國的會計電算化工作起步較晚,但經過國家、科技界和企業界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已經經歷了起步和自發發展兩個初級階段,目前已跨入有組織、有計劃的推廣普及發展階段。推行電算化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專業化人才的培養
(2)硬件和軟件的配置
(3)財務及管理軟件系統內部銜接性
(4)數據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5)合適企業實際情況的會計軟件和軟件的國際化開發
總之,會計電算化的普及應用,對會計和會計工作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也是十分深刻的,這種影響必將推動會計理論和會計實踐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應該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加快會計核算軟件的開發進程,最終走向與國際聯網,為農業會計的國際接軌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Levitt, Arthur.1998.The Importance of High Qua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Accounting Horizons, March 1998
[2]An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Research in U .S, Academic
[3]馮淑萍:關于中國會計國際協調問題的思考.會計研究,2002(11)
[4]陸義保:電腦會計.第1版.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5]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2006
[6]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石油天然氣會計與農業會計.第1版.大連:大連出版社,2005
[7]何德宏:對我國農業企業會計創新的思考.安徽農業科學,2005(5)
[8]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9]欒甫貴.農業會計學,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5
[10]杜興強章永奎:WTO與中國會計的國際化.第1版.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