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學校高校財務管理論文 > 關于公允價值及其把握

關于公允價值及其把握

[摘要]本文從公允價值的定義入手,分析了公允價值在會計實務中運用的利與弊。指出會計實務中公允價值的把握應注意應用范圍,同時綜合考慮各方因素,謹防公允價值成為利潤操縱的工具。
  [關鍵詞]會計實務;公允價值;審慎使用
  
  在新會計準則體系中,公允價值作為一種區別于傳統歷史成本計價方法的計量模式被引入,而廣為業界所關注。而如何運用與把握公允價值也就成為我們當前會計實務中需要面對的一個課題。
  
  一、公允價值的定義
  
  對于公允價值,各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對其定義的表述并不相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認為,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亭人自愿據以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1998);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則認為。公允價值是雙方在當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銷售)中,自愿購買(或承擔)或出售(或清償)一項資產(或負債)的金額(2000)。我國會計準則定義公允價值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負債清償的金額。在國家稅收制度的相關文件中指出:“公允價值是獨立企業之間按照公平交易的原則和經營常規自愿進行資產交換和債務清償的金額”。
  雖然定義不盡相同,但是我們不難看出其共同點。作為一種新的計量屬性。公允價值最大的特征就是基于公平交易市場的確認,是自愿參與交易的當事人在充分了解市場的信息后所達成的共識,這種達成共識的市場交易價格即為允公價值。在交易市場上,公允價首推市場價格,若沒有市場價格,由中介機構評估確認或由交易雙方自己確定。
  
  二、公允價值在會計實務中的利與弊分析
  
  (一)于利之面
  1,有助于保全企業的資本
  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耗費資源,必須對這些資源進行購回,才能進行擴大再生產。若企業耗費的這些資源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在物價上漲的經濟環境中所計量得出的金額。將無法購回與原來規模相當的生產能力,企業的生產狀況將會萎縮。但假設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不論是何時耗費的資源,一律按現行市價或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計量,即使是在物價上漲的環境下計量得出的金額,也可以購回與原來相應規模的生產能力,企業的生產便可以正常進行。
  例如:2005年1月1日某企業將一幢廠房對外出租,該廠房的初始成本為500萬元。該投資性房地產期末采用公允價值計量,2005年12月31日,經復核,該投資性廠房的公允價值為520萬元。其會計處理為:
  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0000
  如果公允價值為470萬元。其會計處理為: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3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300 000
  在公允價值計最模式下。由于已經按其期末公允價值對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價值進行了調整,因而就沒有必要再重復考慮其減值問題。如果是成本計量模式,由于沒有考慮期末該資產的公允價值,需要對其賬面價值進行復核。并根據需要計提減值準備。
  2,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隨著企業面臨的經濟環境日益復雜,僅僅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已不能準確反應企業資產和負債的價值,會降低企業競爭能力,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決策。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提高財務信息的相關性、可比性,能更準確地反應企業的資產及負債情況,從而幫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更正確的決策。
  3,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的收益
  企業收益計算是通過收入與相應的費用、成本配比計算出來的。在現階段。計算收益的費用、成本是采用歷史成本計量的,而企業計算收益的收入是按現行市價計量的。那么,兩者之間的差額(收益)由勞動者創造的純利潤和經濟因素影響形成的價格差構成。可是。在現行的利潤分配制度中,對兩者并不區分,導致了收益超分配現象的出現。采用公允價值計量費用、成本,則可避免這種現象。
  4,比較符合會計的配比原則要求
  收入與費用、成本在時間和因果聯系上是配比的,同時收入和費用、成本在計量的單位方面也是配比的,都采用貨幣計量單位。但是在計量的屬性方面卻不配比,收入是按現行市價計量的,但成本、費用是按歷史成本計價的。總之,為了符合配比原則的要求,在會計核算中推行公允價值計量是很有,必要的。推行公允價值計量也符合會計的相關性、穩健性和一致性等原則。
  
  (二)于弊之面
  1,公允價值計量在會計實務中的運用存在一定難度
  有許多會計要素,如資產及負債等,很難找到相關的市場價格來觀察,其公允價值不容易確定。遇到此類情況。現值計量往往成為估計其公允價值的最好技術。但由于未來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點及貨幣時間價值等都是不確定的,在計量的操作上存在一定的難度。
  2,在市場環境的預知性方面難以把握
  公允價值是通過交易市場來確認的,然而市場環境復雜多變,有的會計事項或要素可以得到確認甚或找到相關的市場價格來觀察。有的卻只能估計。其中尤以長期性的應收應付之類的項目最為突出。故公允價值在把握市場
環境的預知性方面存在一定難度。
  3,信息質量的可靠性不夠穩定
  原來使用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具有客觀性、確定性和可驗證性,并且以實際交易為基礎,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雖然在財務報名中提供的信息更具相關性和可比性,但因其具有不確定性、變動性和集合性,因此信息質量的可靠性無法得到保證。
  4,財務報表項目的波動性可能增加
  采用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時,由于市場環境、風險狀況及企業信用的變化,會引起企業財務報表項目的波動,而且這種反映外部環境等因素變化所引起的變動,很有可能并不能提供非常相關的信息。
  5,與企業主體計量方式不一致
  企業主體為了更好地決策,對某些會計要素或事項價值的確定,并不是通過市場交易形成的,而是通過其未來損益的計量與不確定性的估計,這與公允價值計量并不相符。
  
  三、當前會計實務中對公允價值的把握
  
  基于上述公允價值的利弊比較,再縱觀國際上對公允價值的應用,例如美國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比較側重公允價值的應用以體現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同時結合我國實際,應該說新會計準則體系對公允價值的運用是持比較謹慎的原則。因為新準則體系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價值。那么在具體的會計實務中我們應如何把握呢?筆者認為至少應把握以下幾點:
  
  (一)把握好應用范圍
  在新會計準則體系的38個具體會計準則中。涉及會計要素計量的有30個。而在這30個涉及會計要素計量的準則中,有17個準則不同程度地運用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涉及范圍較大。在存貨、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這四項具體準則中。均在計量或初始計量中做出了幾乎一致的規定,即:投資者投入相關資產的成本,應該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這就是說接受投資形成的有關資產,必須通過公允價值計量來確定。另外,這些準則也同樣作出規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所取得的相關資產的威本,應當分別按照相應的準則確定。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新會計基本準則有這樣的明確規定:“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采用歷史成本”。這實際上是在強調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在我國會計計量中的主導地位。同時,在堅持以歷史成本計量為基礎的前提下。引入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應該說公允價值是處于非主導性地位的。換而言之,即不是任何企業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運用公允價值,不能滿足公允價值適用條件的企業或事項是不允許運用的。
  
  (二)綜合考慮各方面應用因素
  選擇運用公允價值計量時,應著重考慮以下因素。第一,考慮成本效益原則。從成本效益原則來看,采用公允價值的效益應大于其成本。采用公允價值應該考慮到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在金融市場發達、交易活躍、市場信息健全時,企業能夠從交易市場獲知公允價格,而不需要再花費過多的成本即可完成對公允價值的估計,這與成本效益原則是相符的。第二,權衡相關性與可靠性。相關性和可靠性是會計信息兩個根本的信息質量特征。二者缺一不可。由于公允價值存在計量屬性上的不確定性、變動性和集合性,相關性與可靠性常常受到影響,有時為加強相關性而改變會計方法,可靠性會受到削減,反之亦然。相關性和可靠性相互影響,此消彼長,需要根據不同的條件,在二者之間進行權衡。在保證信息整體有用性的前提下,或者犧牲一些相關性來增加可靠性,或者犧牲一些可靠性來加強相關性。
  
  (三)謹防公允價值成為利潤操縱的工具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引入公允價值是必要的。同時我們也十分清楚,公允價值應用不當,也很容易成為某些單位操作利潤的工具。例如,在上世紀90年代,山東某上市公司因股價操縱一案而震驚全國。當時該公司的股價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斷上漲,起因是該上市公司對屬其所有的土地和建筑物等不動產進行了重估,并按評估值進行了調賬,相應調增了資本公積,然后再將該部分資本公積按1:1的比例轉增股本,即每10股送10股,雖然當時該公司受到了證監會的處罰,但現在從我們會計處理的角度來看,這不但反映了我國早期的企業對引入公允價值的強烈愿望,同時企業利用公允價值操作利潤的行為也暴露出來。為此對公允價值的使用設置相應的限定性條件是必要的。比如在投資性房地產方面,減少了含有較多假設的估值技術的應用,也就是在一些領域中,要求只有存在一定程度的可靠性時,才允許相關性的進一步運用。再如。對按照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處理的兩個前提條件進行了規定,即該項交換必須具有商業實質。并且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這些前提條件的設置,有利于制約企業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的行為。當然,這些條件主要依賴于會計人員對具體交易事項和相關條件的職業判斷或由資產評估機構對相關的業務進行評估。在資產評估市場仍未成熟的情況下。公允價值的確認難免出現失實現象,很有可能使公允價值再次成為利潤操縱的工具。故此,我們對于這些情況必須做到“防患于未然”。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