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筆者認為,高校只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面向市場經濟主戰場,適時培養滿足市場需求的新型會計專業人才,才能緩解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壓力,使高校會計專業走向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
近幾年,會計專業人才出現了人才結構性過剩,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的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市場對會計專業人才的素質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會計專業的學生以及各高校感到一種巨大的壓力存在。
一、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經濟環境變化
會計是社會經濟環境下的產物,會計通過會計信息的傳遞,實現為決策者提供決策的職能,會計信息又具有“公共品”的某些屬性,這使會計人員又要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必須對社會公眾負責。會計的這一特性決定了在新的經濟環境下,會計專業人才必須是能適應環境變化、滿足市場需求、能為投資者和企業管理者等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能為社會創造財富的新型專業人才。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市場化和國際化,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境外上市和境外并購,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商業銀行改革和金融全球化、融資證券化等經濟環境的巨大變化,必然使會計發生重大變革,也對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而人才是需要經過市場來檢驗的。因此,高校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時,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考慮經濟環境變化,適時調整專業培養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在新的經濟形式下培養出新型會計專業人才。這不僅是時代賦予高校的責任,而且是經濟環境變化對高校培養專業人才的要求,也是會計國際化的必然結果。
二、新型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其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競爭,培養出滿足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是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在新的經濟環境下,新型會計專業人才必須在倫理道德、職業判斷、溝通與協調能力、創新能力、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才能滿足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
(一)倫理道德意識
倫理是人與人相處的各種道德準則,而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范,人們的許多行為是受到自己的一套道德準則約束的,因為法律法規無法窮盡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細節,也無法對人性做出種種硬性的規定。會計工作也是如此,要做好會計工作必須具備倫理道德意識,這對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發揮會計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保障公眾利益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市場經濟是誠信經濟,會計是誠信行業。如果會計失去誠信,弄虛作假,欺詐舞弊,則必然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給國家、企業和投資者等帶來損失。近年來,會計公信力受到了挑戰,會計面臨“誠信危機”,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重塑會計公信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人員除了要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技能外,還要具有誠實守信、客觀公正的職業素養,能夠提供出誠信的信息產品。可見,會計的倫理道德意識是新時期會計專業人才不可缺少的職業素養。
(二)敏銳的職業判斷力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會計改革的不斷深入,會計職業判斷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會計職業判斷,一般是指會計人員根據會計法、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等會計規范,充分考慮企業面臨的經濟環境和企業自身的經營特點,運用掌握的會計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對存在不確定性的經濟事項所做出的判斷。會計職業判斷的目的是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減少判斷的偏誤。以前會計遇到問題,很少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解決,而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和會計準則的大量出臺,會計會碰到許多諸如企業合并、分立、資產重組、關聯方、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會計政策、或有事項等新問題。而會計準則告訴人們的只是處理會計事項的原則和方法,不是某具體事項的具體處理方法,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在資料整理分析的基礎上,對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環節做出正確的職業判斷并給予充分的披露,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實、可靠、完整的會計信息。因此,敏銳的職業判斷力是新時期會計專業人才應具備的能力。
(三)良好的溝通與協調能力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會計工作也是如此。從某種角度來講,企業與投資者、政府、工商、稅務以及銀行等部門的關系,與其他企業和相關單位之間的關系,主要是財務會計方面的關系,需要會計與之溝通與協調。會計專業人才只有具備良好的交流與協調能力,才能了解對方并進行良好的溝通,才能做好會計工作。新時期要求會計不僅要善于取得他人的支持,更要以良好的心態去與他人協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務;會計人員對內要具有協調、溝通的能力;對外要具有談判、聯絡、交際的能力,能為所從事的會計工作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因此,具有豐富廣博的知識,能善于溝通社會的方方面面,能很好地處理與各方面的關系,是新時期對會計專業人才的技能要求。
(四)較強的法律意識和充實完善的知識結構
隨著我國法制化進程的加快,通過法律手段來調節經濟行為已成為法制化國家的一個重要特征,會計如何面臨逐步健全的法制化社會,已成為會計所面臨的一個新問題。現階段的經濟主體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權益,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法律訴訟成為每個主體保護自身權益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新的經濟環境下,作為經濟主體中的會計人員,面對日益復雜多變的經濟活動,必須加強法律意識,要用法律武器來維護經濟主體的自身權益,以免其受到侵害。另外,隨著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和會計國際化趨勢的加強,會計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越來越多,這都需要會計人員通過不斷地學習、研究以及擁有充實完善的知識才能解決。因此,新時期要求會計專業人才不但要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還要熟知國家的經濟政策,熟知財政、金融、投資、國際貿易、稅務、法律、市場營銷和外語等相關知識,才能適應時發表展對人才的要求,不被市場競爭所淘汰。
(五)創新能力
創新是當代經濟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企業的發展。經濟環境的變化,給會計帶來多方面的沖擊,這就要求會計面對新變化和新問題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即會計人員要具有創新能力。一方面,創新是會計的內在本質,沒有創新,會計就會墨守陳規,失去生機;另一方面,面對新的經濟環境,企業要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作為“國際性商業語言”的會計必然要融于統一的國際會計體系中,我國是一個多種經濟成份共存的國家,經濟狀況有其特殊性,面對會計國際化的進一步加強,我國的會計專業人才不僅要有具備廣博的知識,還必須具有敢于創新和善于創新的能力,并在會計實踐中不斷加強自我修養,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才能做好新形勢下的會計工作,才能適應新時期的經濟發展對會計專業人才的要求。
(六)風險意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及企業經營管理的復雜性等問題的存在,增加了企業經營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因此,會計人員要樹立風險意識,遇到問題要進行科學、謹慎的分析,要熟練運用規避風險和利用機遇的理論與方法為企業出謀劃策。只要工作總會遇到困難。會計工作是一項重要的財務管理工作,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挫折和疑惑,如果會計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沒有銳意進取的精神,沒有高度的敬業精神及務實的工作態度,就會得過且過,在工作中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和矛盾,給企業和國家帶來損失。新型會計專業人才必須要具有風險意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勝任新時期的會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