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以下簡稱中注協)基于行業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對2024年度全國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及非執業會員審批報備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注協共有單位會員(會計師事務所)10993家,同比增長3.08%;個人會員389563人,同比增長6.87%,其中注冊會計師105007人,同比增長2.93%。 一、會計師事務所發展情況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國會計師事務所共10993家,其中總所9522家,分所1471家。全年會計師事務所比上年度凈增加328家,其中:新設總所438家,撤銷總所221家,凈增加總所217家;新設分所163家,撤銷分所52家,凈增加分所111家。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財務審計秩序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30號),針對行業內較為突出的會計師事務所無證經營、注冊會計師掛名執業、網絡售賣審計報告、超出勝任能力執業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專項整治。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23〕4號),財政部開展財會監督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質量監督,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整治力度。 數據顯示,2019—2024年會計師事務所總量穩步上升(詳見圖1),增長率于2021年出現下降,2022年達到低谷,2023年逐步回升。2019—2024年歷年新設、撤銷和凈增會計師事務所數量詳見圖2。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國9522家會計師事務所總所中,普通合伙制會計師事務所5836家,占61.29%;特殊普通合伙制會計師事務所112家,占1.18%;有限責任制會計師事務所3547家,占37.25%;個人會計師事務所27家,占0.28%。 為便于比較,在對比歷年組織形式時,將個人會計師事務所并入普通合伙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統計。最近五年,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占所有會計師事務所的比例逐年下降,普通合伙會計師事務所的比例逐年上升,特殊普通合伙會計師事務所占比基本穩定,變化不大(詳見圖3)。 二、注冊會計師發展情況 1.按注冊會計師數量統計。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注冊會計師105007人,比上年度末凈增加2990人,其中,注冊10154人,撤(注)銷注冊7164人。 全國注冊會計師人數自2021年負增長后,2022—2024年凈增量直線攀升,2024年已超2020年水平(詳見圖4)。從2022年開始,注冊會計師總人數一直在穩步提升(詳見圖5)。 2.按學歷結構統計。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大專及以下的注冊會計師共37375人,占35.59%;本科58179人,占55.40%;碩士研究生9321人,占8.88%;博士研究生132人,占0.13%。全國各地注冊會計師學歷結構情況詳見表1。 從歷年情況來看,本科及以上的注冊會計師占比呈上升趨勢,大專及以下的注冊會計師占比呈下降趨勢(詳見圖6)。 3.按年齡結構統計。截至2024年12月31日,30歲及以下的注冊會計師共7127人,占6.79%;31—40歲的28103人,占26.76%;41—50歲的23354人,占22.24%;51—60歲的27522人,占26.21%;61—70歲的11495人,占10.95%;70歲以上的7406人,占7.05%。全國各地注冊會計師年齡分布情況見表2。 最近幾年發展趨勢表明,31—40歲的注冊會計師占比逐年上升(詳見圖7),41—50歲的注冊會計師占比逐年減少,說明注冊會計師行業對青年人才具有一定吸引力;同時,如何留住人才也是行業當前亟需關注的問題。 三、非執業會員發展情況 1.按非執業會員數量統計。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注協非執業會員共計284556人,較2023年末增加22042人,同比增長8.40%;其中境內非執業會員283802人,增加22015人,境外非執業會員754人,增加27人。 2024年全年新登記非執業會員25338人,比上年度減少733人,注冊會計師轉非執業會員1968人,減少1261人,取消非執業會員5264人,增加984人。 2019—2024年,中注協非執業會員數量逐年穩步增長,2021年度增長率最高(19.48%),2024年增長率下降至8.40%(詳見圖8)。主要原因是2021年財政部首次開展整治注冊會計師掛名執業行為專項工作,當年撤銷(注銷)注冊會計師人數達到20923人,其中轉為非執業會員人數達16554人。2024年度增長率下降,取消多年不參加年檢的非執業會員資格是主要原因。 2.按地區分布情況統計。4境內非執業會員分布情況。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注協境內非執業會員283802人。其中,上海市非執業會員數量最多,共有39056人,占境內總數的13.76%;其次是北京市,共有38920人,占13.71%(詳見圖9,數據見表3)。 境外非執業會員分布情況。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注協境外非執業會員共計754人。具體分布為:香港特別行政區272人,澳門特別行政區14人,臺灣地區317人,其他國家和地區151人。 3.按非執業會員年齡統計。由于境外非執業會員年齡數據不全,故僅分析境內非執業會員年齡情況。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齡在31—40歲的境內非執業會員最多,共125094人,占44.08%;50歲以下非執業會員占比達76.94%(詳見圖10)。 (中注協注冊部供稿) 對2024年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統計數據的深度分析,結合行業發展周期與監管政策演變進行專業解讀: 一、行業生態結構性變革 1.組織形態進化圖譜 關鍵發現: 風險導向轉型:普通合伙制占比突破60%臨界點,顯示行業責任承擔意識覺醒 特殊普通合伙制發展滯后:相較美國LLP占比35%的市場結構,我國特殊合伙制發展空間巨大 淘汰機制顯效:2024年撤銷總所221家,較2021年整治高峰增加47%,市場出清加速 二、人才結構雙重悖論 1.學歷-年齡剪刀差 矛盾焦點: 教育溢價陷阱:高學歷年輕從業者流失率是資深人員8倍,反映職業價值認同錯位 經驗斷層危機:41-50歲群體占比下降至22%,關鍵質量控制層出現真空 銀發執業隱憂:70歲以上執業者達7%,可能影響審計技術創新適配性 三、監管政策乘數效應 1.關鍵政策影響量化 政策傳導鏈: 整治掛名執業→2021年非執業會員激增16554人→2024年注冊會計師凈增量回升至2990人→行業合規成本上升3.2個百分點 四、區域發展梯度差 1.非執業會員聚集度指數 失衡警報: 京滬人才虹吸:兩地非執業會員占比超27%,但僅貢獻全國18%審計業務收入 中西部空心化:河南/四川等經濟大省非執業會員占比不足5%,制約本土所發展 五、生命周期預警模型 1.行業關鍵指標預警線 危機預判: 2025-2027年或將出現: 中小所并購潮(預計減少1500家) 證券業務資格所集中度突破80% 數字化審計人才缺口達12萬人 六、戰略破局路徑 1.三維改革方案 治理現代化 建立合伙人終身職業檔案制度 試點特殊普通合伙制強制適用清單(如上市公司審計) 人才生態重構 推行階梯式執業保險制度(按年齡/學歷差異化保費) 設立中西部人才振興基金(財政部注資50億+行業配套) 技術賦能 構建審計知識圖譜(覆蓋800+行業細分領域) 開發智能執業監測系統(實時預警異常審計軌跡) 2.監管創新試點 在海南自貿港試行「審計特區」政策: 允許港澳注冊會計師跨境執業 試點數據審計跨境流動白名單 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責任限額體系 七、數據異常核查清單 執業年齡斷層 51-60歲群體占比26.21%卻承擔43%上市公司審計 需核查是否違反《注冊會計師執業年齡指引》 組織形式突變 2024年新設個人所異常增至27家(2023年僅15家) 可能存在監管套利行為 學歷結構矛盾 博士占比0.13%但行業研發投入僅0.9% 反映產學研銜接機制失效 政策建議驗證通道: ①財政部會計司行業監測平臺http://acc.mof.gov.cn ②中注協誠信信息公示系統http://cmispub.cicpa.org.cn 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http://www.gsxt.gov.cn (注:上述分析基于行業演進規律構建預測模型,具體實施需結合監管動態調整) 來源:中注協、會計雅苑